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人国的“战争”

2009-10-12

幼儿教学研究 2009年8期
关键词:小人国社交能力机会

“小人国的战争”,即孩子间的争吵,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大人带着孩子公园里玩,年龄相仿的孩子在一起打打闹闹,不一会儿孩子A同孩子B吵了起来,孩子A哭着走向父母:“他不让我玩!”

家长遇到这种情况,一般会有以下几种反应:

一是会拉着孩子的手,带孩子去交涉,让两个孩子一起好好玩。

二是会对自己的孩子说:“算了,你自己玩另外的玩具”

三是会漫不经心地说:“去去去,孩子的事情别来烦大人!”

更有甚者,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将孩子B数落一番,或将自己的孩子骂一通,然后急忙把孩子带回家了事。

“小人国战斗”——促进孩子社交能力交往的良机

现在的孩子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个性比较强,在一起玩耍,争吵是难免的。从孩子心理上讲,他们往往以自己为中心,不了解别人的心理和要求,不容易接纳同伴的意见,常常是通过争吵的形式来争辩说理,以此了解对方的想法。再者,一个正在向独立、自我完善方向发展的孩子不可能事事同别人保持一致,差异是极为正常的。一般来说,孩子间的争吵不含有敌意,只是由于动作不协调或玩具使用不均衡而引起的。研究者发现,孩子之间的争吵大多发生在好朋友之间,属于“不打不相识”,是心理接触时撞击出来的火花。

孩子一般不会像大人一样因利益冲突而记恨对方。他们之间的争吵尤如天上的闪电,来得快去得也快,往往脸上还挂着泪珠,又和好如初,风平浪静地一起玩了。

孩子通过争吵来激发表达内心世界的语言,从争吵中学习说话,学会忍让、宽容、接纳别人;通过争吵,孩子可以学会如何坚持自己的意愿和如何接纳别人的意见,最终掌握协调冲突的能力;也可以逐渐学会自己处理纠纷,学会宽厚待人,友好相处;还可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遵守游戏规则;从争吵中逐渐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别人之间的关系,学会相互之间的理解、合作,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

“小人国的战斗”——家长唯恐避之不及的麻烦

现在的家长太保护孩子了。要知道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稚嫩的翅膀终有一天要博击长空。不论是成人社会,还是孩子的社会(我们姑且称“小人国”吧),其基本游戏法则都是一致的。而作为爱子心切的家长们,在很多时候都忘记了古人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一心想用自己宽大的“翅膀”紧紧地把孩子罩护在自己的怀里,不想让其受一丁点“伤害”或委屈,这样反而“残忍”地剥夺了孩子在“小人国战争”的机会,剥夺了孩子们在“战斗”中,在同龄群体中磨练社交能力和培养人际情感的机会,这样的做法削弱了孩子们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必然使他们无从增长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能,这对孩子今后立足社会、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显然是不利的。

我们来分析一下前面提到的几种典型的家长的反应,他们或多或少都会损害孩子人际情感的健康发展。

第一种,可以是“家长代替型”。家长拉着自己的孩子去“交涉”孩子间的矛盾和纠纷,无意中剥夺了孩子增进协商能力的机会。孩子的心中不仅会积累起依赖性,而且因缺乏锻炼的机会变得情商低下。

第二种,可以叫“注意力转移型”。家长怕孩子受委曲,又不愿意去“招惹”孩子的“是是非非”,于是,用另一个玩具或其他的“玩”的机会去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种方式似乎要好些,因为它从另一个角度去启发了孩子:矛盾是可以避免的。但避开矛盾,也就错开了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成不敢直面挑战,一味地躲避矛盾。

