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告状”问题的妥善处理要点

2009-10-28钟金连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矛盾信任心理

钟金连

作为学校里一个最小的“官”——班主任,每天都要面对和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既要管理班级学生的学习,还要管理学生的生活、传达学校或上级下发的任务;既要处理课堂上的,还要处理课堂外的;既要关注学生的身体成长,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可谓集管理者、教育者、引导者、传达者等诸多角色于一身,其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在学校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中,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比较常见也是班主任感觉比较头疼的问题——学生的告状问题。这是一类比较普遍的学生问题,但有其特别之处,因为问题的对象——告状者和被告者都是学生,处理得好,皆大欢喜;处理不好,不欢而散,甚至会对班主任产生偏见,影响学生情绪,影响心理发展。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对待学生的告状,要重视;处理学生的告状问题,要讲究艺术,讲究方法,才能达到教人育人的目的。

一是要冷静,切莫大发雷霆。学生告状的问题五花百门,但基本上都是一些小问题。要先耐心听取学生说明具体的情况,哪怕是一听是无法忍受的事情,也要保持冷静,保持教师应有的风度和气量,切莫不问事情缘由就轻易听信告状学生的话,三下五除二便大发雷霆,火冒三丈。这样往往会给人留下冲动、轻浮、感情用事的不良印象。而且对解决问题非常不利,往往造成无法弥补的错误,伤害了学生的情感,加剧了学生之间的矛盾。正确的做法是,先不急着马上处理,详细了解清楚双方的情况,不轻易相信任何一方的言辞,做好记录,然后向其他同学了解情况。

二是要及时处理,切莫拖延。一般来说,学生告状的问题都带有时效性、突发性,是学生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班主任要处理及时,切莫以各种借口拖延,尤其是一些问题学生,有时隐含的问题比较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麻痹不得。不要以为学生故意找麻烦,就简单应付了之,久而不决,最后没了下文。长期下去,必然导致学生对不良问题的容忍,导致对班主任缺失信任,伤了学生的情也冷了学生的心。

三是客观公正,切莫袒护。学生向班主任告状,说明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坚信班主任是公正的。事实上有些班主任往往都戴着一副有色眼镜,不是以事实为依据,总认为经常调皮捣蛋的是理亏的,班干或学习好、听话的总是对的。作为是非的公正判决者的班主任,必须擦亮眼睛,公平对待,对任何的问题学生都要一视同仁,不偏袒维护。否则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引起更多的问题,不管对谁,处理结果都要让他们口服心服。

四是要刚柔相济,冷热结合,讲究技巧。班主任要有自己的良好个性,处理问题有时要刚硬猛烈,有时又要温柔如水。对待明显犯错但又死皮赖脸的属“恶人先告状”类的,有时不妨来点硬的,让学生明白班主任不是“可欺”之辈;对待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学生,多要以柔为主。对一个处理时机还不成熟的告状问题,不妨让它冷却一下,不要碰到问题就四面出击,这样易使处理问题陷入被动,是典型的“瞎折腾”。等处理时机成熟了,再给以适当的整顿,有时效果出奇的好。

五是要内部问题内部解决,切莫轻易把矛盾上交。学生都是有自尊心好面子的人,不喜欢让自己的不好之事过于张扬。有些班主任通常以一副得理不饶人的姿势,给学生扣帽子戴牌子,动不动就上纲上线。甚至把学生交到政教处、校长室。这样一来说明了班主任处理问题不力,做事不成熟,二来会极大的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对班主任失去信任,甚至恶化了师生关系,不利于班级的管理和建设。

六是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切莫小题大做。同学之间的矛盾都不是根本矛盾,通常都是一些细小的琐事,没有利益上的冲突,只要对症下药就可以了。学生有问题找班主任,体现出学生对班主任的一种心理依赖,在寻求班主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心理归属感、认同感和安全感。所以班主任很多时候充当的应该是慈母型的保护者角色,而不是一个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这样会使班主任更具亲和力,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七是要注意保护学生隐私,切莫把矛盾推向家长。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教育工作者就有义务有责任把孩子教育好。在工作中,有些班主任喜欢把“被告者”的不良行为统统的通知到家长那里,造成本来有些小事情小问题可以与其本人就可以解决的,却都让家长知道了,这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往往会失去对班主任的信任。很多学生并不希望自己的所有问题都让父母知道的,这里有些涉及到学生的一些隐私,要保护好。

总之,对待学生的告状问题,班主任要处理得有艺术,最终目的是要消除矛盾,达成共识。矛盾处理得好,既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也融洽了同学感情、师生感情,同时提高了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和育人能力。

猜你喜欢

矛盾信任心理
矛盾的我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矛盾多发”可怕吗?
表示信任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心理小测试
信任
恋爱中能否一直让着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