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古稀老人用千篇日记揭穿民族分裂谎言

2009-09-27薛立永

老来乐 2009年9期
关键词:爱民巴克德尔

薛立永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今年是新疆和平解放60周年。毛泽东曾说“人民大众开心之日,就是反革命份子难受之时。”近来,一些民族分裂分子歪曲事实,恶意攻击中国政府,频繁地从事反华分裂活动,企图将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这是不符合广大民众意愿的。在新疆库车县阿格乡栏杆村,就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曾用39年的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情———记录驻扎在当地的解放军部队为村里做的好事。这些写在5个大小不一的本子上的一千多则日记,被人们称为“解放军爱民日记”。日记生动的记述了解放军与新疆人民一道,鱼水情深,建设繁荣富强新疆的铁的事实,从而有力地揭穿那些民族分裂分子虚假造谣的谎言。

走进今日的新疆库车县阿格乡栏杆村,满眼是一排排整齐的红砖房、宽敞的柏油马路、干净的街道……这村庄漂亮得令人惊叹!让人更加惊叹的是,对于这些生活的巨大变化,都被一位名叫卡德尔·巴克的老人用日记记载了。

全国拥军模范卡德尔·巴克今年已经75岁了,他个头不高,面容清瘦,脸上爬满了皱纹,头发、胡子都有些斑白了。卡德尔·巴克居住的栏杆村原来自然条件较为艰苦,人均耕地少,村子三面环山,交通不便,还经常受到大雪和风沙的袭击;家家户户没电、没水,粮食不够、取暖用的煤炭不够。

1967年,新疆军区某部队奉命进驻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成了栏杆村的邻居。有一天,几位战士敲开了卡德尔的家门,他们为村民免费运来了3卡车煤炭,请懂汉语的卡德尔帮忙分给最困难的群众。

“以前我们自己赶毛驴车拉煤,路上往返要4天,拉来的煤只够用10天。”解放军给村民们解决了大困难,卡德尔“一激动,就拿了张纸把这个事情给写下来了”。

这一写,就是39年。

起初是些零零散散的白纸,写满一页,就放在箱子里保存起来。越攒越多,有人送给卡德尔一个小本子,他便把日记抄到本上,加上一张牛皮纸作封面,第一本日记就这样形成了。时间长了,又有了第二本、第三本……每一篇日记,都记录着栏杆村每一个难忘的昨天,见证了解放军给边陲村庄的每一次帮助。

“1996年4月13日,山上下大雪,我们村里500多只牛和羊被困在里面。部队知道后,派运大米和甘草的车,救了人命和动物……”

“1998年8月开始,部队提供了自来水……”

“1991年,部队送来1100公斤优质玉米种子……”

“2005年8月15日,尼牙孜的女儿孜莱汗考上了大学,这是村子里的一件大喜事,但尼牙孜却因为学费不够而发愁。部队官兵知道后,送来了钱……”

卡德尔的“解放军爱民日记”,朴素得如同一本“流水账”。因为懂汉语而成为军民之间翻译和联系人的卡德尔,坚持用这种方式留下他认为值得记住的故事,而故事的主人公只有一个,那就是解放军。卡德尔老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这个小山村。解放前,山民备受军阀欺负,军阀部队进一次村,老百姓就遭一次殃。4岁时,他父亲被军阀抓去当壮丁丢了性命。新中国成立后,村里办起学校,政府送他到乌鲁木齐的交通学校上学,还提拔他当了村干部。部队进驻这里后,官兵们秋毫无犯,对各族群众像亲人一样,帮助村民盖房子、修梯田,时时处处办好事。卡德尔老人经历过新旧两个社会,他通过今昔对比,切身感到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因此,只要解放军进村里办好事,他都要拄着拐杖四处奔走,走家串户问个不停,认认真真写进日记里。

有一首歌唱道:“塔克拉玛干大漠当纸,塔里木胡杨作笔,也写不尽党的恩情。”卡德尔不仅是为了让自己家人记住仓库官兵做的好事,他还要让更多的乡亲铭记共产党的恩情。在温暖的土炕上,在荫凉的葡萄藤下,在田畔路旁,他经常把日记中的爱民故事讲给村民听。

