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天我们该怎样教语文

2009-09-27班俊英

基础教育参考 2009年8期
关键词:语文课文本素养

班俊英

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课程下的好课。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否认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太多“捧着新教材,不知教什么,搬着新教法,不知该怎样教”的苦恼困扰着教师;太多的无效教学、无效训练充斥着我们的课堂;太多的“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乌云”笼罩着我们的校园……

那么,今天,我们到底该怎样教语文?笔者认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解决“教什么”和“怎样教”两个问题。

一、正确定位目标,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现实教学中,一些语文教师不清楚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清楚语文素养是指知识素养、能力素养、情感素养。语文素养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的语言积累,深厚的文化素养;熟练的语言技能,高雅的言谈举止;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品德修养,等等。而且这些内容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教学的实际,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侧重。

现实教学中,一些语文教师不分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面面俱到,目标游离,既不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更不会根据课程标准、文本特点、学生需求等方面因素,灵活地设定文本教学目标,导致课堂教学低效。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心中不仅有语文教学的“大”目标,更应灵活地设定文本教学的“小”目标。

二、丰厚教学底蕴,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1.以学生发展为本体,咬文嚼字,揣摩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口语交际能力。

语言是载体,承载着思想、文化、情感等。抓住了语言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在《千万不能冷落文字》中说:“语文课就是要尽心尽力与语言文字打交道,一篇篇课文是用书画同体的汉字组成,其中倾吐着作者认识世界、感悟人生的思想、情感、智慧,文质兼美,相辅相成,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凭借、样本,须认真解读、品味、体悟,从中领悟表情达意的规矩、奥妙。语文课就是要和语言文字亲近、亲密、亲爱,而不是把它冷落在一旁……” 陈钟梁先生也说:“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应以语言教学为本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体。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共同逐字、逐句、逐段地钻研课文,咬文嚼字,揣摩语言。

2.凸显学生学习主体,乐学善思,教会学法

语文课本所选编的文章大多数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或是优美壮丽的自然环境,或是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或是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足可让教师以“趣”引路,以“情”导航。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凸显学科魅力,使学生乐学;抓住文本的兴趣点、疑难点或延伸点,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善思;示范引路或渗透规律,教给学生学法,使学生会学。

比如包头市二机一中语文教师刘淑贤在教学杨绛先生的《老王》时,以“感知一篇课文,选读一段文字,精读一节课”的教学板块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根据课程标准、文本特点、学生需求等因素来设定本文教学目标: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领会从文章的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来的博大的爱,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其次,制定了一个以读为支点,以“老王”为主轴的梯度式阅读步骤:第一步,初读课文,认识老王,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并用合适的词形容一下老王是个什么样的人;第二步,选读课文,评说老王,每人可以节选一处对老王的介绍或描写,先朗读,再结合内容评说老王;第三步,精读课文,品味老王,选择学生们说得最多的一段进行精读细品,然后师生走进文本,逐字、逐句、逐段研读课文,揣摩语言;第四步,联系实际,关注老王,让学生想想身边有哪些像“老王”一样的人,学了这课之后,你将怎样对待他们?最后,请每个同学用一句话向全社会的人们发出倡议,以“和谐社会,需要你我之手紧握,需要博爱之心共鸣”的倡议结束本课的学习。

这节课,教师心中有数,目中有人,手中有法。教师在掌握课程标准、文本特点、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制定了正确的教学目标,导语巧妙渗透了两点,一是作者的介绍,二是抛出一个主问题:“一个不普通的人为什么会关注一个普通的人?”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阅读的兴趣。然后以读为基础,引导学生“沉入文字”,去品、去思、去议、去讲、去练,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形成了一种身心解放、思维开放、个性奔放的教学场景,让学生置身其间,如沐春风,如鱼得水。

一个语文教师如果能以学科魅力吸引学生,以教学艺术赢得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学生怎么会不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呢?所以语文教师应追求这样的教学境界:让学生“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我学得好”。

笔者的一个学生曾写过这么一段话:“是什么悄无声息,从我身边流淌而过,却留下美词佳句的芬芳?是什么轻舞飞扬,从我身边徜徉而过,却留下字字珠玑的禅意飘香?是语文!她从我们身边轻轻走过,悄悄播下博大精深的文化涵养,静静滋润着学生老师的心灵殿堂!”

愿这样的美好能够滋润、愉悦着所有的教师和学生,一路快乐前行!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 田欣欣)

猜你喜欢

语文课文本素养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语文课文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