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京剧“移植”到异国舞台

2009-10-12贺潇潇

对外传播 2009年6期
关键词:移植京剧戏剧

贺潇潇

编者按 2006年5月,美国《新闻周刊》根据网民投票,评选出代表中国的20个形象符号,分别是汉语、北京故宫、长城、苏州园林、孔子、道教、孙子兵法、兵马俑、莫高窟、唐帝国、丝绸、瓷器、京剧、少林寺、功夫、西游记、天坛、毛主席、针灸、中国烹饪。本刊拟从本期开始,不定期为读者解读这20种中国符号以及其他中国元素。

中国符号对外传播——京剧

京剧诞生于北京,承接了宋元以来历经数百年的中国戏曲。京剧的出现,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如果说中国戏曲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艺术的文化标志,那么,京剧就是这一文化传统中最有影响力的标志。解读京剧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深入理解中国文化传统的内在构成和近代转型,进而认识传统文化在东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

2009年3月里的一天,笔者在北京广电国际会议中心采访了国家京剧院演员孙萍。在谈到如何将中国国粹京剧推广到世界舞台时,孙萍坚定地认为,一定要用对方能接受的文化形式来改编京剧,将京剧“移植”到异国他乡的舞台,这样京剧之树才能在外国观众的心里生根发芽,常盛不衰。

移植术一:动作戏剧

1993年孙萍因其对匈牙利文化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而被匈牙利总统授予荣誉国民证章。让孙萍获此殊荣的关键原因是她把京剧和欧洲戏剧结合在一起,派生出了动作戏剧。孙萍利用这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将中国京剧《西游记》“移植”到了匈牙利的艺术舞台。孙萍感慨地说:“我心里常有一种自豪感,不仅仅是作为中国艺术家而自豪,而是为中国文化而自豪,我们是用中国文化感动了对方。我们用对方的演员来表演,这种形式一定是需要 ‘我和‘你一起来完成,我来做导演,那么最后京剧的音乐和舞蹈已经在其中了,导演是个关键的角色,可以通过导演将两种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

孙萍最初到欧洲时,就经常思考怎么能把京剧传递给对方,让欧洲人接受中国国粹。她思考的结果是应该在对方的文化中注入京剧。这种由京剧派生的动作戏剧被西方艺术界命名,并由德国前总理科尔正式宣布。孙萍清楚地记得科尔在欧洲为其颁发最佳导演奖时,对其在动作戏剧领域的贡献有3句评价:感谢两位中国艺术家(孙萍与其丈夫叶金森),给德国11种死板的戏剧艺术形式注入新风;两种艺术的结合非常成功,没有切造的痕迹;这种形式让他看到西方艺术向东方艺术靠拢的趋势。孙萍还是十分谦虚地认为科尔先生的评价是一种褒扬,她认为我们距离打入西方艺术界的主流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还应加倍努力使京剧更深入地渗透到对方的艺术。

目前在欧洲每年都会举行动作戏剧汇演评比,各国相继成立动作戏剧剧团,或在已有剧团中成立动作戏剧剧组,表演上在德国用德语,在法国则用法语。国外剧团纷纷向孙萍学习动作戏剧。目前孙萍一部分工作仍旧是与欧洲一些国家制定动作戏剧题材并指导对方排练,基地是在匈牙利裴多菲国家大剧院。每年孙萍会执导4部动作戏剧,其中有1部是儿童剧。另外其他欧洲国家每年会创作十几部动作戏剧,在德国、荷兰或者法国汇演,孙萍则会作为主要评委出席。

移植术二:交响乐伴奏

孙萍认为,与主流文化结合,动作戏剧在欧洲已经做到了极致。但京剧与欧洲主流文化的结合有一个遗憾——京剧的“做”、“打”已经通过动作戏剧完成了, “唱”和“念”还没有做到。同样,孙萍认为京剧在美国也是要与当地主流文化结合才能更好地传播出去。她说,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主观上一定要努力,最终一定可以成功。“必须像激光一样集中精力去做事”是孙萍的座右铭。