2004年的一次大病,更让卡德尔无法再提笔。卡德尔给小儿子热合曼买了一本汉语字典,要他自学汉语。后来的日记,都是由他口述,儿子来写。日记的内容更丰富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日记编写,把自己见到的解放军好人好事记到纸条上,最后汇集到卡德尔手中。于是,一个人的日记变成了全村乡亲们共同的日记,一个人的行动也变成了大家共同的行动。乡亲们把解放军爱民日记看作是全村人的日记,把写好日记这件事看作是每个人的应尽之责。正因为卡德尔背后站着200多位乡亲,这本日记才同每个人联系得如此紧密,才记了一本又一本,一年又一年。

从1967年10月11日到2006年9月10日,卡德尔·巴克39年如一日,用心写下1170篇日记,记录了人民子弟兵爱民、亲民、为民的生动事迹。

2006年1月与9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分别在北京和乌鲁木齐两次亲切接见了卡德尔·巴克。胡锦涛说,卡德尔的千余篇日记,体现了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军队的真挚情怀。同年,卡德尔·巴克也以776371张选票高居“2005感动新疆十大人物”榜首。

2006年12月22日上午,在新疆军区政治部招待所会议室,新疆军区隆重举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卡德尔·巴克日记》仪式。维吾尔族老人卡德尔·巴克,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将他用心记录了39年的5大本用红色绸缎精心包装好的“解放军爱民日记”,用颤抖的双手,郑重地交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副馆长李富胜手中。如今,《卡德尔日记》已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

之后,卡德尔·巴克因为动笔费劲,便将写新日记的工作交给小儿子热合曼来做。让卡德尔欣慰的是,他的在新疆军区某团民族六连服役的小儿子阿不都热合曼,已经是非常合格的“爱民日记”的传人。阿不都热合曼在部队写的日记内容丰富,是加强军政军民和民族团结、建设和谐社会的生动教材。

阿不都热合曼·卡德尔在自己的日记里曾写下这样一段话:“是解放军让我们本来很贫困的栏杆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感谢共产党、感谢解放军,就要替他们多做些事情。我之所以选择当兵,就是想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替祖国和人民站好岗放好哨,用我的一生去报答他们的似海恩情。”这就是他多年来对解放军爱民事迹耳濡目染的理解与感受,从军报国是他认定的报答共产党和解放军恩情的最好方式和途径。

卡德尔和儿子日记中的新疆在变得越来越富强,如今,栏杆村65户人家都住进了抗震安居房,喝上了自来水,看上了有线电视。卡德尔·巴克说:“我现在住的房子是2006年新盖的,有92平方米,宽敞得很,做饭用上了沼气,又干净、又快。房子里有自来水,有卫生间,生活方便得很,家里的电视也换上了大的,可以看到几十个电视台(的节目),我满足了。”说完,老人哈哈笑了起来。

感动着,记录着,传递着……在维吾尔语里意为“驿站”的栏杆村,军民深情留在了边疆的山水间,留在了卡德尔和儿子的日记里。他们将用日记让子子孙孙永远牢记共产党好、解放军亲、民族团结重要!他们也希望日记能成为新疆民族团结教育的一部鲜活教材,永远流传下去,让全国人民都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新疆是个军政军民和民族团结的温暖大家庭,更是边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屏障。

56个民族56朵花,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卡德尔日记是新疆各民族亲如一家、和衷共济的又一生动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涌现出来的一朵奇葩。

猜你喜欢

爱民巴克德尔
Chapter 6 For the love of a man 第六章 对人的热爱
Chapter 7 The call of the wild 第七章 野性的呼唤
小英雄李爱民
Chapter 4 The new lead-dog第四章新的头犬
巴克的掌控
Eight O’Clock/by Sara Teasdale八点钟
触摸俄罗斯
宠物
保持快乐心情的秘密
YankeeDoodle扬基·杜德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