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认识新课标下的初中体育教学

2009-09-18李晓军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积极性体育教学重要性

李晓军

摘要:体育教学重在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集体观念、交流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为学生将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关键词:体育教学 重要性 积极性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面对新时代的重重考验,他们首先要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有足够的精力接受考验,克服困难,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必须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下面笔者谈谈对体育教学的个人见解。

一、当今青少年学生体能及综合素质的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取得很大成绩,青少年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提升了全民健康素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目前,青少年学生体质状况不令人乐观,学生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呈停滞和下降趋势,肺活量有所下降,肥胖、超体重学生比率有所增长,近视率居高不下,缺乏抗挫折能力,意志比较薄弱,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等等。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根据自己十多年的教学体验认为:学生上体育课积极性不高,缺乏驱动力,也就是说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也是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诱因。

二、当前学生在校体育课的活动量规定

新华网北京2008年5月24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指出: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高等学校要加强体育课程管理,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具体要求并抓好落实。因地制宜地组织广大农村学生开展体育锻炼。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支持残疾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活动。要切实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开设体育课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配齐配强体育教师。

三、教师在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有的学生把体育当作一种被动的任务与负担,有些学生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认为参加体育锻炼是浪费时间、花费精力。在初中阶段教师、家长对学生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考上重点高中。所以对文化科目抓得很紧,而认为体育可有可无,从而导致文化课教师作业布置量非常大,学生课余负担过重,使学生无法抽身于体育锻炼,殊不知体育锻炼能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体育兴趣就是人们力争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我们都知道,在身体素质和原有技能水平大体一致的情况下,有体育兴趣的人较无体育兴趣的人活动效果更优。这是因为体育兴趣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有指向和强化作用。学生一旦对体育产生兴趣,就会对此倾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产生持久的注意,并能保持清晰的感知、周密的思维、牢固的记忆、丰富的想象,虽然体育活动要求他们付出较多的体力,容易产生疲劳,但是他们还是精神饱满,积极参与,全力投入,努力进取。例如,在教授各种球类的基本技能的时候,充分营造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体育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最大限度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四、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运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不管一开始有多大吸引力,最终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比如在耐久跑教学时如果让学生经常围着操场一圈一圈单调乏味的跑,学生练习几次后就会产生厌烦情绪,从此对耐久跑丧失兴趣。但如果我们在耐久跑教学中穿插一些图形跑,越野跑,走跑交替等方法这样不但可以排除学生对耐久跑的厌倦情绪,而且还能增强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另外在众多的教学手段变换中,游戏和教学比赛是经常采用,并且应用面广。如在快速跑教学中让学生反复进行30米跑、50米跑、100米跑等,这样会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提不起精神;但如采用一些游戏,象“抓尾巴”、“背向听哨声追逐跑”或采用接力跑比赛等。这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内容,使用适当的游戏或比赛,则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如在《学习投掷的基本动作》时,我并不是枯燥乏味地进行讲解示范,而是通过“玩”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即在教学中,选择学生喜欢的纸飞机作为辅助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玩”的形式:①看谁飞得高。②看谁飞得远。③比谁飞得准等。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发展体能、增进健康。同时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真正体验到了运动的乐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既要做严师又要充当益友,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平易近人,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觉得体育老师有学问,懂技术、会指导。学生对体育的接受往往从对教师的接受开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亲切自然的表情、认真而谦逊的态度,体态端正、衣着整洁、落落大方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用热情洋溢的语调向学生问好。在教学中教师讲解要简洁,语言精炼,吐字清楚,声音宏亮;具有广阔的心胸,善待每一位学生,尊重、理解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五、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

身为人师已经将近十年了,在这期间,我发现有些学生性格开朗,侃侃而谈。但也有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这也许是由于天性使然吧。但我也发现这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并不甘于沉默,他们也渴望与人交流,只是心生胆怯。于是,我在体育教学中组织了许多互助的活动,如双人垫球比赛等。当然也会对输者进行一次象征性的惩罚,或唱歌或跳舞……在比赛中,学生们与自己的搭档互相交流,商量对策,同时又有机会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起初,性格内向的学生是迫于老师的威信,不得不参加。但参加的次数多了,心态也自然了,不但没有了压力,反而乐于其中。慢慢地,他们的话多了,也喜欢与人交流了,性格也渐渐开朗起来了。这就是体育课的魅力所在。

总之,我们必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学习体育的意识。

参考文献:

新华网 北京2008年5月24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猜你喜欢

积极性体育教学重要性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