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出版社重大出版工程建设的思考

2009-10-24孙立新

科技与出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译者出版社资源

孙立新

一个出版社,特别是大型的综合性出版社,其选题可谓林林总总,多种多样,但重大出版工 程无疑与出版社的社会影响、品牌形象、核心竞争能力密切相关。在这次全国经营性图书出 版单位等级评估中,对出版社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图书出版能力”,因此,对出版社 来说,重大出版工程建设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新闻出版总署正在着力引导、促进做强做大一批 出版集团、出版社,力争在三到五年内造就六七家企业品牌、自有资产、自营销售三超百亿 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型出版传媒企业,组成国家的主力“舰队”。当然这主要是针对 资源重组、上市融资等企业发展宏观战略而言的,事实上,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企业微观 经营上需要有重大的出版工程项目的支撑,也只有建设了越来越多的重大出版工程,才真正 称得上做强做大,才是实质意义上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良好品牌形象的树立不是一本书两本书就能达到的,要靠长期的不懈努力。重大出版工程的 建设,是品牌建设的重要途径,甚至是关键途径。一提《新华字典》、《新华词典》,大家 都知道商务印书馆比较权威;一提《中国大百科全书》,人们都会想到中国大百科出版社; 一提《新英汉词典》,人们会想到外研社……这就是品牌的力量,是拳头产品的力量。

重大出版工程一般投资巨大,需要丰富的出版资源,需要组织大批有影响的作译者队伍,需 要培养锻炼一支过硬的编辑队伍。可以说,只有具备一定实力的出版社才能组织重大的出版 工程,它是一个出版社社会影响力的展现。而另一方面,通过重大出版工程的实施,无疑会 带动出版社在诸多方面实力的增强,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一、 重大出版工程的一般特点

重大出版工程大都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一般会从哪些方面引起社会的关注呢?归纳 起来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重大的科技或文化成果的积累、传播项目。

像《故训汇纂》、《西周铜器断代》、《中国科学史》、《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等等,都是 科技、文化成果的积累,在文化界乃至国际文化交流中都产生了重大的反响。《中国大百科 全书(第二版)》承担着非常重要的知识传承和文化建设的任务,其编纂、出版、发行自始 至终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关心,自2009年4月中下旬面市以来,4个月的时间 已经实现销售5?000余套,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第二,是重大的科技创新、思想创新成果的发布项目。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每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技成果、思想成果,都能带来一次思想的 革命,使社会向前迈进一大步。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颠覆了中世纪教会的思想 基础“地心说”;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问世,改变了人类关于物种进化的历史 观;1962年李四光的《地质力学概论》出版,促进了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1988年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推动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生产,给全人类带来了福音。

第三,是重大的科技或文化成果的引进项目。

如果做引进的重大出版工程项目,则要引进重大科技或文化成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名著, 不是引 进一般的书。比如说《西氏内科学》,它所涉及到的学科水平在国际医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已出了十几版;《第一推动丛书》、《哈利•波特》等引进项目也在社会上引起了普遍关 注,列为重大出版工程当之无愧。《哈利•波特》的成功引进,表明我国引进的版权从常规 品种发展到超级畅销书,从单一图书产品的引进发展到市场营销理念的更新和再造,版权引 进作为我国出版发展的助推器,使我国出版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第四,是重大的编辑思想的创新项目。

作为精神产品,图书的创作是由社会的个人的创作产生的,带有很大的分散性和盲目性,需 要编辑从中挑选并加以组织,这种挑选不仅有择优的意义,而且有导向的意义。编辑思想的 创新,是产生重大出版工程的途径之一。

中国出版集团组织出版的“中国文库”就是一例。考虑到我国每年出版20多万种书,而“不 好不坏,又多又快”的书占了很大数量。中国出版集团从其下属的出版社几十年来出过的书 里,按照“必读、必备、经典、工具”的标准挑选出至今仍有价值的书加以整合,重新印制 ,定名为“中国文库”,突出“中国水平”,接下来,又诚意邀请全国各地出版社推荐符合 标准的书,目前,已有二三十家出版社推荐的书入选文库。文库第一辑收书100种,编好后 ,征订了5?000套。现在已经出到了第三辑,订购势头仍然不减。

