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2009-10-19常俊红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6期
关键词:形式主义企业文化价值观

摘要:文化是人类行为的指南,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文章从企业文化的内涵入手,对我国企业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片面性、形式主义、盲目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途径进行了探讨,强调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企业文化;价值观;形式主义

中图分类号:F1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4-0018-02

一、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人类学的鼻祖泰勒认为文化是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他作为社会一分子所习得的任何才能与习惯,是人类为使自己适应其环境和改善其生活方式的努力的总成绩。美国社会学家David Popenoe则从抽象的角度对文化作了如下的定义: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就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它包括这些价值观和意义在物质形态上的具体化,人们通过观查和接受其他成员的教育从而学到其所在社会的文化。事实上,文化对于人类来说,是行为的指南。

企业文化是与企业相伴而生的客观现象。早在企业这一经济组织形态诞生之时,就存在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它是全体员工认可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规划了员工基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并渐渐将其演变成一种习以为常的规则。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能让员工确切地知道在企业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

目前,企业文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得到长足发展,企业文化学作为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已使现代管理形成了从物质的、制度的层面向文化层面发展的趋势,被称为管理理论发展的新阶段。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经济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实行的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这种高度集权的管理文化模式一方面有利于体现企业的社会主义共性,形成注重国家利益的大集体观念和艰苦奋斗精神,另一方面强化了管理活动行政化,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未能充分发挥出来,民主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显得无力。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换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环境开始转变,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为建立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企业文化创造了有利的政治法律环境,企业文化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一)忽视传统主流文化的片面性

主流文化是在竞争中形成的,具有高度的融合力、较强大传播力和广泛的认同的文化形式。文化的竞争背后实际上是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的竞争,也是传统民族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文化敌视到文化融合,从文化输入到文化输出,实现文化双赢。企业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产生、生存与发展的,企业现象本身就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折射,企业的经营与政治活动、文化现象的联系千丝万缕,挥之不去。

我国有几千年的优秀民族文化,是我国人民从长期的奋斗中积累下来的丰富成就。中国企业无论怎样发展,不可能完全抛开传统文化的影响。或者说,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是我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很多人认为现阶段企业文化的建设应该努力引进国外先进的企业文化,而不是继承和发扬传统企业文化,甚至有人专门把国外的企业文化与国内传统企业文化相比较,从中指出我国传统企业文化的缺点和弊端,进而对其进行否定和抛弃。事实上,企业文化是基于民族文化的根基之上,任何先进的企业文化如果不能与当地主流文化相结合,它就会水土不服。一味强调西方企业文化的有效性,忘记传统文化的精华,结果只能以失败告终。事实上国内很多企业用引进西方企业文化的方法来创新我国企业文化,结果遇到了很多困难。

(二)文化建设中的形式主义

过于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其内涵。一些企业看到别的企业搞企业文化发展了,就跟着效仿,误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创造特色环境。在没有充分考虑客观情况、自身特点的情况下,盲目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虽然与外在的物质建设一致,但对企业的理念不能真正达成共识,使企业文化流于形式。

形式主义不仅不能建设好企业文化,而且是对企业文化概念的歪曲。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建立发展壮大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比较成熟稳定、已被整个企业所认可的价值理念和核心思想,应该通过一系列的企业文化活动等逐步灌输给员工,让他们真正了解和遵从企业文化的宗旨,使企业文化的根本影响作用能真正深入企业和员工之中,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和口号,并没有真正为大家所理解接受,这样的企业文化实际上只是一纸空文,不能成为推动企业发展成熟的深层力量。

(三)文化建设中的盲目性

首先,目标模糊。不能确立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目标,一味盲目地学习国外企业的文化发展模式。事实上,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没有标准统一不变的模式。每个企业都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历史阶段、发展程度,以及本身固有的文化积淀都不相同。成功是不能复制的,企业文化也同样不能用拿来主义。把别人成功的企业文化照搬照抄教条行事,最终只会害了企业。

其次,对企业文化概念模糊。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把内部开展的文体活动当成企业文化,热衷于活动的轰轰烈烈,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还有的企业把开展的一些团队活动开展成了趣味娱乐活动,实质是根本没有搞明白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再次,因循守旧,盲目继承。主要是对企业文化认识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有的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制定和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就是职工的文明礼貌、道德风范、企业的知名度等,把企业文化看成一旦形成就长此永久不变的信条,用传统的封闭的观点来经营企业。

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国内国际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企业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为企业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

三、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探讨

(一)以主流传统文化为基础,建设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①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也是这样,它应该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否则企业文化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也就没有生命力。现代中国企业应对传统文化进行借鉴,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平等思想、务实思想等都是值得去开发的内容,这和现代管理中的以人为本、民主、权变思想是一致的。只有结合我国特色,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文化经验,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才能确立正确的发展目标,塑造高效的文化环境。

(二)以精神文化为宗旨,培育明确的价值观方向

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构成部分。企业精神塑造是建立在企业价值观念基础上的内在的信念和追求,通过企业群体行为和外部表象而外化,形成企业的精神状态。价值观是企业精神的前提,企业精神是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价值观具有分散性和内隐性,它是人们的信念和追求。而企业精神则比较外露,容易被人们所感觉。

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的价值观念的培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企业价值观念的培育应首先通过企业领导确立下来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念,再用教育、倡导和模范人物的宣传感召等方式,使企业员工形成共识,成为全体职工思想和行为的准则。企业价值观念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组织中个体成员价值观念的转变还可能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反复,这更增加了价值观念培育的复杂性。这需要企业领导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善于把高度抽象的思维逻辑变成员工可以接受的基本观点。

企业价值观念是由多个要素构成的价值体系,在培育中要注意多元要素的组合,首先应考虑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同时要保证企业价值目标的实现,又要照顾职工需求的满足。

(三)严格规范制度文化,落实物质文明建设

没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所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做好制度管理。制度作为一种有形的约束力量能从外部给员工一个明确的指示,尤其在文化建设早期对员工一致行为方面有重要作用。这要求制度建设方面要完善,要把企业的精神文化通过制度确立下来,落实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同时制度不能太守旧、僵化,要能结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及时进行改进。

在物质文化建设中,要注意防范形式主义。不要盲目学习外来文化,要把握文化的建设途径。不要先从物质上模仿,再从精神上深化。这很容易流于形式上新潮,内涵上守旧。应在充分把握企业精神的前提下搞物质文明建设。另外,要把文化建设分目标下去,从企业总目标到个人具体目标,这样才能从上到下形成一个整体,增强企业的内聚力,产生极大的协同力,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增大企业影响,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目标,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企业文化建设是伴随企业生存的长期工程,它伴随着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企业文化必须坚持长期建设和不断创新。需通过一批批、一代代的企业家和员工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去营造、培养和发展,才能要使文化理念化为从员工个人到企业整体的自觉行为,才能为企业赢得并保持长久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

[2]苏东水.东方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宫一宁.企业文化的本与源.国研网,2009.

[4]贺兰芳.浅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2).

注释: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03页。

作者简介:常俊红(1972- ),女,河南项城人,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形式主义企业文化价值观
“表演完美”也是形式主义——为政不能耍把戏
形式主义“闻着臭,吃着香”
“开会”不是形式主义,“会海”才是
挂在“墙上”的形式主义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综合研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