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德育活动中促进“德性”的有效生成

2009-10-28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争章德性德育

刘 俊

“德性”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做人的品格,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关键所在。学校组织德育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审美能力,锤炼意志品质,从而塑造良好“德性”。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德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使命。

一、德育活动内容合理化——创设“德性”有效生成的源泉

1. 学会健康、安全地生活

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有位记者曾问过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回答:“我小时候老师教过的饭前要洗手,东西要放齐,要按时作息,要与小伙伴友好相处。”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地回答,直接明了地说出儿时健康、安全地生活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如组织秋游活动以“安全+健康+环保”为主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有所得,受到教育。学生们清楚地认识到健康、安全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保护自然。

2. 学会愉快、积极地生活

孩子是正在成长中的人,在他们的生活中有欢乐,也有烦恼和困惑,需要帮助和指导。因此,活动内容的确定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针对儿童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给他们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行为指导,帮助他们营造一个乐观、积极而有意义的生活。如组织跳蚤市场活动、校园快乐健身活动、暑期奥运实践营活动,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良好的情绪和心境油然而生,从而促进他们愉快、积极地生活。

3. 学会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孩子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自己的独特兴趣和心理表现的世界。我们要从孩子身边的生活出发,通过一个个儿童感兴趣的话题,来引导儿童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加深他们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和感受。让孩子从小学会关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如:开展“今天我值日”活动,让孩子们认识到生活在集体中要尽自己的一份责任;组织“情系灾区、爱心相连”系列活动,培养孩子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德育活动组织精细化——架设“德性”有效生成的桥梁

1. 精心设计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是活动的具体计划,完整的活动方案有利于活动开展和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应重视方案的撰写,要根据自身实际和学生特点设计完备的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应写明德育活动具体的目标、内容、组织与辅导方式、资料的积累方法等。

2. 抓好活动组织辅导

教师应加强活动的组织,做好学生的服务,提供资源的保障,确保活动的安全。在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活动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辅导方式,要积极探索辅导方式的多样性。“小组合作”是我们常用的活动形式,在活动准备阶段,老师要分好小组,以4-6人为宜,安排角色,落实个人责任。

如跳蚤市场活动,小组成员包括组长、记录员、营业员、摊位管理员等。野炊活动,小组成员包括:组长、厨师、后勤、摄影师等,且每个成员必须明确各自所担任的角色,明确任务。这样做能让学生认识到各个角色责任以及存在的意义,从中体会要想成功就得同舟共济的道理。

3. 重视活动资料积累

在德育活动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积累,及时发现有价值的德育素材,为德育评价提供依据。资料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电子的,然后体师生围绕活动中的“德性”因素通过学校广播站、闭路电视、悄悄话信箱等途径进行交流,使学生的“德性”在活动后再升华。

三、德育活动方式生活化——打造“德性”有效生成的温床

1. 创设生活情境

体育运动会,以往只是有体育特长学生的舞台,其他的学生除了轮到自己班的学生比赛,当一下啦啦队,两天的比赛基本上没什么事。在2007年10月的校田径运动会上,我校对活动的方式进行了创新,要求各队员在田径运动会上人人有事做。如除运动员外,有服务小天使——为运动会做些服务工作;摄影师——拍摄本班学生比赛过程中精彩镜头;宣传员——比赛前制作海报,比赛中写广播稿……

再如,在跳蚤书市活动中,我们为学生创造一个高度仿真的市场。市场里有售货员、顾客、摄影小记者、有带着红袖套的市场管理员、还有便衣警察、纠纷调解人员等等。这样,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2. 体验真实生活

德育活动中直接的、纯真的、无痕的情境就是学生个体自我生成的、感性的、具体的、现实的生活。这是不着痕迹的创设,学生主体不会觉察自己是在受教育,只是在习以为常的情境中享受真善美的浸染。

通过星级班级评比活动,引导学生每次有重点地了解一个生活角色、努力当好一个生活角色。如值日班长、寝室长、值日生等角色。开展各项生活实践技能训练,如住校生叠被子比赛、内务整理比赛,教室、寝室美化比赛,野炊活动……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能力,促使道德内化。

3. 开展争章活动

德育主题活动丰富多彩。我们开展雏鹰争章活动就围绕主题,制定相应的争章内容。如:学校开展了“诚信伴我行”主题系列活动,内容有“微笑、感恩、合作、节约、承诺”五大行动,围绕这些内容,我们开展了“礼仪章”、“诚信章”、“家务章”、“友爱章”、“孝敬章”、“环保章”等争章活动。由此可见,德育主题活动为争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德育活动评价人本化——拓展德性有效生成的空间

1. 充实评价内容

在德育活动中,评价学生对道德认知的掌握,侧重于活动中的态度及“再认、再现能力”;学生德育活动中的能力侧重于合作能力及心理品质、创造性思维;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正确与否侧重于平时活动中的真实表现及是否关注社会。如下表:

2. 优化评价方法

每个学生都想使自己成为好学生,要引导学生把别人好的行为当作评价自己行为的依据。我们经常发现学生中的典型事例、动人事迹,及时报道;请有突出表现的同学站在国旗下,接受同学的鼓掌激励;定期评比各类“校园之星”,在大会上表彰、橱窗里展示照片。这些身边的榜样,学生看得见,学得上,促进了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完善自己的人格。

3. 克服评价的干扰

在对学生评价时,教师或多或少会受到自己情感因素的干扰,使评价产生“偏斜”。如对后进生,教师往往多看他的某些缺点,而忽视了他的“闪光点”;对好学生则因其某个方面的优点而淡化其他不足。教师应克服评价的干扰,评价时力求全面性和综合化,不“以偏概全”。

猜你喜欢

争章德性德育
关于开展“雏鹰争章”活动的探究
基于少先队“红领巾争章”项目的价值观教育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从樊迟三问“仁”看孔子仁的思想(下)
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
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问计于童 快乐争章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