二、 重大出版工程建设的基本途径

重大出版工程建设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积聚资源是基础。

无论是文化积累成果、创新成果,还是引进成果、编辑创新成果,都需要经历长期的资源积 聚。这包括了人才资源、内容资源、作译者资源、渠道资源等。人才是任何事业的第一要素 ,重大出版工程的建设对人才的要求更为强烈,只有在管理、经营、市场、专业等方面能力 都很突出的出版人才才能胜任重大出版工程建设的要求。出版业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内容的产 业,内容为王的特点很明显。重大出版工程建设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丰富的、创新性的内 容资源作支撑。作译者是内容的提供者,高水平的作译者队伍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 要长期的磨合、维护、交流,一个缺乏作译者队伍的出版单位很难想象能建设并胜任重大的 出版工程。销售渠道是出版物与读者之间的桥梁,现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销售渠道对终端 客户的影响更加直接、有力,对出版物的社会影响越来越起到重要作用,出版界在大唱内容 为王的同时,渠道为王的意识也越来越成为共识。一个重大的出版工程建设需要渠道资源高 效地输出物流,高效地流回资金,当然,与此同时,出版者也收获社会的认知、大众的美誉 。

《中国出土瓷器全集》、《中国出土玉器全集》两套典藏巨制的相继出版,使科学版中国出 土器物全集系列初具规模,正是科学出版社资源积聚的最好例证之一。科学出版社正是利用21世纪考古传播学学术会议、21世纪大遗址保护学术论坛等积聚作者资源、内容资源乃至渠 道资源的重大活动来开展这项重大出版工程的。

第二,科学规划是关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重大出版工程不是一下子就能产生,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需 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规划是重大出版工程的蓝图,是一个总体的实施计划。出版社要根据 自身的资源、人才、作译者、渠道等方面的情况统筹考虑重大出版工程项目的研发计划。

作为我国植物的户口册和信息库,功载千秋的科学巨著——《中国植物志》是目前世界上最 大型、种类最丰富的一部植物学巨著。全书80卷126册,5?000多万字,记载了我国3万多种 植物, 共301科3?408属31?142种。该书基于全国80余家科研教学单位的312位作者和164位绘图人 员80年的工作积累、45年艰辛编撰才得以最终完成。这一协作的规模在世界上也是十分罕见 的。

这一重大项目的出版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经历了诸多波折,如果不是成立了专门的编辑委 员会、制定了科学的规划,使得该项目由最初的个人意愿发展到最终的科学规划,众多的、 连续几代的植物学专家就不可能有一个连贯的蓝图作指导,其最终出版不知会再拖后多少年 。

第三,审慎论证是前提。

重大出版工程一般投入大,风险大,实施之前必须经过审慎论证。论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 一,对项目的价值进行论证,要综合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用重大出版工程的标准来衡 量其是不是具有重大的社会影响。第二,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对项目在当时的条件 下 能否按规划顺利实现进行论证。除非项目本身缺陷太大不能通过,那么,论证的过程也是完 善项目、丰富项目的过程,可以对项目的策划思想、实施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具体的论证项 目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是项目内容的论证,主要包括项目的名称、主要内容和特点、大致的篇幅(丛书 册数)、完稿时间。为保证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创新性,通常需要提交同行评 议。

其次,是项目读者群的论证,主要是看项目的目的性是否准确,也只有读者对象准确, 项目才能有合适的创作方法,编辑也才能有对项目进行处理的依据。

还有就是作译者情况的论证,对于重大出版工程项目,要注意作译者队伍的权威性、知名度 等关乎社会影响程度的这一要求,只有这样的作者参与才能真正称得上重大出版工程。

此外,还包括同类项目比较论证、经济预测以及市场调研和营销计划论证等。

第四,周密组织是保证。

重大出版工程的实施涉及的学科领域多,动用的作译者队伍庞大,经历的时间也会较长,需 要协调的社内外的力量也较多,必须进行周密组织才能顺利实现。重大出版工程一般都是出 版社“一把手工程”,领导要高度重视,要协调社内外一切相关的力量投入项目的建设中; 要建立相应的团队,明确职责,通力合作,敢于攻坚,持之以恒;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调动团队的积极性、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力量不够、互相推诿、害怕困难的情况, 才能避免“偷工减料”、拖延工期、质量粗糙等问题的出现。要重视周密的组织安排,克服 困难,顺利完成重大出版工程,为整个工程画上圆满的句号。

2009年6月科学出版社推出“中国到2050年的科技发展路线图”的报告——《创新2050:科 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中国科学院战略研究系列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 院院长路甬祥亲自担任项目总主编,中国科学院有关院局领导,中科院院士分别承担路线图 研究的组织实施,科学出版社董事长、总经理担当出版工作的总负责人。参加这一项目的领 导、专家阵容可谓空前强大,如果没有周密的计划、通力的合作,就不会有这一重大出版工 程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科学出版社人力资源部. 科技编辑培训讲义.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 杨牧之. 编辑的经营意识. 出版发行研究, 2009(4).

[3] 柳斌杰. 打造“航母”?淘汰“小舢板”. 新闻出版总署网站,2009-08 -18.

[4] 朱胜龙. 加强出版案例的研究与开发. 出版发行研究,2008(2).

猜你喜欢

译者出版社资源
我等待……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