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造灵动氛围 构建教室文化

2009-10-28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气息书香教室

李 红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教育离不开社会,即离不开他所生活、生长的环境。所以构建教室文化、营造灵动氛围,对班级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让教室的每个角落、每个墙面都能说话,都能微笑,都能教育人、催人进步,让整个教室空间充满文化的气息,才能让教室真正成为一个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净化心灵、陶冶精神的环境。让教室成为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的空间,成为师生心灵交汇的场所。

一、让教室成为一个散发书香的天地

书香教室是一种氛围,是一种风貌,是班级文化的集中显现。班主任要努力打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班级”,让学生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获得智慧的启迪,汲取成长的养料,使阅读成为学生最为自然的生活状态,让阅读引领学生成长。

在班级的一角设立图书角,每个同学把自己喜爱的图书献出来,与大家分享;也可以由老师提供孩子喜欢的书,为孩子创造一个自主、温馨的阅读空间,让他们去领略知识的魅力,感受浓浓的人文气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我们的学生在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同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教室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是老师教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书籍的热爱、对知识的向往、对真理的追求、对人性真善美的个性化解读。

二、让教室成为一个回归生活的家园

我们的教室应充满温馨的生活气息和浓浓的童趣。随着季节的变化,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动手分别把教室布置成“春色明媚”、“星光灿烂”、“金秋丰收”、“冬日浪漫”等不同的风格,让学生在绿绿的草地上、五彩缤纷的花丛中识字学文;在蝉鸣的林间小溪旁、浩瀚的星空中展开研究性学习;在稻浪滚滚、瓜果飘香的丰收园里吟诗作文;在千姿百态的窗花和圣诞老人的祝福中进行言语交际和实践活动。这样的学习该是多么的有趣啊!

除此之外,教室里还可以根据本班孩子的特点,开辟探索角,鼓励学生把自己想知道但目前靠自己的力量还无法找到答案的问题和研究内容公布出来,共同探讨、研究,培养孩子们的探索与合作精神。

如能做到这些,那么往日那冷冰冰的、僵硬乏味的面孔就会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充满了温馨与快乐、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家”。沐浴着浓浓的富有成长气息的阳光雨露,孩子们能不轻松愉悦地健康成长吗?

三、让教室成为一个平等对话的环境

“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说话”。我们要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可以在墙上挂学生最喜欢的名人名言,使学生在伟人们高尚的情操和品格的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良好熏陶。在“对话”中,还要多一些人文化的提醒,从而引导学生平时的一言一行。

苏霍姆林斯基所在学校有一则标语:爱自己的母亲!多么普通的话语,但比那些用成人口吻写成的守则和规范更令人容易接受,更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心灵。

四、让教室成为一个挑战自我的场所

教室挑战环境的创设并不是一味地为难学生,而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当创设情景,提出“难题”,锻炼其摆脱依赖、克服困难、承受挫折、培养自信、增强勇气。

每学期开学初,让学生们在自己班级设计的“心愿树”或“成长袋”上挂上这学期自定的一个奋斗目标,让学生们许下心愿后并为之不断努力,体验挑战自我、获得成功的喜悦。

五、让教室成为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

在班级的墙面上设立一个美文角和书画栏,把孩子们的美文和书画作品贴上去展览,每两周更换一次,也可以体现“机会均等”的理念,让每个孩子都展示自己最好的作品,自己和自己比。

人人都是平等的,一个小小的成绩栏,是大家智慧的结晶。在这里,杰出的同学得到了认可,而成绩平平的同学,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成就感。这样,可以使好的不至于骄傲,差的也不至于自卑。特别是组织学校“开放日”的时候,可以让每个孩子能自豪地对来访者,对来参加家长会的父母朋友说:“瞧!这是我的!”如果每个孩子都能这么自信,那么教室就成了每一位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班级文化建设从教室文化建设开始,有着“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作用。它以生动活泼的形式、积极健康的内容,把对学生的教育寓于可感知的情景中,造成一种意境,滋润着学生的心田,熏陶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来到教室就感受到文化的气息,走进教室就有一种精神受洗礼的感觉。这就是文化。这种文化容易被学生接受,容易陶冶学生,容易积淀成一种底蕴,这种教室文化能使班级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猜你喜欢

气息书香教室
不要在教室打闹
墨韵书香
蕾丝气息
墨韵书香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春的气息”
书香海报
春的气息
花朵穿上身 春日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