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善成德,圣心备焉

2009-10-14赵开彬刘军秀

中外教育研究 2009年8期
关键词:教师教学学生

赵开彬 刘军秀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我们各级各类学校培养出了越来越多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与主旋律极不协调的音符却是:学校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可教”的甚至是“不可救药”的问题学生。他们厌恶学习,不求上进,游戏人生。胸无点墨却孤芳自赏,桀骜不驯;整天模仿社会一些闲散人员的行为,逃学闲逛,赌博斗殴,自称“玩酷”;待人不诚,咄咄逼人,甚至对待自己的父母也会使用欺诈手段,却自认为是“领先时代”——他们总是有着自己荒谬的逻辑。任其发展下去便成为校园无赖,社会地痞,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此种情形,以初中为最,以前人们往往把这些学生归结为简单的一句“道德败坏”。

现在,随着对青少年心理问题关注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这主要源于学生们不健康的心理。心理学称之为心理障碍,这种人由于自身原因或环境因素,对自己、对社会、对时代不能正确认识,而缺乏调节情感和行为活动的能力,导致心理失衡。轻则性情怪异,行为偏僻;重则产生人格扭曲,导致精神失常,甚至犯罪。

我国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要有教书育人的观念,以培养“四有”人才为宗旨。新课程标准更强调教育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每一位教师更应铭记:我们的教育要对学生终身负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负责。而达到此核心目标的前提就是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什么是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呢?我的理解是: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悦纳自我,能体现自我存在的价值,有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能正视现实,接纳他人,心境良好,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遇到任何困难挫折,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行为予以克服。

而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和出发点便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这是每位教师责无旁贷的神圣职责(教师达成此目标的主渠道则是课堂教学)。作为语文教师更应充分利用那些精选的、生动深刻的语言材料,深入发掘、大力探讨,将这些人类文化的精髓春风化雨般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经过多年实践探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尝试:

一、坚持“爱”的原则是前提

日本教育家条原助市说:“原则之原则,则是爱的原则。”爱的原则是指博爱与悦纳的原则,把丰富的、真实的、爱的情感作为前提和手段贯穿于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答道:‘爱孩子。”古人也说“亲其师,信其道。”从心理学角度讲,爱更是一种能触及学生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教师只有具备爱心,才能关注和理解学生,才有可能实现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和平等交流。学生只有得到老师的爱,才能激发起内心健康向上的情态,并受此感染,去爱生活,展望生活,追求美好,进而传递爱心,关心他人,关爱社会。

二、建立平等、合作、协商的师生关系是保证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操纵——依附式的关系。教师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是师生交往过程的控制者、主宰者。学生是被牵着走的顺从者,或是被强制的逆反者。他们经常体现出被动、无为、无助、无奈等,这种关系怎么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形成健康的人格呢?苏霍姆林斯基说:“真诚,诚实,相互信任,善意相待——这些特点能最好地表现教师同他的学生间的情感关系。对学生而言,和老师相处的情况常常会影响他的整个学校生活。学生会因老师的误解而焦虑,因老师的冷漠而受伤,因老师的粗暴而消极。而教师主动同学生交朋友,则会使学生心灵受到很大的欣慰,找到寄托。

三、创建温馨、和谐、积极、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关键

在以往长期的应试教育的樊笼中,语文教学常常失去其人文教学应有的特征。教读一篇课文往往是将字词、文学常识、中心结构、写作特色等讲解给学生,而学生就成了笔记本或复印机,死记硬背,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学习也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教师的苦口婆心也变成学生的判罪书,其人格渐渐产生扭曲,并将自己的注意力注意到其他地方,从而染上不良习惯,成为不合格的学生。现代语文教学必须打破这种“理性的奴役性”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根本,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使其有高尚的道德情感和欣赏,创造美的能力,并能在个人自由生活的同时,承担不可推卸的对他人、社会及自然的责任,从而达到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培养健全人和高尚的时代风尚的目的。

四、紧扣教材内容,适度拓展,持续培养是重要途径。

如在教学《杨修之死》一文中,在分析杨修死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进行深层分析,切实把握文字中蕴含的深层含义,并结合自身及社会生活实际情形自我剖析,从而学会如何应对,真正成为一名有智慧的人。在《紫藤萝瀑布》中,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紫藤萝花的变迁,分析作者由此得到的感悟:“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却是无止境的。”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我们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挫折,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可以通过让学生们分组讨论的方式,真正领悟应对挫折的方法。如此长期培养,必然会使学生形成优良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养出自尊、自信、自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新一代佼佼者。

另外,课堂教学还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模式,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新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如果教师只一味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时间久了,学生还是会厌烦的。因此,教师应注意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一些能吸引学生的教学方式。

最后,教学中还应关注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个性是人类心理行为的动力来源,在学习上,它还能促进学生向着某个目标积极进取。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不求千篇一律,保持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教师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能自由发挥的舞台,不要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而是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对学生的行为要多加肯定,而不是经常否定。我想,只要教师充满爱心并耐心细致地去教育学生,充分发挥教学艺术才能,尽管他的一节课一天可能不见得对学生有太大的影响,然而,正如古人所言:“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一步步,一天天,脚踏实地地努力,就一定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一代代新人。

猜你喜欢

教师教学学生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秋天在哪里
学生写话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美育教师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