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体制上向中国学习 在利益上决不肯让步

2009-09-23

环球时报 2009-09-23
关键词:越南人长沙越南

近距离感受越南对华心态

●本报赴越南特派记者 程刚 ● 杨玺

“万世师表”、大平板车,这是两个在生活中毫不相干的词,但却道出了越南人在现实中对中国的两种心态。近日,《环球时报》记者赴越南采访,发现越南对中国的心态恐怕是中国14个邻国中最复杂的,用记者看到的两种现象似乎更能说明问题。在越南首都河内著名的文庙里,记者看到供奉的先师是孔夫子,夫子像的正上方高悬着康熙御书“万世师表”。越南古都顺化的古皇城叫“紫禁城”,皇宫内城的越语发音是“大内”。在中越的边境口岸,中国卡车运货到越南后受到各种限制,都是空载而回,而越南人用三轮车改成的大平板车运货到中国却是满载而出又满载而回。对于越南人的对华心态,一位越南教授给记者写了四个字——“榜样”、“强邻”。记者恍然大悟,“万世师表”代表了越南长期以中国为师,以图强大自己的心态,由此产生的是一种敬畏;大平板车是越南与强邻中国打交道的一种行为方式,即实用主义,用中国边民的话说,是在具体利益上毫不退让,找到机会就占便宜。

“发展的越南”希望和平

在越南顺化香江边的一个咖啡馆里,《环球时报》记者遇到了顺化大学的一位姓陈(tran)的教授,他用指尖蘸着水在桌上写下了“榜样”和“强邻”两个繁体汉语词,然后笑着说,这就是越南对中国的基本定位,没有哪个理智的国家不愿意与比自己大得多的强邻搞好关系。中国是越南唯一的强邻,这是天然存在,无法改变。越南当然想跟中国保持友好与和平,如果出现冲突甚至敌对,对谁都没有好处,越南可能更难受。陈教授还说,越南和中国都是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都以经济发展和富国富民为国家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无论是在国家治理、革新开放还是应对危机、稳固政权上,越南都在学习中国的做法,万一闹僵了,恐怕以后就很难取到中国成功的真经了。

正如陈教授所说,越南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从地理上看,越南地处中南半岛濒临南海的东缘,国土是一个S形的长条,南北两头大致是红河和湄公河流域,由一条弯曲、狭长的海岸平原带连接。自然条件非常优越,平原、沿海可谓处处鱼米之乡。在越南32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珍珠串似的排列着众多天然良港,为内外交通提供了舟楫之利。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用陈教授的话说,什么“四小龙”、“四小虎”其实都比不上越南,但就是因为越南长时间战乱不断,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几乎一直在打仗,所以没法好好地发展,直到向中国学习,走革新开放的道路后才真正埋头谋发展、奔富足。越南人从来不怕打仗,但更愿意在和平中好好挣钱过日子,绝不希望再陷入战争。从沿海的胡志明市、芽庄、岘港到首都河内以及内陆的老街,《环球时报》记者到处都感觉到和中国十几年前一样的全民经商热情。

岘港市开饭店的阮先生对记者说,你们中国很大,我们越南不够大,所以越南跟中国还是和为贵,和气生财嘛。在河内街头,一位手臂上留有战争伤痕的老人拉着记者的手用中文说:“毛泽东、胡志明,万岁!”他说,像他这样经历过抗法、抗美战争的人都知道,历史上很多危难的时刻,中国都是越南的依凭和支持。

而越南的一些中青年人,则多是从胡志明、黄文欢等令越南人敬慕的领导人的生平事迹中了解到中国对越南的倾力帮助。在庆和省省会芽庄,一位姓潘的中年男子对记者说,胡志明、黄文欢,还有很多有名的越南领导人都是庆和省人。胡志明有很长时间都在中国从事越南解放和独立事业。抗美援越,中国有数十万人入境来帮助越南。要是没有胡志明,没有中国的帮助,越南很难取得战争的胜利。越南还从中国学了很多东西,比如越南也把警察叫做“公安”。这位天天看报的潘先生还说,在金融风暴里,幸好越南也是学的中国,所以受到的冲击不算太大,最近经济回升得也比较好,要是学美国,恐怕就危险了。

“边境上的越南”很实际

《环球时报》记者进入越南前,特地去了一趟刚建好的中越红河高速公路大桥。桥北是中国云南的河口县城,桥南是越南老街省的老街市。河口人邹先生告诉记者,新大桥通车后不久,中越两边就要按照协商好的办法,从哪国出口的货必须由哪国的汽车来运输,也就是说,两边的卡车运货出境,却只能空载而回。和越南人常打交道的邹先生说,对于中国这边来说,是不得已才这样的。因为从河口到越南去的送货卡车一直就只能空放回来,越南那边从来都不让中国车拉越南的出口货物,甚至还找很多理由,比如吨位不够、车的外形不够标准等,连中国的一些汽车入境都卡。但中国对越南呢,别说是卡车了,很多越南边民都是推着那种用三轮车改装的大平板车,十几个人早上拉着满满的越南货过来,下午再推着满满的中国货出去,那种改装的平板车,装货量比一辆小卡车都不少,中国也没有限制过,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像中国的边民证,严格地只发给河口县的居民,越南那边的边民证却发放非常随意,只要越南人想通过老街来国境,都能拿到边民证……两边的做法这么不平衡下去不行,所以趁着新大桥通车,干脆两边谈开,扯平了算。

