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在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作用

2009-10-27秦俭红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期
关键词:平均主义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

秦俭红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其影响之深超过了以前任何一次农民运动,它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而从整个运动过程看,太平天国政权的兴亡与农民的支持与否关系密切。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是农民支持的结果

众所周知,太平天国的兴起离不开农民的支持,而要获得农民支持,就必须重视和照顾农民利益,尤其是农民的土地问题。早在金田起义以前,洪秀全根据广大农民迫切要求摆脱贫穷苦难的愿望,表示了对土地问题的极大关注和对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强烈不满。定都天京不久,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这个改革方案以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要求按照平均主义原则重新分配土地,即土地归天父公有,将田地划分九等,由农民平均分耕,所谓“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产品也平均分配,余物归公,以便“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最终的目标是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无疑,这种土地改革方案,表达了千百年来生活在苦难之中的广大农民的强烈愿望,是对地主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大胆否定。虽然这个方案不可能真正实行,但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这种平分土地的主张对许多农民来说确实有很大的吸引力,对广大农民是一种巨大的鼓舞。

1853年太平天国建立了政权。在政权建立初期,太平军虽然没有完全按照平均主义的土地方案去实行,但许多实际行动还是打击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在太平军的打击之下,不少地区原有的土地关系发生了改变,不少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在太平军的支持下,从地主手中夺回了土地,从而也就极大调动了农民支持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性。

太平天国除重视农民土地问题外,还从政治上广泛动员和依靠农民。1851年起义之前,洪秀全就明确表示要打破封建礼教,代之以“天下多男子,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试图把农民从政治压迫之下解放出来。金田起义以后,太平天国广泛动员农民和依靠农民,以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这对保护农民利益、动员农民参加地方政权建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使太平天国政权有了稳固的社会基础,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衰亡是失去农民支持的结果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在土地政策方面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一改革方案,虽然对动员广大农民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后来对于农民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因为从分配形式看,以绝对平均主义的原则来分配土地,完全是不现实的空想,无法具体实行。从所有制结构看,太平天国虽然主张有田同耕,但农民仅有土地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太平天国强调所有土地归天父公有,“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实际上,这不仅否定了地主土地所有制,也否定了农民土地所有制。此外,太平天国还推行“圣库”制度,将农民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所有权统统废除。这样做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违背了他们的愿望。更有甚者,后来迫于形势,太平天国要求农民“照旧交粮纳税”。这一措施虽然暂时缓解了太平军的供给困难,但对农民土地问题的解决无助,反而是对地主土地所有制的一种承认。不仅如此,在太平天国统治的许多地区,农民的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不断加重。

在近代中国社会中,对农民来讲,没有土地就是失去了一切,就不会产生积极的政治热情。太平天国既然不能真正解决农民土地问题,那么也就不能指望农民对它继续支持。事实上,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政权迅速异化,其领导人建立了严格的等级制,从反皇权到迷恋皇权,愈来愈腐化,完全脱离了广大农民。有的地方制度愈来愈不能维护农民的利益,这就极大地动摇了太平天国的政权基础。最后,当面临中外敌人的联合进攻时,太平天国由于再也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就只能陷于孤立无援的绝境,衰亡成为不可避免。

最终,太平天国以一种落后的东西去否定另一种落后的东西。它靠农民起家,但又不能真正解决农民问题;从依靠农民到失去农民,最终自身也被农民抛弃。这就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所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农民支持的结果,同样,太平天国运动的衰亡也是失去农民支持的结果。

作者单位: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实验初中

猜你喜欢

平均主义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
太平军余部参战在南美
神剧——太平天国运动
新时期以来平均主义思想研究若干理论误区辨析
——以中国共产党反对平均主义理论为视角
历史课堂教学视角的选择与实践——以“太平天国运动”一课为例
从《天朝田亩制度》看太平天国的小农经济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平均主义思想研究综述
太平军所使用的兵器
太平军使用的几种水上战具
太平军的筑城与望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