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波罗11号”40年后:月球永远不寂寞

2009-09-23俞天颖

世界知识 2009年15期
关键词:阿姆斯特朗美国宇航局阿波罗

俞天颖

40年前的7月16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8点02分,巨大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拔地而起,把三名宇航员——内尔·阿姆斯特朗,布兹‘奥尔德林和迈克尔·柯林斯送上奔向月球的轨道。四天之后,美国东部时间22点56分,阿姆斯特朗迈出了“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又过了30分钟,奥尔德林成为第二个在月球表面踏上脚印的幸运儿,他环顾四周,发出深深的感慨:“真是一片壮丽的荒凉。”“阿波罗11号”的拜访,让月球不再寂寞……

7月20日,当我们打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方网站的首页,扑面而来的,是一段模糊不清的黑白影像。这是40年前阿姆斯特朗沿着扶梯从登月舱走到月球表面的宝贵录像,美国宇航局用这样的方式,揭开纪念“阿波罗11号”登月40周年庆典。

“忙得人仰马翻”,美国宇航局的官员幽默地形容最近的工作状态。7月20日晚上8点左右,“阿波罗11号”的三位宇航员光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并发表演说。第二天上午,奥巴马总统亲自接见曾经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在这之前,美国国家博物馆已经为第四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艾伦·比恩举办了个人太空画展。在美国宇航局总部、在休斯敦的约翰逊航天中心,还有美国其他地方,各种小规模的庆祝活动更是数不胜数。

登月40周年前夕,美国宇航局不断通过网站公布和“阿波罗计划”相关的最新消息。6月18日升空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成功拍摄到阿罗波系列飞船登月地点的照片,人们看到登月舱仍然在月球表面静静矗立,不啻给仍然质疑“阿波罗计划”真实性的人送去一记响亮的耳光。美国宇航局还把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当年的新闻节目素材、国家档案馆的纪录片以及澳大利亚地面跟踪站接收到的视频资料汇总起来,交给好莱坞一家电影特效制作公司修复,让我们在人类登月40年之后,能看到“阿波罗11号”的清晰影像(40年前由于技术原因,工作人员只能通过约翰逊航天中心的监视大屏幕转录登月实况,效果模糊难辨)。

沉寂了大约40年之后,“阿渡罗计划”里那些宇航员的近况,也开始浮出水面。人们看到,这些航天精英在40岁左右攀登到“人生的巅峰”之后,大多数人后来“花费了很大力气才让自己重新找到生活的目标”。总体上说,大多数人和妻子离异,有人酗酒,有人患上抑郁症,人生观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阿波罗11号”的两个登月者中,阿姆斯特朗的婚姻早在1971年就已经出现裂痕,1988年离异,他很少在公众面前出现,拒绝接受采访,拒绝撰写自传,到处和人打官司。1994年,他起诉过Hallmark公司,该公司在一部电影中盗用他著名的“我的一小步”。2005年,他起诉过自己的理发师,该理发师偷偷卖了一绺他的头发,获利3000美元。因为担心商人利用自己的签名赚钱,阿姆斯特朗甚至从不给别人签名。

奥尔德林的状况就更糟了。40年前,他一直都坚信自己将是第一个把脚印踏上月球的人,然而历史选择了阿姆斯特朗。按照官方的解释,阿姆斯特朗胜出的原因非常简单:首先,他是“阿波罗11号”的指令长;其次,奥尔德林和柯林斯都来自美国空军,阿姆斯特朗的人事关系隶属美国宇航局,这样的身份更具民间色彩。从月球归来,奥尔德林一度很消沉,他酗酒,患上抑郁症,事业也走入低谷。“你们相信吗?”40年后,已经79岁的奥尔德林对CNN的记者说:“30年前,我曾经在得州推销过限量版卡迪拉克轿车,结果很失败。”

40年后看过去,“阿波罗计划”的成功好像易如反掌。七次升空,六次成功登月,即使半途“阿波罗13号”出了意外,但仍然把三名宇航员成功送回地球的怀抱。然而,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其中的艰苦与不测。直到“阿波罗11号”返回舱溅落之前,尼克松总统手里一直揍着两份演讲稿。“为了和平目的来到月球的他们,在命运的安排下将在月球永远地安息。”——谢天谢地,为“万一”而准备的简短声明,至今还锁在档案库里。

两强争霸变身群雄逐鹿

1968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右侧是神秘的月球,左侧是美苏两国宇航员争先恐后奔向月球。2008年11月,《时代》重新修改了这幅旧作,画面的右侧还是神秘的月球,身穿航天服并排奔向月球的,换成中国、日本、印度和欧盟的宇航员,美国宇航员则在他们身后稍远一点的位置紧张地观望——两强争霸的旧场景,已被群雄逐鹿的新格局取代。