在美国,音乐和交响乐团在观众心目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于是孙萍想到把京剧和美国交响乐结合。这件事情开始难度很大,世界一流的交响乐团已经有了一整套被当地观众所接受的演出模式,很难说服其为中国的京剧伴奏。孙萍说,我们把五线谱和配器都准备好,说服工作是很难的,西方交响乐音乐会有很多成规,每次演奏哪些曲子都已经固定下来。京剧多是有规律的自由节奏,甚至是没有节奏的紧拉慢唱,跟对方的音乐文化可谓背道而驰。她跟对方交涉的时候,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您为何不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经过很艰难的说服过程,华盛顿国家交响乐团、费城交响乐团、宾夕法尼亚大学交响乐团相继认同了孙萍的建议。

在美国林肯艺术中心正式演出的时候,孙萍格外激动,外国人用交响乐来伴奏京剧,演奏出来的音乐让人倍感兴奋。很多京剧伴奏音乐是第一次用交响乐来表现,这实质上是用他国的文化来诠释京剧所进行的二度创作,让人有截然不同的感觉。孙萍回忆说,那一刻作为中国演员,在台上特别有一种想用本民族文化征服西方舞台的强势心理,但这其实更是两种艺术在相互促进后的完美结合。台下一边是民主党议员,一边是共和党议员,中间是我们的中国观众,时任驻美大使杨洁篪从华盛顿赶来观看演出,演出结束后走到台上与孙萍激动地握手、拥抱。台下观众的掌声持续了20分钟,孙萍当时深深地感受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文化是一种看不见的软实力,这种力量是攻无不破,战无不胜的,决不能忽视艺术这种全世界共通的语言和力量。

移植术三:京剧“听书”

目前孙萍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主任,她致力于把京剧做为完整理论体系编辑成教材文献,这一工作将填补中国和世界的空白。她希望用这些中英文对照的书,促进我国的京剧文化走出去。孙萍在耶鲁大学讲京剧梅式体系的时候,在耶鲁大学图书馆没有找到一本这方面的书。这一发现在孙萍的心灵深处产生了触动,她决心要让这套正在编辑中的京剧体系文献与布莱希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莎士比亚体系一样摆在各个一流精英大学的书架上。她说,那样我认为我才完成了作为一个中国京剧艺术家的历史使命。她希望这本书既是一个导演手记,又是一个理论体系和词典,雅俗共赏、中西共通。

由孙萍老师与“爱国者”(北京华旗资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编辑出版的“听书”《京剧中国》2008年问世,一支笔中储存有10个小时的内容,共128页,其中包括什么是西皮、梅兰芳的生平、贵妃醉酒故事,曲牌的名字和意思,每段解释后面还有一段唱腔,是一部京剧“ABC”入门指导书。去年这部中英文对照“听书”作为奥运会礼品赠送给各国元首,还有萨马兰奇、罗格等人。当时萨马兰奇聚精会神地听着里面的内容竟忘记去开会,最后被助手拉着,边听边走去开会。孙萍说,这本书是一种用京剧艺术打动对方的有效手段。

用对方的戏剧语言来表现京剧,是把京剧成功对外传播的重要经验。这个平台已经搭建起来,这些基础可谓来之不易。一个国家的艺术文化对外传播也需要艺术家共同努力来发掘、培养和维护。孙萍说,这与一个要发出自己声音的国家一样,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否则文化也很难在对方国家的主流文化竞争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猜你喜欢

移植京剧戏剧
传统戏剧——木偶戏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京剧人设》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基于FreeRTOS系统和LwIP协议栈的网络通讯
西方音乐元素在二胡演奏中的移植
“移植”瘦人粪便能减肥?
戏剧就是我们身边凝练的生活
京剧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