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桃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2009-09-29韩艳红关天凤于小燕

绿色科技 2009年6期
关键词:核桃树防治方法病虫害

韩艳红 关天凤 于小燕 韩 义

摘 要:核桃主要病虫害有7种,包括核桃白粉病、核桃褐斑病、核桃黑斑病、核桃举肢蛾、核桃小吉丁虫、刺蛾以及核桃天牛。分析了每一种病虫害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最主要的方法还是打药防虫及其修剪病树枝。

关键词:核桃树;病虫害;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6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6-0084-02

1 引言

核桃树的主要病虫害有核桃白粉病、核桃褐斑病、核桃黑斑病、核桃举肢蛾、核桃小吉丁虫、刺蛾、核桃天牛,分析了以上病虫害的特征、病原、生活习性,并对每一种病虫害提出了防治方法。

2 核桃白粉病

核桃树叶表面产生白粉层,引起叶片提早脱落,甚至苗木死亡,7~8月发病,发病初期叶片退绿或造成黄斑,严重时叶片扭曲皱缩,幼芽萌发而不能展叶,在叶片的正面或反面出现圆片状白粉层,后期在白粉中产生褐色或黑色粒点。

2.1病原

核桃白粉病有2种:Microsphaera akebiae Saw称木通叉丝壳,Phyllactinia juglandis Tao et Qin 称胡桃球针壳,均属子囊菌门真菌。

木通叉丝壳闭囊壳球形,黑褐色,直径 98~120(μm)。附属丝5~16根,顶端呈4~6次叉状分枝。闭囊壳内生2~8个子囊,子囊卵形,大小42~49×34~35(μm),子囊孢子4~8个。子囊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大小17~26×9~15(μm)。

胡桃球针孢闭囊壳也呈球状,直径140~210(μm),表面轮生针状附属丝5~18根,基部膨大呈球形,内生子囊5~45个,子囊圆筒形,大小60~105×25~40(μm),内生2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胞无色,大小17~48×12~29(μm)。戴芳澜于1979年将木通属上的叉丝壳归属于M.alni(Wallr.)Salm.称桤叉丝壳。

两种白粉菌均以闭囊壳在病落叶上越冬。翌春遇雨放射出子囊孢子,侵染发病后病斑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5~6月进入发病盛期,7月以后该病逐渐停滞下来。春旱年份或管理不善、树势衰弱发病重。

2.2防治方法

(1)秋末清除病落叶、病枝,集中销毁。

(2)加强管理,合理灌水施肥,控制氮肥用量,增强树体抗性。

(3)发芽前喷布波美1°石硫合剂,减少菌源。发病初期喷洒50%可灭丹(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20%三唑酮硫磺悬浮剂1000倍液、12.5%腈菌唑乳油或30%特富灵可湿必粉剂3000倍液。

3 核桃褐斑病

疾病主要危害叶片、果实和嫩梢,可造成落叶枯梢。叶片感病后,先出现近圆形和中间呈灰色的小褐斑,病斑上略呈同心轮纹排列的小黑点。病斑增多后呈枯花斑,果实表面病斑小而凹陷。嫩苗上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十年多次侵染,5~6月发病,7~8月为盛期。

3.1病原

Marssonina juglandis(Lib.)Magn.称胡桃盘二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盘生在角质层下,后外露,直径106~213(μm),分生孢子梗排列在盘内,大小3~4×2~2.5(μm),分生孢子镰刀形,无色双胞,大小18~28×4~6(μm),上部尖,弯如钩状,内有油球。有性态为Gnomonia leptostyla 称核桃日规壳,属子囊菌。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在病叶或病梢上越冬,翌年6月,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叶片侵入,发病后病部又形成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7~9月进入发病盛期,雨水多、高温高湿条件有利于该病的流行。

3.2 防治方法

(1)清除病叶和结合修剪除病梢,深埋或烧抻。

(2)开花前后和6月中旬各喷一次1∶2∶200倍波尔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

4 核桃黑斑病

核桃黑斑病主要危害幼果和叶片,也可危害嫩枝及花器,首先在叶脉处出现圆形及多角形的小褐斑,严重时相互愈合,病斑外围有以水渍状晕圈,中央灰褐色部分有时脱落,形成穿孔。枝梢上病斑长形,褐色,稍凹陷,严重时因病斑扩展保卫枝条而使上段枯死。幼果受害时,果面发生黑色小斑点,无明显边缘,以后逐渐扩大成片变黑,并深入果肉,使整个果实连同核仁全部变黑腐烂脱落。花序受侵后,产生黑褐色水渍状病斑。病原细菌在病枝梢的病斑中或病芽里越冬,第二年春季细菌借风雨飞溅传播到叶、果及嫩枝上为害,病菌可以侵染花序(器),因此,花粉也能传带病菌。昆虫也是传带病菌的媒介。病菌由气孔、皮孔、蜜腺及各种伤口侵入。在足够的湿度条件下,温度在4~30℃范围内都可侵染叶片,在5~27℃时可侵染果实,潜育期在不同部位也有差异,果实上为5~34d,叶片上为8~18d。

