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行为导向的系统学习领域探讨

2009-10-19熊永森王金双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6期
关键词:学习领域行为导向职业能力

熊永森 王金双

摘要:所谓“学习领域”,是指一个由学习目标描述的主题学习单元。学习领域以职业(专业)行动领域为依据,其学习单元的主题内容是职业任务设置与职业行动过程取向;以行动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行动来学习的,通过行动来获取相关的知识、职业素养与技能。

关键词:行为导向;学习领域;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R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4-0044-02

学习领域是德国战后为了适应当时社会化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在面向当时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改革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草案。用所谓“学习领域”的课程草案取代沿用多年的以学科课程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方案。这在指导思想上不同于学习内容分割的模块化而追求其集成化的课程草案,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对职业学校课程模式进行的一次重大改革尝试。德国各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制订的适用于职业学校“框架教学计划”,即国家课程标准包括五个部分:其中第五部分为“学习领域”,列举本专业全部学习领域的数量、名称、学时;描述其中每一个学习领域的目标、内容和学时,可参见附表1,“切削技师”职业为例描述标准形式的“学习领域”课程草案。

一、行为导向草案的目的是培养学员的职业行为能力

首先,学员(学生)对所学的专业(职业)感兴趣;通过兴趣、经验等来学习。行为导向草案与基于工作过程草案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基于工作过程草案教学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不同企业工作过程的区别,以及职业面较窄等问题。因此在行为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时,行为导向草案中加入了外部需求包括学生自我的发展,以及KMK要求包括英语、体育等教学内容,其形成过程如图1所示。

二、基于行为导向系统化学习领域的形成

根据德国各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的定义,所谓“学习领域”,是指一个由学习目标描述的主题学习单元。一个学习领域由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总量给定的学习时间(基准学时)两部分构成。

从学习领域草案的结构来看,每一培训职业(即专业)由10~20个学习领域组成,具体数量由各培训职业的情况决定。比如德国某学校客车(轿车)维修职业方向有13个学习领域。在课程实施时要采取跨学习领域的组合方式,根据职业定向的案例性工作任务,采取行为导向和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

三、基于行为导向系统化学习领域目标内容确立与实施

从学习领域草案的内容来看,每一学习领域均以该专业相应的职业行动领域为依据,作为学习单元的主题内容是职业任务设置与职业行动过程取向的。由于所学内容既包括基础知识又包括系统知识,因此也不完全拒绝传统的学科体系的内容,允许学科体系的学习领域存在。目标描述表明该学习领域的特性,内容陈述则使“学习领域”具体化、精确化。学习领域目标包含:操作能力、使用设备能力、分析能力、社会能力等等,目标描述的任务是学生通过该学习领域学习所应获得的结果,用职业行动能力来表述;而内容陈述具有细化教学内容的功能;总量给定的学习时间(基准学时)可安排灵活。可见附表1,一个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可以在各个年级的学年安排,也可在整个学制的年限内实施,如普通文化课与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几个学习领域可同时进行分组教学,也可分阶段教学等等,教学方法与形式可多种,但最终目标是仅一个,就是学习领域设定的任务的完成与能力目标达成。

四、以学生为主体的行为导向教学,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职业教育的行为导向不同于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其特点是以行动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行动来学习的,通过行动来获取相关的知识与职业技能。而且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特点和经验等来学习,把职业行为能力培养出来,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案(草案)培养行为能力。比如:通过学生观察生产过程,了解生产特性,把它引入职业能力培养方案中。针对知识的学习草案与针对工作过程学习草案,这两种草案中,当然采用哪种草案进行学习都是可以的,但哪种草案更能达到能力的培养?后来发现针对工作过程的草案,培养能力更快,效果会更好些。

职业能力是行为导向草案与针对工作过程草案的交集,完全基于工作过程会缩小人的能力(比如:小企业与大企业工作过程是有区别的,虽然有共同点;但定向太窄了,再说不同的职业,不一定都有“计划、执行(实施)与检测”等三项内容,有些简单的劳动不需要检测;再说工作过程也要考虑到企业的发展,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有行为导向的内容(行为导向内容包含更广泛,比如:包括生活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所以两种草案的相兼使用才是最佳的。

行为领域直接转化为学习领域过程中,需增加外部能力(包括自我发展能力),行为能力就是培养工作能力,为公司赚钱的,比较单一,功利性很强;需要增加工作过程以外其他能力,比如:社会综合能力、环保、小组团队工作能力。

由行为领域转化而来的学习领域是由多项学习情境的设计来完成的,学习情境可根据内容来分解,也可以是一项或几项任务,以及一个或几个问题提出构成一个学习情境。根据任务或问题的提出,进行“计划、执行与评估(或检测)”主要内容的安排。但要完成学习领域所设定的目标,学习领域分为几个目标,所有知识都在学习情境中学,但把所有知识在学习情境中反映出来也很难,需要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相关知识,提高工作能力。

五、结语

1.根据学习领域的目标,设置学习情景;

2.如何培养出行为能力是最重要的,不是说完全否定理论教学;

3.学习情景的设置可以是工作过程,也可以是工作过程的一部分;

4.学习领域的学习在学校进行,职业能力应在企业进行培训,不要把两者混淆在一起;

5.工作过程熟悉后,用学习领域的教学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教学。

附表1:以“切削技师”职业为例描述标准形式的“学习领域”课程草案(没包含公共文化部,后仅列出学习领域1)

以上表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高林,鲍洁,王莉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及实施条件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8,(13).

[2]姜大源.论行动体系及其特征——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12).

[3]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突破[J].职教论坛,2004,(24).

[4]甘艳平.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教育模式浅析[J].职校论坛,2008,(36).

[5]张宝忠,姜庆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模具专业校企合作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2).

[6]路建彩,褚建立.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2).

作者简介:熊永森(1969- ),男,浙江金华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汽车及相关专业教学科研与管理。

猜你喜欢

学习领域行为导向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开设《公共营养基础》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探讨
从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探讨行动导向教学
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设计
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