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间与心间

2009-10-19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6期
关键词:社区文化

李 敏

摘要:文化广场作为空间与心间的交汇点,是民众精神文化诉求的自觉,是社区文化发展的象征同时也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深刻反映。文章选取社区与文化广场作为讨论的焦点,意在表达空间与心间这对主客体范畴在文化广场与社区心灵碰撞后凸显的审美情感。

关键词:文化广场;社区文化;社会文明

中图分类号:F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4-0087-02

文化广场是一个公共空间,是一个社会群体活动的重要场所。它集市民休闲、娱乐、购物、交流于一体,集艺术、绿地、特色建筑、人文于一体;造型优美、环境优雅又不失雄伟壮观。从古希腊、罗马到文艺复兴,从路易十四王朝到19世纪20世纪各国掀起的广场文化热潮,广场的功能经历了从体育到娱乐到商务到综合的一个转变过程。

文化广场的出现也是社会发展和市民精神生活的诉求,文化广场按照其性质和所含社会资源的占比来看,可以划分为:商业文化广场(以消费、购物、饮食为主)、艺术文化广场(以图书音像、电影、娱乐、绘画、雕塑展示为主)、科技文化广场(以科普知识普及、科普展览、科普教育为主)、建筑群文化广场(以密集特色建筑景观、观光长廊、建筑雕塑为主)、综合文化广场(以消费、购物、休闲、娱乐、展示、建筑、雕塑为主)等。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各城市开始广场建设的浪潮,一批大型广场建立起来并成为各城市的地标和景观,成为民众交流、休闲、娱乐的聚集点,也成为市民素质、习俗展示的窗口。文化广场作为空间与心间的交汇点,是民众精神文化诉求的自觉,是社区文化发展的象征同时也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深刻反映。正是文化广场所具有的这种特性,所以它的出现很快就引起各国政府重视并积极推进和倡导广场文化的发展。那么广场文化和文化广场又有什么区别呢?首先我们把它看成是一个广场发展的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是广场文化阶段,它是广场基础上的发展,是舞台与剧目、节目、内容的发展;文化广场是广场的第二阶段,它是在广场文化成熟基础上的发展并逐步形成类型和功能特色,是广场发展的高级阶段。因此,本文将重点分析文化广场与社区、空间与心间交汇产生情感升华的问题。

首先,对文化广场的内核应有清晰的认识,我们把它看成为形式与内涵这对美学范畴,这样就可以对其揭示的丰富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获得文化广场发展方向的标准认知。其次,广场空间即是文化形式的艺术塑造,广场心间即是游于空间的心灵,它是社区民众心灵的内在感悟。下面就从空间——文化广场的形式和心间——文化广场的内涵两个方面解剖文化广场。

一、空间——文化广场的形式

本文把形式分为两种形象特征:一种是文化广场空间塑造的外在表情特征,是广场呈现出来的喜怒哀乐,让广场表现出人的情感并呈现出广场真切的情绪,这是文化广场的特点和韵味。在表达方式上可以按照塑造广场形象时,哪种表情占比的多寡凸显文化广场表情特征的倾向性。另一种是文化广场空间塑造的外在表现特征,是通过艺术造型手法表现文化广场空间。由于各文化广场定位不同每个广场都将选择适合于社区的广场造型,而代表城市特色的广场与一般社区广场选择又有不同,其中千变万化,但有一条是最重要的——就是广场塑造必体现此社区与比社区不同的功能特点。代表性城市特色广场如:北京天安门广场就以其历史的文脉、特色的国旗升旗仪式、特殊功能的纪念性建筑、碑塔等闻名于世;上海人民广场以中西结合、历史交融、形式多样的海派风格和万国建筑博览会为世界瞩目;西方路易十四时期建立起来的凡尔赛宫是举世闻名的巴洛克雄健、宏伟、精致的皇家广场的经典,这些代表国家形象、城市形象的广场都为人们所向往,这说明文化广场所承载的历史、文化特性。一般社区性广场如上海徐家汇就有很多不同性质的广场,它们都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形成了地理位置上的相互呼应、文化内涵的相互补充的组合式特色广场群,对本地社区心灵形成了持久的号召力和广泛的影响力,构成了徐汇区系列展示平台,是徐汇区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的缩影。创塑手法上,以多元化手法、动静结合手法、平立结合手法、交互式、体验式手法等等展现广场空间特征。

二、心间——文化广场的内涵

文化广场的内涵笔者把它界定为社区心灵。它包括三个美学范畴:象征、心灵、意境。

象征内涵表征着社区心灵对文化广场内在反映的幸福指数,它包括:

1.文化广场建筑性地标特征产生的社区自豪感,社区古老建筑表征的社区心灵对环境的映射:其一历史的映射是对尘封已久的、文化的开启;其二记忆的映射是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其三唤起的映射是对未来的憧憬。

2.社区心灵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地方性民风、民俗、是集体意识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文化广场同一性的认识上,期许上、接纳上、相互信息的传递上。

3.社区历史遗迹的沉淀让心灵的底层获得归属感;它让空间与心间在此交汇、让心灵与心灵在此交汇。

心灵内涵表征着社区市民诉求心理实现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它包括有上层知识分子、中层知识分子、下层知识分子;企业白领管理层、蓝领技术层、灰领简单劳动层;下层城市平民打工层。文化广场让心灵在此交汇、让反思在此形成,在对待不同人群、不同文化上有了更为豁达的关照:和而不同、不同而和的思想在广场空间尽显人性、人权、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光辉。

意境内涵表征着社区心灵的三种境界:画境是文化广场带给社区心灵最为直接和真实的感受,体现有我之境的神奇,畅游其间体味无穷;诗境是文化广场让市民感受到来自心灵的幻觉,似无我之境,行如其间,浮云栖居;心境是文化广场赋予市民的超我之境,是文化广场魅力影响感应了市民、造化了市民,心境为之升华,人格为之洗礼。

总之,文化广场与社区心灵是艺术空间与心灵交汇的圣地,他们相互交织编织着城市、社区、人文、科学、艺术、环境的序曲。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社区民众的精神需求日盛,精神生活在民众社会生活中的分量日趋增长,文化广场对社区心灵的影响将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马武定.21世纪城市的文化功能[J].城市规划会刊,1998,(1).

[2]陈潇潇,朱传耿.我国城市社区研究综述及展望[J].重庆社会科学,2007,(9).

[3]姚士谋,王彪,许秀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层面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1997,(5).

[4][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社区文化
宁夏生态移民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探究
互联网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思考
论城市社区文化的发展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文化课程标准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