4.1 病原

病原为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Juglandis Pierce Dye,异名X.jugandis (Pierce)Dowson,属于黄单杆菌,菌丝短杆状,大小为1.3~3.0μm×0.3~0.5μm,端生一根鞭毛,在PDA培养基上,菌落透明初呈白色,渐呈草黄色,在牛肉浸膏培养基上,菌落生长旺盛,凸起,有光泽,光滑,不透明,浅柠檬黄色,有黏性。细菌能极慢地液化明胶,在葡萄糖、蔗糖及乳糖中不产酸也不产气,生长适温为28~32℃,致死温度为53~55℃,生长的pH为5.2~10.5,以pH6~8为适宜。

4.2 防治方法

(1)培育和栽培抗病品种。

(2)保持树体健壮生长,增强病力,及时清除病果、病叶等病源物。

(3)发芽前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5~6月喷洒1∶2∶200倍波尔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于雌花开花前、开花后和幼果期各喷1次。

5 核桃举肢蛾

其幼虫危害核桃果实和种仁,受害果变黑皱缩,引起早期落果。1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1~3cm深土中或杂草、石块、枯叶中结茧越冬,6~7月化蛹,产卵于两果相接处或萼洼梗洼叶柄上,初孵幼虫在果面爬行1~3h后蛀入果实危害,8月为脱果盛期。

核桃举肢蛾防治方法:

(1)冬春细致耕翻树盘,消灭越冬虫蛹。8月上旬摘除树上被害虫果并集中处理。

(2)成虫羽化出土前可用50%辛硫磷乳剂200~300倍液树下土壤喷洒,然后浅锄或盖上一层薄土。

(3)成虫产卵期每10~15天向树上喷洒一次速灭杀丁2000倍液。

6 核桃小吉丁虫

核桃小吉丁虫(又名串皮虫)是危害核桃的重要害虫。以幼虫在枝干的皮层内缧旋状取食,被害处枝肿大,表皮变为黑褐色,直接破坏输导组织,导致大枝脱水干枯,严重时全株枯死。

核桃小丁吉虫的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的抗虫力,采后至落叶前结合修剪剪除受害枝条,集中烧掉。

(2)成虫发生期喷洒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8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剂4000倍液。

7 刺蛾

刺蛾(俗称洋辣子、刺八角)常见的有黄刺蛾、福刺蛾、绿刺蛾和扁刺蛾。以初龄幼虫取食叶面下表皮和叶肉,仅留表皮呈网状透明斑,我国南方每年发生1~2代,6月初出现成虫于叶背产卵,7月中旬至8月上旬孵化成幼虫开始危害叶片。8月下旬老熟幼虫结茧越冬。

刺蛾的防治方法:

(1)秋季结合修剪铲出虫茧并深埋,成虫出现期(6月上中旬)每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摘除群集危害的虫叶并立即埋掉或将幼虫踩死。

(2)幼虫危害严重时,在幼虫发生期喷洒25%亚胺硫磷乳油6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剂5000倍液。

8 核桃天牛

核桃天牛学名云斑白条天牛,又叫铁固牛、铁炮虫。主要危害枝干,为害严重的地区受害株率达95%。受害树有的主枝死亡,有的主干因受害而整株死亡。

受害症状是被害部位皮层稍开裂,从虫孔排出大量粪屑。危害后皮层开裂,木质部中的虫道比木蠹蛾少。成虫羽化孔多在上部,呈一大圆孔。云斑天牛发生世代数因地而异,越冬虫态也有不同。一般2年发生1代,跨3个年度。以成虫或幼虫在树干内越冬,4月下旬开始活动,5月份为成虫羽化盛期,6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幼虫淡黄色,无足。成虫黑褐色或赤褐色,有假死和趋光习性。

核桃天牛防治方法:

(1)在冬季或产卵期前,用核桃保果灵I 号涂刷树干。

(2)在有虫眼的地方用铁丝将虫眼内木屑清除干净,再用注射器将核桃保果灵I 号原药注入虫孔,用泥土封死孔口,杀虫效果良好。

(3)利用成虫趋光和假死习性,晚上用灯光引诱到树下捕杀,白天经常观察树叶、嫩枝,发现有小嫩枝被咬破且呈新鲜状时,在附近即可捕捉到成虫。成虫产卵后,经常检查,发现有产卵破口刻槽,用锤敲击,可消灭虫卵和初孵幼虫。当幼虫蛀入树干后,可以虫粪为标志,用细铁丝将尖端制成小钩,从虫孔插入,钩杀幼虫。

参考文献:

[1] 徐彧,马朝阳,陈建华,等. 成县核桃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J].经济林研究,2007,25(4).

[2] 洪志辉. 山核桃花果期病虫害防治技术[J]. 安徽林业,2005(6).

猜你喜欢

核桃树防治方法病虫害
核桃整形修剪技术及注意事项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核桃树下
核桃树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方法探讨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老核桃树
朝阳市玉米苗期常见病虫害及除草剂药害防治方法
医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研究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