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绽放灿烂光芒 我们青年昂首向前

2009-09-24鲁建华

青年时代 2009年2期
关键词:贵州省贵州

鲁建华

历史长河大浪淘沙,送走多少岁月;时代画卷波澜壮阔,记载无数英杰。

最近,“青春动力”杯第九届贵州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12月12日在贵阳揭晓,10名优秀青年荣获“贵州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贵州十大杰出青年”每两年举行一次评选活动,选手都是从全省各市、(州、地)团委、青联和省青联所属协学会、省属高校等渠道推报的候选人中产生,经组委会认真审定、社会公示、评委会现场评审投票产生的。他们分布在科技、教育、新闻出版、农林牧渔、文化艺术、企业管理、政法、武警等领域和系统,他们的事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充分体现了杰出性、代表性和广泛性,是贵州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的优秀青年的代表。

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站在新的起点上,让我们承载着对未来的憧憬,和他们一起摸索前进的道路吧。

请保持那份永不沉淀的梦想和自信吧,要深信,青春就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青春的脚步永不会停滞!让我们一起昂首高歌青春的乐章,唱出一个生动辉煌的人生!

青春美丽光照人生

邓云坤,男,汉族,1971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贵州省人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院 团委书记。

“青春是美丽的,把智慧倾注在青春岁月,人生将更加光辉灿烂。”贵州省省医麻醉科副主任邓云坤谈起人生的时候,内心的喜悦和自豪不时地表露出来。新年刚过,他又一头扎进 了手术室,与医生、护士一起,熟练地完成着气管插管,建立呼吸、循环通道等各项工作,争分夺秒挽救病人的生命。

这位新时代的团委书记曾在全省率先规范开展“无痛内镜检查技术”,并在省内推广普及,解除了患者常规胃镜 检查的痛苦,使很多疾病得到早发现、早治疗,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全省率先实行365天全天开放择期手术 ,缩短了病人住院时间和降低了住院费用;科研创新促发展,主持完成省、厅、院级立项课题10余项,发表40余 篇临床研究论文,4篇论文被SCI、Medline收录和引用;个人捐助希望小学、村民引水工程和资助贫困学生近4 万元。

危难之际显身手,无论是抗击“非典”、迎战凝冻和抗震救灾,同志们说“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邓云坤的身影 。

他曾获得贵州省医学学会科技进步奖4项,院级新技术、成果奖17项,省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 共青团干部”和全国“青年岗位能手”。

用血肉之躯筑生命屏障

桂阳,男,回族,1981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初中,遵义市消防支队四中队二班班长。

没有豪言壮语,却句句催人奋进;没有惊天壮举,却事事感人肺腑。在一场场烈火熊焰中,在一次次惊涛骇中, 桂阳舍生忘死,赴汤蹈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生命的屏障,把生的希望交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5月14日在绵竹市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当桂阳冒着死亡的危险将1岁左右的女孩蒋天琪从死神手中夺回来时,新华社记者李明放举起相机,记录下了遵义消防队员这感人的一刻。当天,这张具有代表意义的照片迅速被各大网站刊登,第二天就出现在全国各大报纸上。

在一次次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中桂阳书写着对党、对人民的大爱忠诚。

桂阳曾参与“7?22”董酒厂1200吨酒库火灾扑救、 “11?18”建筑工地跨塌救援、“2?22”洞穴救人、“1?19 ”深井救人、“3?26”建筑坍塌抢险、“6?15”建筑倒塌施救、“6?16”山洞救人、“9?20”建筑垮塌救援、 “9?21”悬崖救人、“5?17”救援、210国道救援、“11?18”救援、“1?21”深洞救援、“5?31”处置高速公 路黄磷泄漏、“5?12”汶川特大地震救援等。入伍7年来,桂阳先后参加扑救火灾300余起,完成各类抢险救援 700多次,抢救了100多人的生命,挽回了各种损失近千万元。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二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三次被评为“优秀士兵”;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年被支队评为“训练标兵”和“执勤岗位练兵先进个人”,在 汶川大地震救援中,公安部授予他“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8年被选为奥运火炬遵义传递第二棒火炬手。

