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诺贝尔奖曾多次引发巨大争议

2009-10-13

环球时报 2009-10-13
关键词:西奥多赛珍珠诺贝尔和平奖

和平奖曾颁给好战总统 文学奖最常被各界批评

王 硕

1905年,西奥多·罗斯福(中)同签署《朴茨茅斯和约》的日俄特使合影。

奥巴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在全球引起了轩然大波,不少人认为把如此有分量的一个奖项颁给刚任总统不久的世界政坛“新人”,实在匪夷所思。其实,这不是诺贝尔奖惹出的第一次争议,在历史上,这样的风波从来没断过。

受益日俄战争的美国总统

截至目前,美国人共19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06年,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是第一个获得此奖项的美国人,也是美国在任时获此奖项的总统之一。不过,他的获奖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西奥多·罗斯福1905年调停日俄战争有功,因此被授予了诺贝尔和平奖。但是这位总统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和平卫道士”,他在世界舞台上的形象是一个因好战成性而闻名遐迩的人物。1898年,在美西战争中,他率领美军在古巴打败西班牙人,成功挑战西班牙霸权。西奥多·罗斯福出任总统后,在加勒比地区使用武力,甚至在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那年,展示美国作为一个强权存在的决心。

这样一个“好战者”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一殊荣,让很多人根本就难以想像。就连美国人对西奥多·罗斯福的获奖也大感稀奇,《纽约时报》当时的评论是:“当(诺贝尔和平奖)被颁给最好斗的美国人中的那一个时,全世界的人们都开怀大笑。”

有人评价说,评委会此举实有为刚刚从瑞典-挪威联盟中完全独立出来的挪威人找一个遥远而又强大的靠山之嫌,“尽管它非常遥远”。挪威一直是瑞典-挪威联合王国的一部分,直到1905年6月,联盟才结束。挪威对于自己的国家安全一直有着深深的顾虑。

除西奥多·罗斯福外,另一位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让人质疑则是在获奖多年以后。1919年,伍德罗·威尔逊因在建立国联这一国际组织中起到关键作用而被授予和平奖。但国联实际上是凡尔赛条约体系的一部分,而凡尔赛条约体系在当时就是一场强者的盛宴。伍德罗·威尔逊的这份功绩不久之后就变成了促使德国铤而走险的导火线之一。希特勒挑起二战,事实上给了威尔逊的诺贝尔和平奖以最大的讽刺。

反法西斯主义的奖章?

并非只有政界要人会引起争议,1935年颁给德国记者冯·奥西茨基的诺贝尔和平奖,也在很长时间内引起了争议,甚至是最有争议的一个,连带着触发了道德方面的争论。有关他的争议也导致评奖委员会内部发生分裂。

冯·奥西茨基是德国的一名记者,而且是一名实实在在的反战人士。因为反对德国秘密扩军,被控泄露机密情报,1931年他被迫入狱。次年年底被大赦,但在1933年德国国会大厦纵火案发生后不久,被作为政治犯关进了集中营。对许多德国人来说,他是一个叛国者。

1936年,挪威一家保守报刊发表社论,对奥西茨基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出了强烈质疑。文章这样写道:“奥西茨基从背后袭击了自己的国家……他在希特勒上台数年前就公然违反魏玛共和国法律,当时德国被认为是一个自由和民主的国家。诺贝尔和平奖不应该鼓励那样的行为……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持久和平,只能通过尊重现有法律来实现。”

事实上,根据诺贝尔的遗嘱,推出和平奖是为了促进和平和国家间友善往来,但直到1936年诺贝尔评奖委员会才作出明确决定:任何诺奖得主——无论是和平主义运动的先驱,还是政治家、人道主义者——都不能因其反对自己国家的政府而获得声名。但是,在希特勒上台两年后,在意大利法西斯也大肆扩张的背景下,很多西方国家组织开始推动奥西茨基获诺贝尔和平奖。

1935年开始,“奥西茨基运动组织”开始极力向评奖委员会推介。但是,诺贝尔委员会对所有候选人给的答案都是“不”,他们觉得没人够资格,决定将和平奖保留到第二年。

可是随着形势的变化以及拥护奥西茨基的组织的活动,委员会内部出现严重分歧。内部的分歧最终导致科特(挪威外长)和另一名委员双双辞职。这也促使和平奖在后来的评选中,改变了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在职的政治家不能担任评委。为此事,挪威国内也分成了两派,左派和自由主义报纸支持颁奖,保守派报纸持怀疑和消极态度。

最终,奥西茨基获奖了,但引发的争议喧嚣一时。19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斯塔克曾支持过纳粹主义,这也引发了后来人们对诺奖得主道德标准的大讨论。

对畅销作家赛珍珠的质疑

作为人文科学明珠之一的文学,因其本身的独特性,在诺奖评选中屡有争议,几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每一个作家,在获得荣誉的同时,也立即把争议留给了自己。

1938年,因为关于中国的作品《大地》和其他几部杰作,美国作家赛珍珠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面对如潮的赞誉,她喜出望外,在当年12月的颁奖大会会场,她感受到了人生中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荣誉和感动是真实的,但几乎与此同时,类似“193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竟然授给了一个末流的畅销书作家”的批评声也就与她一生相伴了。

赛珍珠的获奖从一开始就颇受争议,甚至于不少美国人不理会自己的这位女同胞,包括威廉·福克纳和罗伯特·弗罗斯特在内的美国主流作家对赛珍珠提出强烈质疑。弗罗斯特公开说:“如果她都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那么每个人得奖都不成问题。”威廉·福克纳则坚决表示,说他宁愿不得诺贝尔文学奖,也不屑与赛珍珠为伍。

当时人们反对的理由是赛珍珠的作品是一个另类,不值得推敲。她创作的是畅销小说,描述的是异国的生活,在女性并非主流的世界文坛中竟然得到了诺贝尔文学奖,的确让人意外。而且实际上,当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有30多名,其中很多人非常著名,其中几人后来也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赛珍珠几经评选,均未见很大优势,最后她是依靠四位瑞典文学院的院士的一致推荐而问鼎的。

回顾诺奖108年的历史,有争议的奖项不计其数。很多人很难理解为什么1973年的和平奖会颁给基辛格和黎德寿(二人是美越和谈代表)两个应该为战争负责的政治人物;圣雄甘地5次提名均落榜,以至于评委会不得不公开承认失误;1953年温斯顿·丘吉尔获诺贝尔文学奖,被认为是政治蛊惑的可笑结果……

除文学奖和和平奖外,诺贝尔奖在物理、化学奖上也难例外,其中最为著名的例子是爱因斯坦没有因相对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而在12年后才因光电效应获奖。在诺贝尔化学奖领域,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因同行嫉妒而未能获奖,而美国科学家亨利·艾林则因为是摩门教徒而落选,都是著名的不公平事例。▲

猜你喜欢

西奥多赛珍珠诺贝尔和平奖
赛珍珠与徐志摩的“生死缠绵”
上帝的声音
风车山麓
抵达终点前,谁都可以争冠军
抵达终点前, 谁都可以争冠军
爱心大使
海啸来临前
萨科齐奥巴马争夺和平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