在《时代》周刊的眼里,中国和印度无疑是未来探月竞争中最积极的两个对手。今年早些时候,印度把用于太空探索的联邦预算从7亿美元提高到10亿美元,而印度太空研究组织已经明确宣布,载人航空将是印度今后唯一的目标,他们的计划是到2015年把宇航员送上地球轨道,2020年实现登月。

在所有探月对手中,“中国对月球的兴趣显然最浓厚”(2008年11月《时代》周刊)。1978年,美国向中国赠送了“阿波罗17号”从月球带回的1克月岩标本,他们后来才知道,中国科学家把标本一分为二并对其中一块做了详尽的研究,“仅研究报告就写了40页”。一位中国科学家对《时代》周刊的记者说:“中国人对提出‘阿波罗计划的肯尼迪总统普遍存在好感,他们从‘阿波罗计划中清楚地看到,登月成功让美国成为科技领袖,国力大幅提升。”

印度和中国集中精力要把“人”送上月球;欧洲的探月计划则更简单,更学术,致力于解决传统天文学范畴的一些老问题。2003年欧洲航天局向月球发射“智慧1号”,主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月球表面究竟有没有水?月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是被地球半途捕获?还是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后,从地球“身上”进裂出去?借助X射线分光计,“智慧1号”对月表进行一次全方位“体检”,初步摸清月球表面的矿产家底,到底有多少铁,多少镁,多少硅?

和其他国家相比,俄罗斯的探月飞行基础最好,40年前已经有成熟的登月计划(NI-L3计划),方案中的登月思路和“阿波罗计划”几乎一模一样。假如不是运载火箭屡次试验失败,俄罗斯人也许已经在月球表面印上自己的脚印。2007年8月底,俄联邦航天局宣布与欧洲航天局联手开发可飞往国际空间站、月球及火星的载人飞船,计划2025年以前实现登月,在2027年~2032年间在月球建立永久性基地,并在2035年后尝试火星之旅。

私人探月,渐成“时尚”

假如我们现在打开一个名叫“谷歌月球X大奖”的网站(www.googlelunarXprize.org),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国际太空竞赛项目:“谷歌月球机器人竞赛”。这是一项总金额高达3000万美元的民间探月锦标赛,全球各地的私人公司都有资格报名参赛。根据大赛要求,参赛者需要自己投资设计出灵敏的探月机器人,在商业火箭的帮

助下登陆月球表面并且完成若干使命。我们看到,假如参赛公司能够在2012年之前把探月机器人送到月球表面,成功漫步500米距离并把特定视频、图像和数据集传回地球,就可以获得2000万美元的一等奖。假如可以漫步更长距离(超过5000米),拍摄到人造物体的照片(比如阿波罗登月舱的零件),发现冰,或者在月球表面“活着”度过一个寒冷的月球之夜(约合14.5个地球日),还可以获得额外奖金。

“谷歌月球X大奖”的出现,成为“阿波罗11号”之后最大的探月变局,太空探索不再是国家的专利,已经日益渗透进私人的影子。早在2004年,“谷歌月球X大奖”的主要合作者——“X大奖基金会”已经完成了一项太空飞行器的民间竞赛。基金会当时提出的要求是:如果哪一个社会组织有能力制造出“亚轨道飞行器”并把三名普通乘客(或相当于三名乘客体重的搭载物)送上海拔100公里的地球亚轨道邀游,返回地面后又能在两个星期时间里利用同一艘飞行器完成第二次飞行任务,那么它将获得1000万美元的奖金。结果,由伯特·拉坦设计的“太空船1号”成为“X大奖”的赢家。

亚轨道飞行器大赛之后,“X大奖基金会”又和谷歌公司合作,把眼光投向遥远的月球。“谷歌月球X大奖”的发起人说,40年前,人类的探月活动还满足于“插上旗子,踩出脚印”。40年后,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充满了前瞻性:人类希望能在月球短暂居住,从这里出发向太阳系更远的地方进军;人类希望借助月球上的资源,帮助解决地球上面临的环境压力(月球表面富含氦-3,它可以为反应堆提供超强能量,燃料过程没有污染,燃料废料也没有辐射。在科学家眼里,氦-3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能源)……在“谷歌月球X大奖”的网站上,主办者意气扬扬地宣布:“探月2.0版”(Moon 2.0)已经启动!

美国路在何方?