平凡岗位演绎不平凡的人生

刘波俊,男,汉族, 1974年3月出生,大专,贵州云马飞机制造厂54分厂钳工,高级技师。

刘波俊十分愉悦地听着那些轰鸣的机器声,恍惚中他觉得这是往日里那些滴滴汗水和辛苦努力交织出的最美妙的音乐 。15年来,他努力践行“航空报国、追求第一”的中国航空集团公司理念,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我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和贵州的航空工业的振兴做出了一名技术工人应有的贡献。

刘波俊通过自学和刻苦钻研,从一名普通装配制造钳工成长为钳工班班长、青年高级技师。在2003年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高级教练机研制“山鹰”飞机竞赛活动中,完成300余套工装装配任务。并在口框梁、天窗大型夹具装配制造任务中,带领班组连续奋战50多小时,个人全年累计生产时间超过4800小时,勇夺 “山鹰”研制立功 竞赛一等功和“新高教青年先锋”荣誉称号。他带领的钳工班组荣获“贵航集团新高教飞机研制”班组一等功。 先后获国务院授予的“中央企业知识型先进职工”,2008年荣获“全国技术能手”、“贵州省有突出贡献高技能 人才”称号。

“拼命保民”让警徽更闪耀

刘丹柱,男,汉族, 1972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贵州省公安厅交警总队直属支队贵新四大队大队长。

刘丹柱同志曾只身赤手空拳制服3名持刀劫犯;查获藏匿的仿六四式手枪5支和子弹30余发,擒获外逃的4名持枪 抢劫团伙成员;实现我省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首次利用网上对比成功追逃;建成了我省首套“营运危化物品车辆信 息管理系统”;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将一群年轻民警打造成一支过得硬的队伍,在假牌假证专项治 理行动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并经历了2008年的“抗凝冻、保民生”、“抗震救灾”和“奥运安保”任务 的考验,是一支上级满意、人民满意的队伍。先后获得个人三等功、贵州省卷烟打假先进个人、省交通安全集中 整治行动先进个人、个人一等功、“抗凝冻、保民生”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公安部抗雪救灾先进 个人等荣誉称号

主持人最高奖——“金话筒”奖获得者

刘胜,男,汉族,1969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贵州电视台新闻中心外宣科科长。

2008年1月19日那天,正直农历的“大寒”,天气异常寒冷,晚上8点过钟,刘胜突然接到中央电视台转来的一个 求救电话说:在贵州玉屏到岑巩的一条公路上有很多车辆被冰冻困住了,请求救援。刘胜拿起电话经了解得知: 不仅玉铜高速公路上有凝冻,三凯、凯麻、贵新、贵毕等公路都有凝冻现象。

刘胜意识到贵州可能有灾情了!

在那场百年不遇的“抗凝冻、保民生”的新闻报道中,刘胜带病坚持工作,组织、策划了多次新闻采访、直播报道,仅一个月的时间就指挥外宣科在CCTV—1套和CCTV—新闻频道播出稿件达383条/次,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 播》栏目播出稿件49条、《焦点访谈》播出稿件9期、《新闻调查》1期,他利用对中央电视台的工作平台,准确 、及时做好贵州外宣工作,多次被单位评为 “先进个人”,曾获全国主持人最高奖“金话筒”奖。

三尺讲台成就人生理想

龙健,男,苗族,1974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贵州省山地环境信息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 贵州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龙健从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放弃了杭州、南京、北京、青岛、郑州等发达地区多家工作条件优越、毅然 回到家乡——贵州,回到了贵州师范大学任教。

他深知选择服务贵州,就等于选择了沉甸甸的责任。他立足平凡的教师岗位,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踏实工作,勤 勤恳恳,努力为党的教育事业默默耕耘。

他始终以“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为宗旨,先后担任了六门本科主干课程的教学和三门研究生专业课程的教学工 作,指导了本科生的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担任研究生导师并担任研究生的班主任,年平均教学工作量在 450学时以上。作为跨世纪的青年教师,他不仅满足于充当埋头苦干型的“教书匠”,他还努力成为一名开拓创 新的实践者,三尺讲台成了他探索、创新的天地。

目前,他已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是贵州师范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主持及主要 参与完成各类科研项目共10余项。积极参与各种学术研讨和交流,为宣传贵州、展示贵州学术地位和形象做出突 出贡献。先后荣获贵州省“五四”青年奖章、贵州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直属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荣 誉称号、入选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候选人。

