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期刊数字化发展的特征分析

2009-10-24方立国

科技与出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期刊数字化信息

王 昕 方立国 骆 瑾

期刊数字化正逐步成为期刊编辑创新中最为活跃的领域,成为引领编辑工作现代化的方向。 笔者以湖北省2007年登记在册的402种期刊为研究对象,对湖北省期刊数字化建设的情况进 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重点考察了独立网站总体分布情况、网站栏目设置情况及内容数字化 情况。研究表明,目前湖北省的期刊数字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1],如何进一步提升数字化的整体水平,把握数字出版的时代脉搏,顺利实现由传统 出版向数字化出版的转型,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期刊的数字化是一个飞速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为 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证;国内外期刊在实践中探索的成功经验,又为办刊者提供 了更加广阔的视野。

从目前国内外期刊数字化发展的趋势来看,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A. 内容服务:即时而多样

内容始终是期刊的核心,在不断提高期刊自身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将会使信息 得到更快和更广泛的利用。近几年,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期刊内容数字化的速度越来越快 ,采用的方式也更加灵活多样,以下几种模式次第推出:

a. 开放存取。期刊网站采取开放的形式,使读者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免费浏览、下载、复制 、传播、打印全文的机会。统计调查表明,在一定程度上开放存取可以显著提高论文的被引 频次[2]。目前国际上已建立多个专门的OA期刊网站,ISI所收录的近6?000种期刊 中,有90%的期刊允许其作者将自己的论文作为开放式电子文档存储。

b. RS推送。文献推送服务是这几年兴起的一种新的期刊文献服务方式,按照这种方式,系 统主动把期刊信息发送给用户,从而使读者可以高效、快速地利用信息,让期刊最快地、有 选择性地得到读者的关注。通过互联网,每个读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定制所喜欢的刊物 或文章。由“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开发的个人数字图书馆就是一个成功的应用。

c. 预印本提前上网。无论从作者发布信息的迫切性还是期刊提高竞争力的必要性看,预印 本提前上网都是有利的。因而有的刊物捷足先登,提前将拟出版的文章题目、摘要甚至全文 先于刊物上网发布。如《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就采用预印版的方式,在“中国期 刊网”上提前将其内容公布,这不仅有效保护了作者的科研成果,加快了信息的交流速度, 也大大增加了文献的引用频次,提高了作者投稿的积极性。

d. 单篇文献上网。传统印刷版期刊是以“期”作为基本的出版单元,而数字化期刊则是以 “篇”作为最小出版单元。DOI的使用使单篇文章上网成为可能[3]。高等教育出版 社和德国Springer合作创办的《Frontiers in China》系列刊物每篇文章均标注了DOI号, 因而它可以采取单篇文献上网的方式,先于印刷版在网络上公之于世。根据科学出版社的统 计,国内STM期刊从注册DOI开始其论文下载量直线上升,有的期刊在两三年内增加了7~8倍 ,有一两种期刊还因此被SCI收录。当然,对于中文期刊,如果国内大型数据库使用 自己的“DOI”能与国际信息检索实现“无缝对接”,那么并不一定非得从国外购买〥OI号 。

在不久的将来,随着3G技术的推广,手机媒体服务平台[4]将很快进入普及阶段, 可以肯定,它又将为期刊内容的传播掀开新的一页。

B. 编辑过程:全程网络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投稿、网上审稿、网上查询、网上编辑加工直至出版发行均可在 线完成。作者、读者和审稿人通过网站直接与期刊编辑部进行沟通与交流,大大简化了编辑 流程,提高了稿件处理效率,缩短了出版周期,降低了办刊成本。国外的一些大型出版集团 都实现了全程网络化,如Elsevier Science 建立了完善的在线出版平台,所属期刊都采用 了网上投稿和网上审稿[5]。我国的部分期刊也积极行动起来,有的编辑部引进了 国外的在线出版平台,有的编辑部采用了国内开发的远程编辑系统,还有的编辑部自主开发 研制了编辑系统。

