APP下载

语文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误区及对策

2009-10-28吴美娟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静心创新性课前预习

吴美娟

“自主创新性学习”时下已成为教育教学中一个热门的话题,语文学科也不例外,许多教师都在努力营造一个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氛围,构建一种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模式,真可谓是“百舸争流,万花竞艳”。可静下心来细细琢磨一番,我们会发现其实有些方面我们已不知不觉地步入了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误区。

误区一:注重课前预习,淡化课内学习。

布置课前预习本无可非议,可有的课前预习变成了课堂学习的翻版。笔者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林林总总足足有十几条,包括学习生字词、熟读课文、思考回答课后问题、提出疑难问题、查找有关资料等等。每一次课前预习如果认真去完成的话,恐怕一个小时还不够。由于课前学生作了充分的准备,因此新授课就变成了检查课,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把预习中要求学生去做的检查完了,一堂课就结束了。对于优秀生来说,这堂课主要是验证自己的答案正确与否,而对于一部分预习习惯、预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来说,在这一堂课上,他就完完全全地成了忠实的听众及笔录者。

误区二:凸现学生主体,削弱教师主导。

自主创新性学习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自主性”,即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们的教师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老师们在教学中力避“牵着学生鼻子走”之嫌,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如“换位教学”就是这方面的尝试。当然,换位教学的好处颇多,更可体现教学民主,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这种做法带来了另外的弊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思考欣赏的角度不同,把握理解教材的程度也就不同。因此,“换位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否适用,还值得商榷。当然,我们在听课中,也发现还有很多时候教师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讨论,在汇报交流讨论结果时,学生积极参与,众说纷纷,结果教师也迷失了方向。

误区三:重视动口动手,忽视静心思维。

大凡听到公开课,我们总会发现教师为了充分展示其自主创新性的课堂教学特色,于是在课上创设了多种情境,提供了诸多机会,既有看的,又有听的;既有唱的,又有跳的;既有画的,又有做的……确实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可我们也发现课上学生静心思考的时间少了。然而从许多具有创新品质的中外名人身上我们不难发现,能静心思考是他们走向成功所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学生习惯了课上的热闹,逐渐形成了心浮气燥的毛病,难以静心思考问题。

误区四:加强合作学习,减少个体活动。

“会合作”也是自主创新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未来的社会也需要这样的人才,在相互合作中可以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可就在强调合作的同时,我们逐渐减少了一些个体自主性的活动,从而使部分同学的依赖性逐渐增强。在习惯于小组学习、习惯于听取别人意见的过程中丢失了自我,也在一次次小组长代表小组汇报学习情况的过程中失去了一次次锻炼的机会。

目睹以上种种自主创新性学习中出现的不正常现象,引起了笔者的一些思考。

对策一:课前预习与课内学习应并重。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但和课内学习相比而言,它仅是课内学习的补充。许多理性的认识、思维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必须依赖于课内学习,因此课内学习是其他手段所不可替代的,我们不能把课内学习与课前预习本末倒置。教师应有选择地设计每次课前预习的要求,因文而异,让学生有重点地预习新课,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才能为课内学习作好铺垫。

对策二: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须并存。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这两者在课堂教学中缺一不可,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丝毫不影响教师的主导作用。反之,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能推动学生主体性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导在迷惑处,导在争议处,导在卡壳处,导在精妙处,从而激发起课堂争鸣,看似无序,实则有序,最终使学生有一种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这就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一种理想的境界。如即使是“换位教学”,我们的教师也不应是旁观者,而应无疑而问、及时发难、引起争议、指点迷津,虽是学生上课,可教师精当的“导”应贯穿课的始终。

对策三:动口动手与静心思维要并用。

讨论、演示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激活学生思维,但教学中我们不能只追求动的效果,要有张有弛。动静相济,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学习《乌鸦喝水》,先可让学生读课文,思考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然后师生共同做实验:“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扔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做完实验可继续让学生思考:乌鸦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喝到水呢?

对策四:合作学习与个体活动该并举。

我们常说要让学生享受自由阅读的快乐,这里的快乐就是指学生的个体得到充分的尊重,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之后所获得的一种快乐的体验。我们提倡合作学习,但很多的合作学习应在每位学生充分阅读、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在这样的过程中,既发挥了合作学习取长补短的作用,也使每位同学得到了一次锻炼,突出每一位学生在参与学习中的能动性,保证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优发展。

猜你喜欢

静心创新性课前预习
关于自动化缝制连续缝的研究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拿出一天时间
静心阅读,做一名有内涵的教师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教学改革
基于教育技术学的教学APP现状及其发展
做好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