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来一遍”的困惑

2009-09-30白左莲

钢琴艺术 2009年8期
关键词:信心效果心理

白左莲

我是一位从事钢琴教学近二十年的师范院校的教师。在我的教学中,学生回课时有多少次“再来一遍”,我已数不清,也记不得了。但对“再来一遍”时学生表现现象的共同性,让我越来越觉得这好像是不同年龄、不同程度、不同情形学生弹奏时的一个共同问题、教师的一个共同的“困惑”。尤其是对于程度浅、年龄小一点的学生来说,好像这一现象更为严重。那就是,在上专业课时,因为是一对一,那么学生当时的所有表现都一目了然地呈现在教师眼前。当学生将一首作品演奏完第一遍时,也许从完整性上、从学生对作品的音乐理解上,教师觉得还欠缺些,学生还有表现好的余地、空间和能力,于是在教师的一番讲解和完整的示范下,想让学生重新好好的“再来一遍”。不巧“再来一遍”反而大大不如第一遍的表现,有时,表现的还很差。无奈,为了学生真真切切地理解、实实在在地掌握,教师只能再重复讲解旧问题,同时针对学生新的毛病和不足提出新的要求,于是第三遍好一些,第四遍更好些,第五遍……一般最多三至四遍就可以过关,除非是根本通不过的作业。上述这种上课的情形,我遇到的太多了,反正是大多数“再来一遍”既不如第一遍,又不如第三遍、第四遍。我仔细琢磨、反复思考造成上述情形的原因可能很多,也许不同学生原因不尽相同,而且同一个学生,也许一次和一次的原因也可能不同,但究其原因实际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学生本身还是没练到位,还没真正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

大家知道,钢琴演奏本身技艺性很强,严格的技术要求决定了演奏者练习的质和量必须要有保证,那样才能达到教师的基本要求,加之我们对作品艺术性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这样一来,学生就得对老师所布置的作业反复地、不折不扣地去完成才能保证在回课时让自己、家长和老师满意。否则,就会出现“再来一遍”时的尴尬局面。人常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功”必须有时间的保证;“功”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功”是实实在在的功,来不得半点虚假。行就行,不行就不行,敷衍不得。因此,练到位、练好是弹好的前提条件。

第二,学生对所演奏作品的自我要求标准和认识程度,也是“再来一遍”时弹好的关键之所在。

学生假如对自己所演奏的曲目从技术上来说过关了,从作品的音乐理解上来说也到位了。但如果他自己本身对作品演奏的认识标准不高,那么成型的作品肯定与老师的标准有差距。此时,老师如果让他“再来一遍”,那么由于他从心理上不接受。于是第二遍反倒不如第一遍的演奏效果。这时,教师必须观察到位、听到点上,适时地根据学生的表现先从乐曲的高标准要求上提高他的认识、改变他的不足,而后才能让他在心理接受的基础上,弹出老师满意的效果来。