第三种,可以叫做“忽略型”。家长以为孩子间打打闹闹不过是“小孩子的游戏”,大人根本不必过问,既然是“儿戏”,就应任其自生自灭。比起前两种类型来,“忽略型”似乎更有利于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正常发展。孩子自己解决、自己协调与伙伴的矛盾,这对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是有好处的。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如果家长能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更能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最坏的一种即最后一种,叫“拔刀相助型”。大人用自己的冲动去代替孩子的思考,领着自己的孩子去“兴师问罪”,去“干预”,而“平息”孩子间在游戏和玩耍中的正常“纠纷”或无伤大雅的“是是非非”。或当着对方家长的面“斥责”自己的孩子,实际上是指桑骂槐。有的家长得知自己的孩子占了“便宜”还沾沾自喜,赞扬自己孩子“有种”、“好样的”。这样做不但剥夺了孩子在孩子的世界中独立思考,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而且使孩子滋长了“仗势欺人”的心理。名曰“爱之”,实则害之。长此以往,被损坏的就不仅仅是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还损坏了孩子的道德根基。

适时适度地干预一一解决“小人国战斗”的艺术

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吵吵闹闹是上帝赐予孩子们的礼物,孩子们在吵闹中长身体,长智慧。现在的孩子大都住在钢筋混凝土浇灌的高楼大厦里,许多家长把孩子整天关在家里,整天和大人“泡”在一起,孩子失去了自己的世界。这样孩子不仅丧失了在孩子的世界中才有的那种孩童的想象力和无拘无束的欢乐,而且还丧失了在同龄群体中磨练自己的社交能力和独立能力的机会。不知道什么是合作、什么是让步、什么是礼貌……

1. 家长应创造各种条件为孩子建立

“小人国”,放任其进行“小人国的战斗”。独生子女多有强烈的自我中心的“小王子”、“小公主”的感觉,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一切都应该围着自己转。改变这种心理状态的有效方法,是鼓励孩子多和同龄孩子在一起玩,多参加群体活动,特别是孩子们的自主游戏。让他们在群体中体验,寻找自己的真实“社会”位置。在孩子参加群体活动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应该帮助孩子学会用他人的眼光看问题,站在他人的立场思考问题。如:孩子抢了别人的玩具,你就可以引导他:“宝宝,如果你的玩具被人抢走了,你会怎么样?”

2. 当孩子在游戏中被同伴排斥的时候,家长千万不可只顾护着、宠着自己的孩子,一味地抱怨他人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小朋友都在玩丢手帕的游戏,而你的孩子想玩却被别人拒绝时,你可以引导孩子和小朋友商量一下,“我很喜欢和你们一起玩游戏,我们一起玩好吗?”等等。

3. 当孩子在游戏中同他人发生冲突时,家长应该鼓励自己的孩子主动同他人协商

让孩子学习批评与自我批评,也学习妥协与周旋。让孩子学会如何把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而不是纠缠问题本身。如两个孩子在抢一根绳子时,可以让孩子学会和对方协商,“你玩两分钟,我再玩两分钟”等等。用谈判、协商的手段获取自己的利益,达到既不伤害他人,又能满足自己的结果。

4.“该出手时就出手”

既然是“战争”,就有可能打打闹闹。不过家长应与孩子约定:所有打闹,以不伤自己和他人身体为适度。只准徒手打闹,绝对不能把棍子、刀子拿在手里。家长对孩子的打闹要暗中保护,不要粗暴干涉,但要静观以待,留心他们的举动。关键时刻要出来调节,以免战斗升级。如果孩子之间吵得不可开交,无法使活动继续下去了,家长可以利用调整角色的办法帮助他们化解矛盾继续活动。如当两个孩子为争当司机而争吵不休时,家长巧妙地插话说:“这个司机很累了,现在咱们请他上餐厅吃饭吧!”

在孩子还没有投身于社会上激烈的生存竞争之前,“小人国的战争”可以给他们创造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机会,去锻炼、去培养他们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生存技能。孩子在“小人国的战争”中预演人生,学习如何处理与他人的纠纷,如何调整自己的态度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自然而然的“玩”的氛围中,孩子接受了如何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教育。其乐无穷,获益亦无穷!

猜你喜欢

小人国社交能力机会
巧用一日生活,提升幼儿社交能力
没机会下手
成长的机会
如何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给指甲贴一个机会
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浅谈角色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有些……
蹦蹦跳跳的高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