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酒士孔融

2009-10-20孙存准

文史天地 2009年10期
关键词:禁酒令孔融建安

孙存准

孔融是一个名士。他身世显赫,为孔子二十世孙,七世祖官至太师,父亲担任过太山都尉;他本人自小聪慧异常,被视为“神童”,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孔融让梨”故事就是他缔造的;16岁时,因藏匿受宦官迫害的张俭,他和兄长孔褒争着顶罪。一时名满天下,并被视为“义士”。

孔融还是一位文士,自幼聪慧,能诗能文,为“建安七子”之一。

孔融更是一个酒士,一个不折不扣的酒士,一个因酒坏事、因酒获罪、却也因酒而留名的酒士。由于他出身名门,名气又大,且有文才,所以20多岁就进入政界。38岁就当了北海相(相当于郡守,为封国最高行政长官)。但他这个人打仗和治理州郡不如他写诗喝酒那样在行,而且政治上相当不成熟,倒是酒士形象显露无遗。他任北海相时。恰逢乱世。本可大有作为,但“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后汉书·孔融传》)热衷清谈,嗜好饮酒,以致于“奸民污吏,猾乱朝市,亦不能治”。当黄巾军管亥率部进攻北海时,已喝得酩酊大醉的孔融统兵到涞水御敌,管亥一面命令前锋与孔交战,一面派部队从两侧偷渡涞水,对孔融形成夹击之势,其结果是孔融溃败,“弃郡而去”。但不知怎的,丢失北海的孔融不仅没有受到朝廷的追究,反而荣升为青州刺史,成为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然而,孔融并未吸取北海“弃郡而去”的教训。清谈依旧,嗜饮依然,结果被袁绍的儿子袁谭打得弃州而逃,成为当时的笑柄。

尽管政治上不断蒙羞,却阻挡不了孔融升官的步伐。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孔融已经官至少府,位列九卿,进入国家领导人行列。尽管曹操奉行“唯才是举”,珍爱孔融的文才,但孔融似乎并不买曹操的账。建安十二年(207),曹操鉴于不断的战乱导致粮食连年歉收,而酿酒又耗费大量粮食的现状,颁布了一项禁酒令。严禁私自酿酒,同时也禁止百姓喝酒。这禁酒令一出,没有人敢吭声,唯独嗜酒如命的孔融对曹操的禁酒令不以为然,不但喝酒。且私自酿酒,还跳出来上书反对。他在《难曹公表制酒禁书》里说道:“尧不千钟,无以建太平。孔非百觚,无以堪上圣。”把喝酒上升到一个不能再高的地位,硬生生地让曹操的禁酒令执行不了。

曹操于是给孔融回了一封信,他回信里引用了那个著名文献《酒诰》里夏桀和商纣因酗酒而亡国的事,以及历史上其他因酒而误事的例子,把禁酒与否提到关乎国家存亡的高度,再次重申了坚决禁酒的决心。孔融就再次提笔回复,言词较上次更加尖锐:“昨承训答,陈二代之祸及众人之败,以酒亡者,实如来诲。虽然,徐偃王行仁义而亡,今令不绝仁义;燕哙以让失社稷,今令不禁谦退;鲁因儒而损,今令不弃文学;夏商亦以妇人亡天下,今令不断婚姻。而将酒独急者,疑但惜谷耳。非以亡王为戒也。”

孔融用如此歪曲的喝酒“理论”对抗曹操的禁酒令,曹操竟无可奈何,但“外虽宽容,而内不能平”。这连范晔都看不下去了,说:“发辞偏宕,多致乖仵。”但孔融不仅没有丝毫的收敛,而且在酒士道路上越走越远。《后汉书·孔融传》说他“宾客日盈其门,常叹曰: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可见孔融不但自己喝,还喜欢聚众喝,通过喝酒结交权贵。至此,作为酒士的孔融,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喝酒了,而是犯了官场大忌,有了利用喝酒结党营私的嫌疑。由此,孔融的酒士之路也就走到了尽头。成了一名死士。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以“不孝”的罪名处死孔融,连同孔融的妻子和一双儿女。

猜你喜欢

禁酒令孔融建安
许昌市建安区举办“讲建安故事 诵爱国诗词”比赛
86年冬,在建安红砖楼咏诗
孔融的反驳
“禁酒令”正当其时
越来越严的“禁酒令”
不懂就百度
美国禁酒令入宪与废止的历史
孔融让梨以后
孔融让梨
在不幸的婚姻里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