孟玲:“民间工厂”的领头雁

孟玲,女,汉族,1978年8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初中,仁怀市鲁班镇社区上场口村务农。

随着订单的逐渐增多,孟玲和丈夫商量把加工厂扩大到了鲁班的11个村(社区),从她手中接货编制鞋面的农民越 来越多,最多时达到3000余人。如今,孟玲的“民间工厂”不仅在鲁班的11个村(社区)随处可见,还渐渐延伸至 仁怀的五马、茅坝、中枢等乡镇和金沙县、遵义县等地,甚至还有很多下岗工人和外出打工的农村妇女也都回乡 加入了她的“民间工厂”。

1991年,孟玲外出打工,从事鞋面编制工作。2004年,她开始在家乡鲁班镇办起鞋面编制“加工厂”,成为仁怀 来料加工业的领头雁。在她的带动下当地已形成20家鞋面编制厂,全市从事鞋面编制的农民和下岗职工至少有 12000人以上,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800多万元,不仅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活,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 探索。

孟玲先后获得“遵义市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农民工创业之星”、“遵义市十佳反乡创业标兵”、“仁怀 市劳动模式范”、“贵州省十大杰出农民工”、“贵州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孙正勇:校长兼教工、教书兼打钟

孙正勇,男,汉族,1981年6月出生,共青团员,中专,紫云县水塘镇大关教学点教师。

大关教学点服务半径内的关刀田组是原来贵州紫云有名的“麻风村”,因此长期以来人们惧怕受到传染而拒绝与 与那里的人接触,并拒绝他们的子女到大关教学点读书。而凡到大关教学点代课的老师也因此不愿久留,换了一 个又一个。

2005年3月,大关教学点因无教师上课而面临停办,当时已分配到紫云县猴场镇田坝小学工作的孙正勇得知这一 情况后,主动申请到大关教学点任教。从此,孙正勇独自一人在那里开始了他“校长兼教工、教书兼打钟”的复式教学工作。

他还积极配合上级政府做好“两基”攻坚工作,独自一人完成了大关村120余户450余人的文化户口簿的反复核对 、填报和60余个文盲、半文盲的扫盲工作。先后被评为水塘镇“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2007、 2008年被评为“贵州省优秀共青团员”,2008年被评为“2007感动安顺十大人物”。

我是一只依恋山林的布谷鸟

王菁,女,布依族,1971年3月出生,中专,兴义市布谷鸟民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执行董事

王菁说自己是依恋山林的一只布谷鸟。今年,她将带着她设计的布依族服装到美国、日本等国家展出。她说她这 只布谷鸟,终于等来了机会,可以展翅飞翔,要飞到更远更广阔的世界去鸣唱。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企业家,她长期致力于民族服饰和文化的创制与开发,积极为省内外有关大型节目活动设计了 大量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族服装、演出服饰和旅游产品。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奉献爱心,回报社会,带动少数 民族人士就业,发展民族传统工艺。曾多次为国家领导人、知名人士设计民族服饰,受到胡锦涛总书记亲切接见 。先后获省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民族特色奖”,设计大赛三等奖,获州“三八红旗手”、“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 ”,州“十大杰出青年”,省“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她的论文《王菁与布服饰开发》 入选《布依百年实录》。

罗国淮:新田村居豫章书院院长

罗国淮,男,侗族,1980年8月出生,大学,新田村居豫章书院院长。

“青年俊杰多奇志,不幕富贵爱育才。兴办私塾讲国学,传道授业展风采”许多人参观完豫章书院,留下这样的颂扬。

罗国淮今年29岁,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祖籍江西,是江西著名的豫章书院创始人罗天发的第四十代孙。为弘扬国学,他立志将祖上创办的豫章书院发扬光大,花光了自己的积蓄,还向亲友和银行借款近40万元,于2003年在羊昌重建豫章书院。

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书院将农耕文化、祭祀文化、餐饮文化融为一体,立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传播传统文化,学习、钻研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拓进取,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2007年获团省委“春晖使者”称号,2008年书院获团省委“春晖行动” 青少年教育宣传文化基地,省精神文明办“贵州省文明办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点”。

猜你喜欢

贵州省贵州
贵州省种公牛站
贵州省种公牛站
贵州省种公牛站
贵州,有多美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寻味贵州——遵义
寻味贵州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