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探析

2009-10-14

中外教育研究 2009年8期
关键词:诚信缺失诚信教育大学生

钱 舒

[摘要]本文从“诚信缺失行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现实状况出发,分析大学生诚信危机产生的原因,思考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缺失;诚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8-0080-02

高等院校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其中诚信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在高校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也随着整个社会失信状况的揭露浮出水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透视

1.学习中存在的诚信缺失

学习是大学生活的主要方面,要学有所成,就必须严谨踏实、容不得半点虚假和浮躁。但是有一部分大学生,学习不用心,学风不正,经常迟到早退、无故旷课,作业抄袭应付。特别是考试作弊现象比较严重,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监考制度,但学生的作弊方式还是层出不穷,作弊心态坦然,作弊手段防不胜防。

2.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诚信缺失

大学生在经济生活中的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蓄意拖欠学费和偿还助学贷款问题上。有的大学生家庭并不困难,将家长给其准备的学费随意挥霍而借故家里贫困,故意拖欠学费。国家助学贷款是银行对贫困大学生发放的政策性贷款,它的初衷是帮助一部分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但此项工作却遭遇了“信用瓶颈”。有一些大学生毕业后不守承诺,贷款到期不还,出现违约现象,大大牵制了银行继续发放助学贷款的积极性,使得他们在开办助学贷款业务时小心谨慎,为控制和规避风险而提高门槛,这就给后面贷款的学生造成一定困难。

3.就业求职过程中存在的诚信缺失

目前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一些毕业生为了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岗位,极力发挥包装之妙用,在应聘中不如实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想方设法地在求职履历上注水掺假,涂改考试成绩,伪造荣誉证书。

4.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存在的诚信缺失

学生们在集体宿舍生活中,经常会发生钱物、生活用品等被窃事件,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而在自习教室中书籍、钱包等丢失现象也屡见不鲜,其中也存在着学生做案。还有一些学生在图书馆、阅览室看书,发现感兴趣或有用的内容,就随手撕毁带走,不以为耻,还美其名曰“窃书不为偷”。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探究

1.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受到社会环境很大的影响。市场经济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领域和认知领域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准则被运用于人际关系中,效率的优先和利润的最大化成为人们评价一切的准绳。经济上的急功近利必然造成道德上的唯利是图,从而不可避免地使一些人公德心淡漠和行为方式失范,诚实守信的基本道德规范被物质化、功利化。社会上的诚信缺失现象必然会投射到校园,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和思想观念产生不良的刺激。

同时,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在现实中某些不守信用的人不但没有受到惩罚,还得到一定的利益,现实社会中失信者所付出的成本远远小于守信所付出的成本。于是使大学生对诚信本身以及失信后果的认知出现偏差,使他们逐渐滋生投机心理,忽略和放弃了自己对他人和社会担当的责任,从而导致了当代大学生诚信的滑坡。

2.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

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不足,教育里只有知识教育,缺乏情感教育。学校在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多数停留在传统的说教,忽视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在评价机制上,存在着重知轻德的现象,把道德简单地用各种数据来量化衡量,用书面考试成绩作为德育主要的评价方式,而不是注重大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实践行为的培养。在诚信机制方面,大多数高校没有建立完善的大学生诚信管理机制,学校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不能制止学生的失信行为,大学生诚信教育滞后于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

同时,有部分教师个人的诚信素养、教育价值观、职业道德等存在着一定的缺憾,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大学生的诚信观念,助长了学生诚信缺失的行为。

3.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虽然生活在象牙塔之中,但对急剧转型的当代社会反应敏感,由于他们仍处在社会化进程中,对自身行为尚不能负起完全的责任,缺乏关照到自己行为的社会责任的能力。大学生的道德心理还不够成熟,容易受诚信缺乏现象的不良影响,这种不良影响常常会引起学生心理矛盾的激烈冲突,造成心理发展中的失调和不平衡,从而被身边存在的许多不诚信现象误导。部分大学生的行为责任意识不强,他们做事随性而为,对行为的后果缺乏考虑,没有为自己行为负责的明确意识。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

1.积极营造讲求诚信的社会大环境

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功能,加强舆论宣传的正确导向,批判各种不诚信行为,使诚信观念和信用意识深入人心,为大学生诚信意识的确立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

一个人是否能够确立诚信的观念,教育很重要,但制度的完善更为关键。道德不能解决诚信建设中的所有问题,因此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还必须加强法制建设,以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建立起社会信用的刚性。通过加快信用立法,建立规范的社会诚信体系和失信约束惩罚机制,从法律和制度上约束失信行为。

2.创建文明诚信的校园小环境

(1)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大学生诚信理念形成的舆论氛围。

高校要结合公民道德建设、考风建设,通过校报、校网、广播站、海报、标语等宣传形式,谴责、处罚考试作弊、不按时还贷等弄虚作假、不守信用的现象,定期公布不诚信行为,让学生从中认识、反省、辨别自己的行为是非,使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2)深化大学生诚信实践教育,寻求富有实效的活动形式。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活动可以丰富多彩,可以把诚信教育与校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学校和社会可以建立大学生诚信实践机制,设置诚信实践的模拟情境,组织大学生到一些金融机构切身体验经济信用行为,让大学生通过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因诚实守信成功和不诚实守信失败的事例和教训,使学生体会到将诚实的理念转化为自觉的诚信行为与习惯的重要性。

(3)切实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充分发挥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

教育工作者是否具有良好的师德和业务素质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要在学生中做好诚信教育,教育管理者自身要树立良好的形象,按章办事、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广大教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严谨治学、保持良好的师德,使学生体验到学校的自身行为和对学生的教育要求是一致的。

(4)设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建立有效的诚信激励和约束机制。

在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中,建立学生信用管理体系,设立学生个人诚信档案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有益途径。大学生诚信档案作为一种载体,是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社会活动等各方面诚信评价的全面、动态的跟踪记录。诚信档案内容可以包括个人资料、家庭背景、品行说明、学习成绩、经济状况、信用记录等,涵盖学生在校期间思想道德、组织纪律、生活学习、相关的责任义务情况以及履行承诺情况,特别像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杂费缴纳、考试作业等。通过制定诸如“学生诚信评估条例”,把失信者曾经的失信行为记录在案,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人进行各种处理甚至惩罚,以减少失信行为的发生,诚信档案在学生毕业时可作为学生品行的有力证明交给用人单位。同时建立诚信档案不仅仅要在高校内通行有效,而且要与社会接轨,与社会信用体系相联系,与相关制度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效的大学生诚信监督机制。

3.倡导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提高自身修养。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要充分调动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促进其有效的自我教育。各种学生自育自理团体的建立,为学生自我诚信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在开展诚信教育时,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学生开展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文明修养和认知能力,使他们在自身的体验中感悟到诚实守信作为一种思想和行为的必要性,最终把所学到的诚信理论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做一个讲求信用的人。

参考文献

1 张 梅.论对青年大学生进行诚信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思想政治教育,2006.3

2 赵爱玲.简论新时期诚信教育思路和诚信养成模式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2005.5

3 重庆医科大学学生工作部.培育校园诚信文化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思想教育研究,2005.1

4 王红松.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两点思考.湖北社会科学,2005.8

5 刘彦超.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分析.武警学院学报,2005.5

猜你喜欢

诚信缺失诚信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职大学生新媒体环境下诚信缺失的危害性
高校诚信教育及诚信体制建设研究
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