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梅县教研室文化现象叙事之撰写论文

2009-09-27黎建文

基础教育参考 2009年8期
关键词:黄梅县教研室教研员

黎建文

以教研论文的形式,记录与呈现教学研究成果,是教研工作的重要特色。教研员撰写教研论文,转化新的教育思想与理念,推广先进的方法与模式,总结好的做法与经验,提出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与思考,是应该做的也是必须做的工作。

自2000年来,湖北省黄梅县教研室20位教研员在《中国教育报》、《课程·教材·教法》、《基础教育课程》、《中国考试》、《素质教育大参考》、《基础教育参考》等75种报刊杂志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93篇,教研室组编的《黄梅县教学研究文集》(1-16)约500万字。以撰写论文为突破口,提高教研的质量与效率,黄梅县教研室文化现象彰显着教研员行走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断层间的教研智慧。

建设学习型组织,研、训、学一体,以撰写论文为突破口,促进教研员专业成长,提升教研文化品位是黄梅县教研室教研工作的一个重点。对于撰写论文,教研室提出了必须具备五个要素的要求,即有实践基础,能促进教师去尝试教学改革;有理论色彩,能促进教师去解读教学理念;有独到见解,能促进教师去自主反思教学;有推广价值,能促进教师去科学提炼经验;有内涵哲理,能促进教师去辩证看待问题。撰写论文的五个要素,有效地引领了教研员的专业发展方向。

教研员在听课、议课、评课、座谈调研、对话交流过程中对接触到的大量的教与学信息进行搜集、筛选和锁定,对活动过程中的关键事件进行描述、解释并赋予意义,进而发现此类事件的一般意义,写成文章,在全室教研“自由论坛”上宣读。让教研员对自己的行动体验积极地建构有意义的个人知识,让教研员的思考成果作用于教学实践是教研员能站在教学和研究前沿的“立身之本”。8年来,教研室搭建了教育理念演讲、教研自由论坛、解读专家文章、论文宣讲、魅力教研、学科对话、结集论文等教研员专业发展和才能展示的平台,培育了“学思并重”、“行思并进”和“知行合一”的教研文化,许多教研员从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中汲取了营养,提升了自己对教育的基本认识,同时,更注重不断通过思想与行动的交互作用有意识地积累、建构自身的教育理念。这些理念不是外部注入的,而是来自教研员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智慧。教研员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深刻了许多,对教育问题的剖析角度提高了许多。

教研员撰写论文,描述的是一种教学现象,赋予的是一种教学见解,收获的是一种教学主张,它坚定地指向教学改革的实践。2002年春,黄梅县初中语文、数学、英语、政治(思想品德)四学科实施新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教改实验。经过两轮的实验研究,2008年春,黄冈市教科院课题评估专家组对该课题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学科和教学深度开发后的独到见解,是实践经验的理性概括和提炼。”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形成群体合作的学习型组织和行为改善的实践共同体,在合作平台上反思、切磋、共鸣、省悟,把零散的、点滴的教学实践智慧捕捉和串联起来,把一种思想、一种见解通过实验去证明和完善,形成操作体系。只有将教学主张与教学实验融为一体,才能在互动的过程中共生共长,才能使教学主张成为一种现实,才能引领教师进行深入的教学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教研员在指导、支持一线教师成长的过程中,自己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据统计,在四学科教学模式建构中,教研员在对课堂教学的深度介入与指导后所收获的附加值——教学论文达38篇,已在学科专业报刊上发表。

实践和研究表明,撰写论文和与教师共同行动学习,是教研员发展自我,成就他人的一条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 湖北省黄梅县教研室

(责任编辑 田欣欣)

猜你喜欢

黄梅县教研室教研员
浅探碳酸镁的生成问题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走进大山里》
黄梅县小池滨江新区全力打造教育“升级版”
黄梅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难点及对策
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