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术后有创血压监测的并发症及护理

2009-10-06张春桂高娟玲

右江医学 2009年1期
关键词:心脏手术并发症护理

张春桂 陈 芳 陆 红 高娟玲

【关键词】心脏手术; 有创血压监测; 并发症; 护理

文章编号:1003-1383(2009)01-0114-02

中图分类号:R 654.2047

文献标识码:Bお

心脏术后患者由于所接受手术的特殊性,术后血流动力学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1]。而有创血压监测是心脏术后患者重要的监测手段,能准确及时反映患者血压、血容量的变化,还可以通过测压管反复采集血标本,作血气分析和其他检查等,对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科在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开展的168例心脏手术实施了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将监护中发现的护理问题及处理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168例,男87例,女81例,年龄2岁~65岁;瓣膜置换术97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67例,心腔内黏液瘤摘除术4例;桡动脉穿刺161例,足背动脉穿刺4例,股动脉穿刺3例;留置动脉导管2~7天。

2.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室行动脉穿刺置管(桡动脉穿刺前需作Allens试验以评估尺动脉供血情况),连接含肝素稀释液的冲洗装置、监测仪等,将压力传感器置于患者腋中线或右心房水平处,进行系统校正归零后,开始进行有创血压的监测和动脉血标本采集等检查和治疗。

3.结果

本组168例,动脉导管留置2~4天152例,留置4~7天16例,发生各种并发症共58例,发生率为34.5%。其中37例患者出现血栓形成,5例患者出现栓塞表现,12例患者出现出血和渗血现象,4例患者出现局部皮肤感染前征象,由于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患者未出现肢端肢体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除7例患者因病情严重死亡外,其余均顺利转出监护室。

并发症及其护理

1.血栓形成或栓塞有创血压监测的并发症主要为血栓的形成,发生率为20%~50%[2]。留置导管时间越长,血栓形成发生率越高;但大部分可再通,没有明显的不良后果[3]。本组37例患者在动脉导管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的是定期肝素稀释液冲洗法,虽然整个冲洗管道充满肝素稀释液,但心动周期动脉血液压力大,反流的机会比持续冲洗大,加上护理人员冲洗不当,血液易反流凝固形成血栓,致穿刺导管内部分堵塞或完全堵塞。堵塞后的临床表现为:完全堵塞时有创血压波形消失,呈直线;不完全堵塞时,有创血压波形可正常或波辐减低,但血块已成为活塞状,抽回血或冲管时血块可以打开,但液体向相反方向流动时血块闭合[4]。处理方法为:当监测仪上压力曲线异常时,应查找原因,如果为穿刺导管内有凝血而发生部分堵塞时,应抽出凝血块加以疏通,千万不可用力推,以免造成血栓栓塞,如果不能疏通,即拔除动脉测压管,必要时重新置管。 在护理工作过程中,要定时用肝素稀释液冲洗动脉测压管,肝素稀释液的配置一般为生理盐水500 ml中加肝素1250 u,每隔30~60分钟冲洗1次,每次冲入1~2 ml,保持管道的通畅。冲洗时速度宜慢,严格控制肝素液入量,以免入量太多而造成出血。本组5例患者出现栓塞的表现:测压动脉远端皮肤苍白、肿胀、皮温稍低,即予拔除动脉导管,压迫止血后用50%硫酸镁湿敷和局部理疗;根据病情,必要时在健侧肢体重新留置动脉导管。此5例患者症状均在一周内消失,未出现局部缺血坏死现象。

2.出血和血肿套管针脱出或者部分脱出、拔除导管后压迫时间过短,容易导致局部出血、渗血或形成血肿。接头衔接不牢或脱离,也会导致出血、渗血。本组12例患者因为上述原因出现出血、渗血或血肿形成,但均因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未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意识未清、烦躁患者及婴幼儿,应做好置管侧肢体约束和套管针的固定,防止套管针脱出或者部分脱出;导管各接头要衔接牢固;拔除动脉穿刺针后,局部压迫止血5~10分钟,压迫后用纱布和宽胶布加压覆盖,短期内患者如有活动,多注意局部观察,以防出血。出现血肿者用50%硫酸镁湿敷和局部理疗,均能逐渐消除血肿。在监护过程中要加强巡视,观察各连接处是否衔接紧密,穿刺针固定是否妥当,穿刺口有无出血、渗血或血肿等情况,严密观察动脉穿刺部位远端皮肤的颜色和温度有无异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3.感染留置导管可并发局部感染,严重者可引起血液感染。保留导管时间越长者,感染的发生率增加,导管留置一般不要超过1周。动脉采样是传导系统细菌污染的重要来源[4]。本组患者均未发现有与动脉置管有关的感染发生,但有4例患者局部皮肤有出现感染前征象,留置导管时间在4~6天之间,表现为导管穿刺点周围皮肤局部潮红,伴有轻微疼痛。处理方式:病情稳定者及时拔除了导管,症状较轻时注意保持局部干燥,用碘伏消毒、待干后用透气无菌膜覆盖,加强观察护理,2~3天后症状消失。因此我们在留取血标本、测压及冲洗管道等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严防气体进入血管内而造成空气栓塞[5]。皮肤穿刺针处每天消毒、观察、更换无菌透气敷料。循环稳定后,应尽早拔除测压管,除去感染途径,且有利于患者活动。

护理体会

动脉血压监测结果差异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动脉测压过程中由于病人体位的改变,导管的堵塞、脱离,测压系统未及时校正归零等原因,均会影响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护理人员要随时了解压力波形的变化,积极排除影响监测结果准确性的因素。采取治疗方案之前,显示的动脉压数值必须与临床情况相联系,以避免潜在的医源性事故。本组通过护理人员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顺利恢复,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耿兢,乐涛.心脏术后有创动脉压的监测和护理[J].实用医学临床杂志,2007,4(2):107.

[2]余守章.临床监测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7,3-8.

[3]胡盛寿.阜外心血管外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5.

[4]楚娜莎.有创血压的临床监测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6):5527-5528.

[5]覃花桃,陆柳雪.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J].右江医学,2006,34(2):217.

(收稿日期:2008-11-07修回日期:2009-01-08)

(编辑:潘明志)

猜你喜欢

心脏手术并发症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心脏手术患者术后不良精神反应的心理基础及情志顺势心理治疗研究
探讨心脏手术周期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中长期手术疗效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