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名校发展

2009-09-27

基础教育参考 2009年8期
关键词:生源名校名师

夏 彤

所谓名校,是指那些具有比较悠久的办学历史,比较丰厚的文化积淀,比较鲜明的办学特色,比较显著的办学业绩,比较高尚的办学品位,在省内外、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校。在基础教育领域,这些学校都有着灿烂辉煌的过去,改革开放以来,它们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为民族的振兴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了众多的人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今天新的教育形势下,特别是实施新课程以后,这些学校却面临着新的挑战,应该怎样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优势,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的辉煌,为中国的基础教育作出新的贡献,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三大矛盾,使名校处于尴尬的境地

如果说目前名校的发展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相信很多校长,特别是名校的校长可能会认同我的观点。我想这个尴尬主要来自这样几对矛盾。

1.名校的历史责任和强大的应试压力之间的矛盾

我们认为,传统的名校既要能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发挥示范作用,又要满足人们文化上的一种期望,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成为中坚和探索者。人们既希望它们能够继承中国基础教育最优秀的历史传统,又希望它们能够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探索出新的道路,提供行之有效、可供借鉴的经验。无论是基础教育界本身,还是社会各个方面,无论是自身的追求还是外在的期望,都赋予名校重大的历史责任。但事实上,许多名校已越来越淡化这样的责任意识。不是这些名校放弃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而实在是一种无奈之举。强大的应试压力使学校不得不屈服。在基本只看数据其他方面无法比较的情况下,名校要不要继续承担它应有的历史责任,又怎样在这两难中寻找自己的道路,是名校发展的第一个矛盾。

2.基础教育格局的变化和名校传统与特色保持的矛盾

所有名校,都有自己的传统和特色,而这些传统与特色的形成和保持,是基于它相对较好而又基本稳定的生源。但新的基础教育的格局已强烈地冲击着名校的生源优势。一方面是为了激发更多同类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大力改革高中招生政策,有些政策正逐步遏止名校招生的优势,使优秀生源分散到同类或不同类的其他学校。这样既可以体现国家教育均衡发展的思想,又可以体现一个地区内的招生政策的相对平衡,促进各学校之间的公平竞争,以激发一些学校的竞争活力。另一方面,近几年,各地都崛起了一批有一定竞争力的民办学校,它们以其灵活的政策和独特的机制,也对名校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这些因素无疑对名校的生源造成很大影响。在优秀生源优势被逐渐削弱的背景下,名校能否继续保持自己高品味的办学定位和教育教学管理的特色,这是名校发展的第二个矛盾。

3.自身扩张和优质资源稀释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各地的名校都在进行一定程度的扩张。这一方面是为了满足老百姓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愿望,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自身发展的种种需要。但这样跳跃式的扩张,必然会带来一连串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教师队伍的不足。尽管名校引进教师有一定的优势,但名校扩张引起的调入教师和新教师的大量加盟,使得师资的整体水平有所下降。这些新加盟的教师和名校原有特色的融合,对原有传统的接受和继承,都不是短时间所能完成的。如何在学校得到应有发展的同时,尽可能少稀释教育资源,保持学校原有的品格,这是名校发展的第三个矛盾。

二、思考和实践:我们的追寻

“发展是硬道理”,不管有什么样的尴尬,不管有多少不利的因素,名校必须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在大力倡导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寻求新的突破,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引领名校发展。

1.继承与发展,坚守名校教育传统

优良的历史传统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是形成名校的最基本要素。没有历史,就没有文化,这是新校无法速成为名校的根本原因。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学校独特而深厚的文化传统,是既能回视也能前瞻的宝贵资源。

秉承名校的文化传统,需要怀有宗教般的情感,需要具备坚守操持的品质,也需要扎扎实实地在学校建设的每一个细节上付诸行动,真正让名校的历史成为坚守文化传统的重要校本课程。名校要有一部完整的校史,校长要成为学校里最了解校史的人,用校史育人,从根本上实现学校办学“校本化”。教师要能理解并介绍自己学校里20个名师的成长故事,学生要能熟记并理解20个杰出学长的成才故事,让校史中的榜样真正发挥榜样的作用,成为师生精神成长和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从而不断塑造新的榜样。

2.努力寻找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平衡点

在课程改革的实验过程中,名校承担着“既要出经验,更要出成绩”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在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这两个方面努力寻找一个平衡点。从某种意义上说,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是教育价值取向截然不同的两种教育模式。但名校却责无旁贷地要承担这两种教育的责任。它首先要和其他同类学校一样,以大众教育为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公民,培养合格公民,而这个任务的直接体现就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质生源,满足广大老百姓的子女读一所好大学的期望。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按教育教学规律办学,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追求,把属于教育的时间用足用好,把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通过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始终保持教育教学质量的高水平,努力探索一条素质教育的本真之路。我校历年高考无论是高分人数,还是平均成绩,在苏州市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学生素质以“发展全面、特长明显、潜力大、后劲足”而得到高校和社会各界的认同和赞誉。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在新课程旗帜的引领下,学校要继续保持和扩大原有的优势,让更多的优秀学生成为国家的精英,让更多老百姓的子女能够实现自己的升学理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3.求真务实,寻求学校科学发展创新之路

对照新课程的要求,我们认为,虽然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以“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为办学的基本理念,以“基础扎实,素质全面,特长明显,能力较强,人格健全,社会适应性强”为学生的培养目标,借新课程改革的东风,求真务实,寻求学校科学发展创新之路。

(1)要加强名教师队伍建设。一支师德一流,业务精湛,深受学生、家长、学校欢迎和信任的名师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但梁丰高级中学这类名师比较少。因此,我们设想,要分层次开展好“名师工作室”,对省级名师、苏州市级名师、张家港市级名师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和考核标准,选培养对象,给活动时间、活动场所、活动经费,对照考核标准,给名师以一定的奖励,以此带动学校教师队伍的发展。

(2)要进一步加大名学生的培养。高考状元是名学生,但我们认为,在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大批创新人才的今天,我们还需要在学生的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科技发明等方面下功夫,要通过电子工程师工作室、金钥匙科技活动、高校名师科技讲座进校园、中学生课题研究进高校等一系列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发明能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尽管目前名校发展困难重重,但是,我校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己任,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义无返顾,勇往直前。

作者单位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 田欣欣)

猜你喜欢

生源名校名师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A卷)答案与提示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B卷)
名校办分校,如何趋利避害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五室友被英国同一名校录取
浅议"名师"
跨省生源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