和邹先生一样,中越边境上的很多人都在抱怨,越方在和中方打交道时总是想方设法占便宜,常常只顾自己利益,而不像中国经常强调要顾中越关系的大局。河口一位口岸官员就说,得手的次数多了,越南方面甚至感觉在处理中越之间具体事务的时候,也应该由他们主导。

“历史中的越南”有些模糊

9月上旬,也是越南学校开学的时候。周末,很多中学生都到河内著名的文庙去游览。现在的越语是拼音文字,把越语“文庙”一拼,原来正是中国南方语音的“文庙”发音。事实上,在法国殖民越南、越南创造现代文字之前,越南一直使用中文。文庙里,孔子像上方的康熙御书“万世师表”以及两边柱子上的对联,记者问了好几个越南学生,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同样也不知道孔子和儒教是什么时候传到越南的。又问他们越南有几个王朝,多数学生也只知道阮朝和后黎朝,再往前就不知道了。

原来,对于历史,越南刻意不想把属于中华朝贡体系、或者说臣服于中原帝国的过去清楚地告诉现在的越南民众。就连一个在越南社科大学读书的学生也说不清后黎朝(相当于中国明朝时期)之前的越南历史大致是怎么样的。但是,很多越南人都骄傲地知道他们的历史上有过像黎利这样的民族英雄。河内有个“还剑湖”,传说黎利在这里遇到了一只神龟,依靠神龟借给他的宝剑,率众打败了来自北方明朝的军队,后来又到这里把剑还给了神龟。有意思的是,很多越南人都知道黎利打败中国军队的历史,却不知道他就是后黎朝的开国皇帝。

事实上,如今多数越南人对本国历史知道得比较清楚的都是19世纪之后的事情,也就是阮朝,或者说是法国殖民越南之后的近现代史,这显然是越南的历史教育和宣传的结果。

“海边的越南”比较强硬

很多越南人对越南的历史了解得并不清楚,但他们对越南国土和疆域的概念却都很清晰。《环球时报》记者在文庙问过的中学生中,有好几个甚至都能清楚地说出越南北部和中国交界的是哪几个省。至于“黄沙群岛”(越南对西沙群岛的叫法)和“长沙群岛”(越南对南沙群岛的叫法),他们更是坚定地认为,那是越南的岛礁,并且说,中国就是想占越南的黄沙和长沙。而这同样是越南的全民国土和疆域教育的结果。这些学生告诉记者,越南的报纸和电视上经常有黄沙、长沙的报道,有时还有关于黄沙、长沙的有奖知识竞赛,问题很具体,比如长沙岛属于哪个县等。

在胡志明市的时候,记者特地去参观了一个名为“黄沙、长沙:越南的海岛”的展览。这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免费展览,在越南国庆9月2日前后开办。展览中的史料几乎都是19世纪的一些文件和手绘地图。很多越南参观者,包括中小学生都在这类展品前驻足很长时间,认真地在看,有些还做笔记。更多的展品是越南在“长沙”群岛上行动的照片:哪年哪月海军“收复”了哪个岛,岛上的防空演习、实弹射击,军队和国家领导人登岛巡视,各地到“长沙”岛礁上慰问,岛上的守岛部队设施等。在这些照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越南军队的一些武器和岛上刻着经纬度的标志等等,丝毫没有什么保密的意思,一派理所当然的姿态。而在越南买到的越南地图上,记者看到,所谓长沙(南沙)群岛、黄沙(西沙)群岛的所有岛、礁、沙都标得清清楚楚,非常详细。一个姓阮的参观者说,越南从来都不讲“长沙、黄沙”存在争议,越南人认定了它们全都是越南的岛礁,别的国家占了就是侵占,越南不会让步。

在中越陆地边界划界和北部湾划界结束后,已经提上日程的是两国之间的北部湾口划界,它将涉及西沙群岛乃至一部分南沙群岛。越南多年的全民疆域教育使得民众对这个问题高度敏感。而在领土疆域问题上,越南做事情的手法是无所不用的。据有关人士透露,在中越陆地边界勘定的具体工作过程中,越南的特别部门就有所行动,把中方7个勘界小组中的个别负责人拉下水,弄清了中方的部分底线。

如何应对复杂的越南是个重要课题

在大国与周边国家打交道的时候,最令大国头痛的往往是那些与自己渊源最深的国家。渊源越深,纠葛和争议就越多。而如何处好关系,不仅考验着中越领导层的智慧,也将测试两国社会的成熟度,看他们是否能不仅看清每天无处不在的具体利益,而且还能顺应上苍让两国“山连山,江连江”的那种缘分。▲

猜你喜欢

越南人长沙越南
打卡长沙网红地
长沙之旅
读图
越南·河静省
一声叹息:越南人未富先老
越南百里“银滩”
赢韩!球迷陪国足硬汉战长沙
“凯萨娜”侵袭越南
本 期 导 读
越南人身材苗条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