但是,从总的应用情况来看,期刊界的全程网络化还远未普及。如据我们的统计,湖北省期 刊目前采用在线编审系统的期刊社共有57家,在有网站的200家期刊社中占28.5%, 在湖北 省全部期刊总量中仅占14.2%。即便在已建立的系统中,仍存在功能不完善、运行不稳定 的情况,特别是网上在线编审系统还有待提高。因此,目前仍需要大力推进期刊采编和审稿 数字平台,以真正实现从投稿、审稿、编辑加工直至出版发行的全程网络化。

C. 信息利用:复合出版

在出版手段多元化的今天,单一的出版模式已不利于期刊生存。采用复合出版,可以使期刊 信息分化和整合,从而产生增值。“一种信息、多种载体、复合出版”是出版单位将来的发 展趋势。所谓复合出版就是期刊以自身为基础,向多领域发展,采用声、光、电等多种表现 形式,采用光盘、网络、短信等多种载体形式,一份内容,一次加工,多种媒体发布,通过 独立的与集成的、国内的与国外的、综合的与专业的等多种途径,在版权得以保护的情形下 ,采用多种符号复合、多载体复合、多媒体形态复合、多制作技术手段复合等,从而使刊物 信息的效用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数字出版使原来信息流动的线性结构变成网形结构,对信息的加工也就具有了结构化、跨媒 体、超链接的特点,从而可以快速地获取所需信息,使资源得到整合和增值。最典型的就是 “中国知网”中所开发的“知网节”功能,它基于多种大型数据库,将文献根据内容进行关 联、整合,所有文献均通过“知网节”关联为知识网络,使得进入CNKI数据库的读者不仅能 查到各期刊的单篇文献的全部信息,同时可以获得单篇文献的各种扩展信息的服务,从而使 其具有支持知识获取、发现、增值和管理的强大功能。

D. 交流范围:全球信息融合

数字化是扩大期刊影响和促进国际学术交流的有效途径。世界各大出版公司都非常重视期刊 的数字化,并且积极吸收中国的学术期刊进入其数据库。如Elsevier提供1998年以来该公司 收录的1?800种电子期刊,其中1?500种为全文上网;美国著名的学术出版公司John Wiley& Sons 收录了360多种科学、技术、医疗及相关领域的专业期刊,并且也正在国内积极发 展其网络数字化期刊[6]。世界著名学术出版公司德国Springer在其在线出版平台S pringerLink上建立了“中国在线科学图书馆”,与国内的许多刊物签订了网络出版协议, 从2005年到2007年,SpringerLink来自中国的论文数量增加了5倍。湖北省《地球科学(英 文版)》等几种英文期刊也分别进入了Springer或Elsevier的数据库。

与此同时,国内的出版机构也开始与国外直接进行战略合作,创办新刊。Springer目前与科 学出版社合作出版期刊17种,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了《Frontiers in China》系列刊 物24种。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合作承办了其中的《医学》分册和《光电子》分册,这些 期刊中的内容将同时出现在SpringerLink在线出版平台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学术期刊网中。

E. 沟通方式:动态而人性化

Web 2.0的推出为网上互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使互动服务得到大大加强。在期刊出版 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绝大部分期刊都有详尽的读者资料,特别是消费类杂志,都建有以品 牌或刊名命名的网站,并以其丰富多彩的网上互动交流及优质高效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 关注,和读者交流成为一项常规业务。例如,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自推出新的互动服务以 来,网站的访问量直线上升。湖北省的《知音》网在这方面也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他 们将自己打造成为“中国情感门户网”,依靠杂志品牌建立网络社区,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更为 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的同时,也拉近了编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成为联系二者的有力纽带 。

在信息读取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一方面发展了更适合于网络特点的浏览方式,如搜 索工具、超链接、交叉浏览功能和多媒体制作;另一方面也正在探索一些符合人们传统阅读 习惯的方式,如能像印刷版一样翻阅的电子杂志及便于携带的电子纸。

F. 网站布局:个体与集约结合

不同层次的网站具有不同的特点,编辑部的独立网站注重个性化与交流功能,集群网站突出 行业或部门信息服务功能,大型门户网站在数据深加工和规模化方面占据主导地位,三者各 有优势,难以相互替代[7]。因此这三者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并驾齐驱,共同托 起期刊数字化的未来。