第三,学生心理素质的好坏是演奏好“再来一遍”的另一个必备条件。

心理素质的好坏对一个搞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大部分学生是普通素质的一般正常人。那么针对自己对每个学生个性的了解,教师要经常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培养和教育。消除在演奏时遇到的两个心理方面的问题:紧张和跑神。紧张实际上有两种,即必要的、积极的紧张和不必要的、消极的紧张。当学生在演奏某一作品时,因为他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进取心,神经中枢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在相应的抑制下,使他能清醒的控制自己的感情和动作,既热情又镇静地完成演奏,这是积极的紧张。相反,学生的精神如果过分紧张,大脑过多地被恐惧占据,失去了平衡;或者抑制不住过度的兴奋;或过度兴奋转为过度抑制。那么他就无法投入音乐,双手和全身肌肉失去了控制能力,使之过分紧张、僵硬,导致演奏失败,这是不必要的消极的紧张。在实际演奏中,我们要让学生把必要的精神紧张和合理的肌肉放松结合起来,热情又清醒地完成演奏。这样老师让“再来一遍”时就会沉着应对达到双方满意的效果。关于跑神:一般对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来说,这一点很关键,由于外界环境的改变(前后上课的学生来听、临时有人来、家长在场……)会出现分神的现象,其实这是正常的。但如果注意力过于分散而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感情、支配自己的动作,影响了演奏效果,这就是跑神。常见的情况是学生往往在弹第一遍时会很卖力气地、很专心地认真演奏。一旦老师提出新的更进一步的要求,他可能就脑子里一片空白,慌了手脚,不知如何下手,忙乱中弹奏出乱而无章、上气不接下气的音乐来,显得前言不搭后语。还有是学生可能因老师的要求以及周围的环境影响,而不自觉地分散了注意力、思前想后,难以在瞬间静下心来演奏,结果可想而知。出现这种情况后,教师必须要求学生马上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把感情和技术集中起来,这样才能正常演奏。总之,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尽量做到“忘我”和“有我”。所谓“忘我”就是要让演奏者深入地体验作品中的角色,那样才能活灵活现地表现作品。所谓“有我”就是要用坚实的技术手段表现作品,又体验又表现才能使自己的演奏成功。还有,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在平日就把每一节课都当成是正式的上台表演,天长日久学生就会在教师适时的指导下克服自己心理上的障碍,尽可能的把自己的练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所以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和专一是“再来一遍”的最大赢家。对学生心理素质的综合培养更是“再来一遍”必不可少的。

第四,充满信心的演奏是“再来一遍”的重中之重。

毫无疑问,学生在演奏时必须是充满信心的。只有自己抱着肯定的态度自信地演奏,那么表现出来的音乐才可能会形象鲜明、表现生动。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这就充分地说明了技术能力和演奏心理相联的关系。其次,信心来自正确的演奏态度。学生因第一遍没发挥好,老师让“再来一遍”时,由于学生不乐于接受,而且抱有抵触情绪,那么就很难弹奏出让老师感到满意的效果来。因此,只有愉快接受老师的要求,态度端正地去完成“再来一遍”的演奏,效果才能更好。还有,信心来自于实事求是的精神。在给老师回课时,学生很清楚自己哪儿的问题还未解决,一想到马上要弹奏就紧张,怕演奏不好丢面子,怕在场的人耻笑,怕家长训斥……这些都影响着演奏的信心。其实,由于此时演奏者责任感加强,发现自己的不足是件好事。但我们要把此时的阻力变成要演奏好的动力,实事求是地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又要看到经过平时刻苦的训练自己所取得的进步,做到心中有数,演奏时保持饱满的情绪和清醒的头脑,争取在“再来一遍”时尽可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来。古人说:“艺海无涯”,让我们在今后的继续学习中去慢慢克服暂时的问题吧!另外,信心还来自于坚强的毅力,并从第一遍开始贯穿始终。一般学生来给老师回课时,本来是高高兴兴、充满信心的,但是,一旦因有个别失误老师让“再来一遍”,学生马上就灰心丧气,进而影响到“再来一遍”的效果。其实,我们在演奏某一首作品时出现小小的失误是难免的,不必因此而丧失信心,反而应振作精神、沉着应对,更集中、更认真地演奏好后面的内容。如果我们有坚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念,就可能转败为胜。这是任何一个弹琴人成熟的表现。最后,信心要在经常不断的“再来一遍”中增强。初次“再来一遍”时,学生可能马上对老师有了生疏感、有了埋怨、有了不满,而经过不断的“再来一遍”的反复后学生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理解了老师的心情,于是与老师的亲切感倍增。随着自己的演奏水平的不断提高,自己的信心也会大大增强。因此,对于同一首已成型的作品多弹奏几次、多理解几次,那么经过同一曲的多次反复自己可能会悟出许多演奏上的道理,更进一步地增强对乐曲更深层次的理解,最终增强了信心,提高了自己的演奏水平。

综上所述,寻找到让学生“再来一遍”时出现问题的原因后,教师要及时地因人而异,瞬间做出应对的方法,以达到有限时间内提高上课效率、提高学生演奏水平的目的。

猜你喜欢

信心效果心理
Should Students Wear School Uniforms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心理小测试
记战“疫”,树信心
心理感受
灵动耳环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心理小测试
伪装效果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