2009年夏天,月球轨道。来自不同国家的探月飞行器仍在紧张地忙碌。

它们中的“老大哥”当属去年10月22日发射升空的印度“月船1号”探测器。自从日本的“月亮女神”和中国的“嫦娥一号”完成使命,相继撞击月球之后,“月船l号”俨然成为月球轨道上资格最老的绕月飞行器。在绕月飞行过程中,“月船1号”的主要任务是寻找月球上水和冰的痕迹,还要考察月岩的化学组成,寻找制造未来清洁能源——氦-3的足迹。

进入绕月轨道,“月船1号”不会感到寂寞。早些时候,有日本和中国的绕月探测器和它做伴;从6月下旬开始,又有美国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和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LCROSS)相继赶来。它们的到来,宣告美国探月计划已经重新启动。

在距离月球表面48公里的轨道上,3.94米长、2吨重的LRO将在激光测高仪的帮助下,为我们描绘出一张“精确到英寸”的月球地形图。这很重要,40年前“阿波罗11号”登月的时候,直到登月舱接近月球表面的时候才发现,预定着陆点是一个里面布满砾石的大坑。指令长阿姆斯特朗花了19秒进行规避,降落在4英里之外的地方,此时燃料箱中的剩余燃料,仅够再维持30秒。

找水,是LRO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天知道把水带到月球的成本有多高?!1品脱水(合0.568升)的重量大约是1磅(约合0.45公斤),今天“地-月飞行”中每磅重量的运输成本高达5万美元。假如未来需要在月球表面建立永久性基地,水的问题最好能就地解决。

LRO找水的过程非常有趣。当LRO在月球轨道就位以后,它将释放出自己的子卫星LCROSS,后者将在地球与月球之间做钟摆式运动,时而摆向地球,时而摆向月球。大约四个月之后,当LCROSS最后一次接近月球的时候,它携带的袖珍助推器将从其身脱离,和LCROSS一先一后笔直地撞向月球南端某一处早已选择好的月球坑。助推器首先坠落,掀起巨大的尘埃柱,随后赶到的LCROSS在穿越尘埃的过程中检测它的化学组成,分析是否有冰的存在。尘埃柱至少可以上升到月球上空10公里的高度,恰好被位于高轨的LRO捕捉到,进行第二次分析。

2004年,乔治·布什总统宣布了重返月球的“星座计划”,美国新世纪的太空发展方向逐渐勾勒成形。航天飞机退役以后,美国宇航局每年可以节省30亿到40亿美元的预算,这笔钱将直接划归“星座计划”使用。美国人惊讶地发现,当池们决定重返月球的时候,“阿波罗计划”的伟大再一次体现。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星座计划”主承包商之一)一位负责人说:“我们的新登月计划,其实就是‘阿波罗计划的‘改良版。”

在“改良版”的“阿波罗计划”中,巨大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将被新一代“阿瑞斯”(战神)系列火箭取代。一枚推力巨大的“阿瑞斯-5”型火箭率先把登陆舱送上地球轨道,较小的“阿瑞斯-1”型火箭随后把搭载四名字航员的指令舱送上轨道与登陆舱对接,然后直奔月球。在“阿波罗计划”中,必须有一名宇航员驾驶指令舱做绕月飞行,其他两名宇航员进入登陆舱着陆,完成任务后回到月球轨道与指令舱汇合返回地球。到了“星座计划”,四名宇航员已经可以全部进入登月舱,听由指令舱在绕月轨道上依靠自动驾驶系统运行。“一方面,我们的控制系统已经比40年前大为进步;另一方面,考虑到宇航员这一次准备在月球表面停留两周到四周,那么让团队里的一个人留在绕月轨道,过去作法显然不太人道。”负责着陆项目的克林顿·多丽丝这样对记者解释。

……

7月16日,就在“阿波罗11号”发射升空40周年的这一天,美国宇航局局长终于在参议院获得通过。查尔斯‘博尔登,海军陆战队退役少将,曾经的宇航员,四次进入太空,不折不扣的业内人士。在“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40年之后,在探月格局日益复杂的今天,这位新舵手将把美国航天带向何方呢?

第九届中亚和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7月17~19日,第九届中亚和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学术研讨会于在上海举行。来自中国、俄罗斯、中亚国家、美国、日本、印度、巴基斯坦和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的资深官员和知名学者参加了本届会议。与会者围绕中亚、南亚安全形势和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金融危机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应对,上海合作组织与美国、欧盟、日本的关系等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本次会议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中国外交部所属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本刊记者李巨川与会。

猜你喜欢

阿姆斯特朗美国宇航局阿波罗
美国宇航局“Artemis”月球探测计划新进展
阿波罗13号与与重返月球
回望阿波罗11号
尼尔·阿姆斯特朗: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
阿波罗之春
拯救阿波罗13号
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