从目前的统计来看,湖北省个刊网站数量为200家,所占的比例为49.8%,共有329家期刊加 入“中国知网”,占全部期刊总量的81.8%,其中尤其以学术类期刊加入比例最高,达到了 98%。近年来,行业或集团的集群网站建设得到高度重视。由某一学科的学会、协会或其 他专业机构将该学科领域内的专业期刊联合起来,统一建立一个期刊网站,这种方式在发达 国家比较普遍。如: Scitation在其下集中了AIP(美国物理学会)、ASCE(美国土木工程师 协会)、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SPIE(国际光学工程协会)等的100多种优秀期刊 ;德国著名的学术出版集团施普林格在其电子出版平台Springer Onlink上共集中了1?970 多种学术期刊,供读者检索阅读[6]。在我国,由上海光机所光学期刊联合编辑部 创立的“中国光学期刊网”上共集中有近30种光学及光电子学方面的期刊,在业界形成较大 的影响力。湖北省《材料保护》杂志社建立的“表面材料网”、《中国农村水利水电》编辑 部建立的“中国排灌信息网”也成为行业中的门户网站。集群网站在行业或部门范围内容易 赢得较高的关注度,其在交流行业信息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网站利用自身的专业 优势,把众多的期刊聚集在一起,不但整合了期刊的内容资源,而且汇集了广告资源、客户 资源和读者资源,提供了丰富的行业信息,在信息共享、资源互补、整体影响力提高方面具 有很大的优势。

G. 经营理念:互利共赢

互利共赢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赢得社会效益,也赢得经济效益;让期刊出版者获利,也让 信息运营者获利。而我国目前无论在期刊经营者还是数据运营商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

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化最大的难点并不在于技术和资金,而在于能否把握数字出版的本 质和特点,进而建立起相应的商业运营模式及赢利模式。如Elsevier集团投入巨资建立了世 界规模最大的科学文摘数据库Scopus和全文数据库Science Direct,其2005年总收入中数字 化产品和服务收入占38%。2006年上半年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收入比重上升到41%,Elsevier也 因此被认为是传统出版商向数字化出版成功转型的典范。2005年,汤姆森集团电子软件及服 务的销售,已经占总业务的61%,而印刷产品的销售只占总销售额的31%[8]。对于 大型数据库而言,数量和规模是赢利的前提和必要保障。

绝大多数期刊建立网站的主要目的是拓宽收入渠道,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增加在线读 者,扩大读者规模,加快信息流通速度。从一些优秀期刊数字化的成功案例看[9] ,自建网站与印刷版的“两手抓”策略,是规模巨大、读者广泛、效益优秀的期刊的理想选 择。它并非将全部期刊内容发布到网上,而是通过一系列特色栏目、新颖原创文章、新刊预 告等方式,为广大读者建立起一个网上家园,促进印刷版的宣传征订及广告业务。而对于那 些读者面较窄、专业性较强、发行量不大的期刊,通过借船出海,规模化集成,提高信息的 利用率,赢得较高的市场回报,可能是一条比较现实而经济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昕,方立国,骆瑾. 湖北省期刊数字化的现状与特点. 出版科学,2009( 4):7981.

[2] 程维彤,任胜利. 中国科技期刊开放存取出版现状. 编辑学报,2007(3):1821.

[3] 周月娟,田杰. DOI对科技期刊网络传播的影响. 科技与出版,2008(11):5556.

[4] 苏磊,钱飒飒,张昕. 展现数字力量,创新期刊发展. 科技与出版,2008 (11):710.

[5] 胡春霞. Elsevier Science期刊网络审稿系统的使用与启示. 科技与出版,2007(5 ):5455.

[6] 曾建勋,赵捷,王星,等. 中国期刊网络出版联盟的构筑∥第四届全国核心期刊与 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 西安,2006:13.

[7] 王昕. 科技期刊网站建设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科技与出版,2001(2):2830 .

[8] 张志林,彭文波. 未雨绸缪. 国际出版集团的新媒体发展策略. 编辑之友,2007(4) :1719.

[9] 李兵. 推动期刊网络化发展研究∥第六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 会论文集. 南宁,2008:5659.

猜你喜欢

期刊数字化信息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期刊审稿进度表
订阅信息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期刊审稿进度表
展会信息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