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2009-09-18张建波

新媒体研究 2009年12期
关键词:文化背景跨文化交际

张建波

[摘要]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如何上好大学英语课,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挥洒自如,是目前大学英语课堂亟待解决的问题。揭示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并提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620167-01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学习的目的,所谓“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是指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跨文化的交流、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为了避免交际障碍,一个语言学习者至少必须具备两种能力:其一是他拥有语言能力,他的表达是否有利于沟通的顺利进行;另一个是,他能找到出错的地方,并知道如何提供补救措施。这就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认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根据其教学原则加强其自身文化学习,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文化差异教学,并发挥积极作用,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创造力,以便于成功有效地进行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

英语教学中,要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学过程中要语言知识与语用知识并举,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向比较注重教学的内容和语言能力,即培养学生能够造出一些意义正确,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技能。但是学生没有掌握语用知识,不知道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准确的跨文化交际。(蒋永远,《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懂得语言的运用规则,语法规则将变得毫无用处”(Hymes1972)为了使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能准确无误地运用所学语言,必须语言知识与语用知识并举,才能真正了解西方文化,而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就是欠缺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

例如,有这样一个句子:

It brings us t0 the 64000一dollar question:how and bv whatstandards are films selected these days?

在这个句子中,the 64000一dollar question也是一个具有一定文化背景的词。这是一战时期发生的事情,当时的这个数字是给一个非常重要情报的奖金。沿用至今,是借用了包含其中的important的含义。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这把我们引到了最重要的问题上来:即如今的电影是如何选择的,依据的标准是什么?

教师了解这样的文化背景,并适时的向学生正确解释就会让学生们豁然开朗,走出理解的误区,而且这样体现不同文化背景的小常识也可以激发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英语,一举两得的事,从哪个方面来说,对我们的英语教学都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在教学中要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谨防“文化休克”。

“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最早是由世界著名文化人类学家Kalvero Oberg在E1960年首先提出来的。初到国外的人往往由于不熟悉对方社会交往的信号和符号,经常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反应,这种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称为“文化休克”。(董松涛,文化休克与英语教学)学生如果不把握中西方文化差异,用汉语的思维去理解、判断英语的语言环境,很容易产生“文化休克”。思维方式是沟通语言与文化的桥梁,而文化差异就是思维方式的本质差异。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是具有女性阴柔偏向,西方思维方式具有男性阳刚偏向。中国人偏人文,西方人重自然:中国人重悟性,西方人偏理性;中国人好静、内向、守旧;西方人好动、外向、开放;中国人求同、求稳,西方人求异、求变。我们在教学中有必要把日常生活中英汉文化的主要差异以及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归纳、比较和总结,这将有助于学生逐步区别语言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再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交际语境,培养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

现代英语教学非常重视语境,建构主义理论也提倡语境式教学(Situated instruction)。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或模拟的交际情景,力求为学生创设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这样一种氛围,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例如我们在为学生播放完一段情境对话之后,要及时捕捉时机,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展开联想,网络同一情景或者相关情景中的同一类词汇。听力结束后,老师还要趁热打铁,做适当补充,引导大家归纳总结。接着让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自编对话。进行操练,做到学以致用,运用自如。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如利用多媒体、幻灯片、音像资料或者互联网等创设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使学生在教师、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更多的文化信息,从而提高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使课堂教学真正交际化。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注重中西方文化的渗透,培养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包括语言交际能力和非语言交际能力(Non—verbal COl[1~lUnlCation)。非语言交际行为是指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行为。在面对面的交际中,语言交流最多也就占整个交际过程的35%,而其余的交际信息都是通过非语言的交际行为来传递的(Birdwhistell,1970)。因此,非语言交际行为的能力就成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空间感,因而导致不同的会话距离。在使用英语语言国家,尤其是英美,通常人们认为你在听别人说话的同时,时不时的眨一眨眼睛,或者不时的点点头,频频发出哦、嗯之类的声音的举动是很礼貌的。这样做表示你对谈话者所说内容感兴趣。而中国人则通常是眼睛看着对方保持安静。

总之,语言因文化相同而得以沟通,困文化差异而需要学习。要想掌握英语,使英语成为一种交际工具。让自己在跨文化交际中挥洒自如,了解并获得其文化背景知识是至关重要的,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一交际工具,得体地进行跨文化语言交流。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谣教学策略——以中班语言活动《茶口粉干》为例
两块磁的交际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哈哈镜
哈哈镜
新目标英语中考总复习文化背景知识自测题
Ways of 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