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军队爱国主义教育比较研究

2009-09-15李昌俊

决策与信息 2009年9期
关键词:我军爱国主义军队

李昌俊 熊 波 路 开

爱国主义历来是世界各国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思想基础,也是凝聚军心鼓舞士气的主要精神支柱。世界各国为建设一支能够完成统治阶级赋予使命的军队,无一例外都在军队中进行着广泛而深入的爱国主义教育。对比中外军队爱国主义教育的异同,重点就我国与西方国家军队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手段和制度诸方面的异同进行剖析,对于我军更好开展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都强调国家至上、爱国奉献,但教育本质存在差别

世界各国军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与各自历史时期相对应的具体内容。总体上各国都强调军队必须坚持国家至上、爱国奉献,并使爱国主义教育成为各自军队精神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内容。然而,中外军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某些相似性,并不能等同于教育本质的一致性。

我军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在继承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历经长期的革命斗争而逐渐发展形成的重要教育主题和教育形式。这种爱国主义教育,是同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军的爱国主义教育,力图把爱国主义传统美德提升到新高度,把当代革命军人爱国报国的豪情壮志升华到新境界,成为推动我军建设和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所以,我军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是热爱祖国同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同热爱人民、热爱祖国同热爱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同国际主义的高度统一,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高度的自觉性和强烈的革命性。

外军普遍认为宣传“国家至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为国家献身无尚光荣”是精神教育的主要任务,其目的是让官兵产生一种“亲密忠诚、自豪和满足的感觉,这种感觉会转化为道德上的责任,从而促使官兵去为共同利益,为国家和个人去行动和作出牺牲”。尽管一些西方国家将爱国主义吹嘘得冠冕堂皇、无比高尚,实际上往往是把爱国主义变成掩饰其政治企图的“厚厚的伪善的外衣”。因为其推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目的,对内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对外则是为侵犯和掠夺别国的主权和利益。如美国在推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时,常常与在军队中推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步开展,具有明显的欺骗性和虚伪性。当美军高唱“为美国而战”、“为自由而战”的时候,也都是在践踏别国的主权、干涉别国的内政,是在为实现国家的全球扩张战略服务。

以上分析既说明了中外军队爱国主义教育本质各不相同,也对进一步坚持我军爱国主义教育正确方向提出了要求。一方面,要准确把握西方国家军队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西方国家坚持奉行对外扩张的国家战略,决定其军队爱国主义教育必然存在着难以突破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通过进一步揭示其宣扬的“爱国心”、“民族自豪感”背后所包含的不可示人的东西,才能认清西方国家军队爱国主义教育的本来面目。另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保持我军爱国主义教育的正确方向。必须继续坚持和发扬我军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良传统,使其进一步成为我军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原动力。

二、都注重理论教育、舆论导向,但教育方法有所侧重

中外军队爱国主义教育都重视教育方法的灵活运用和发展创新,以更好激发军人对祖国历史文化、山川河流与传统习惯的深厚感情,使其成为军队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

我军爱国主义教育比较重视运用理论教育、正面引导的方法,亦即灌输与认知为主的教育方法。我军爱国主义教育通常实行统一计划,规定相应的学时,要求教学计划的落实,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我军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强调课堂灌输,课程内容系统完整,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我军爱国主义教育还坚持配备统一教材、参考书,以保证教学的需要,有明显的规范性。当然,在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改革创新中,我军爱国主义教育也越来越重视通过具体典型事例、教育环境建设和参观历史名胜革命圣地等多种新形式的运用。

外军爱国主义教育比较重视采用易于官兵接受的灵活多样、潜移默化的方法,亦即渗透与规范为主的教育方法。一是院校的基础教育,如美军学员一入校就要进行宣誓教育,要求学员树立“忠于国家利益”,“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军人职责意识。日军在军事院校开设勤务参考、精神教育等有关管理教育课程,使学员成为“保卫国家的独立”,“爱人民、爱民族、爱祖国”的职业军官。二是结合履行任务进行教育,如美军的精神教育大都体现在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中,或者给官兵发一些小册子阅读,不安排专门教育的大块时间,而是结合具体军事行动进行教育。三是各种媒体的信息化教育,如以色列军中广播电台一天广播24小时,发行军队周报《军营之声》;俄罗斯军队十分重视运用影视、报刊等宣传形式,规定官兵每天必须收听收看新闻广播;德国军队则重视运用电影、电视对官兵进行政治养成教育等等,这些都对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实际上中外军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方法基本相似,灌输教育与渗透教育的差异只是相对的。当然,西方军队在教育中较多使用间接、隐性方法的特点,更值得我军学习借鉴。如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密切联系国际国内社会生活的现实;注意分类指导、因人施教,区别不同对象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区分受教育对象的文化素质、思维方式、道德修养的差异;注意爱国主义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以重大活动和历史事件为契机,重视新闻舆论作用和教育基地建设等等。

三、都重视指导协调、联合推进,但教育制度基本不同

国情和军情的不同,决定了中外军队政治教育制度大相径庭。西方军队根据自身特点设置了相应的精神教育制度,我军根据军队建设需要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军队政治工作制度,各自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着不同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建立的政治工作组织制度和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所必须的,也是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作为政治工作专职机构,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的指挥部。各级政治干部作为政治工作专职人员,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我军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在内的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实施,先由上级党委做出教育决策,然后通过各级政治机关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并在各级基层党委和党支部的具体组织下,在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得到落实。

西方军队没有专门的思想教育机构,爱国主义教育由各种职能机构协调组织。主要包括:一是人事机构,主要管理全军人力与人事方面的总计划和总政策,也研究军人和文职人员的训练教育、工资标准、福利、士气等与教育相关的事宜。二是宣传教育机构,如美军国防部教育署、美军新闻局,主要协调各种精神教育工作。三是军史工作机构,如美军有比较完善的军史研究和教育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各军种历史研究大纲,编辑出版各种军事历史著作和对部队进行传统教育。四是牧师机构,如多数西方国家军队有牧师编制,在军团、兵团、军、师等各级设有牧师机构,从事精神教育工作,美军现共有3167名牧师,约700人配有1名牧师。

显然,中外军队爱国主义教育的制度各具特色,外军与外军之间的教育制度也不完全一致。我军要在继续发扬自身政治工作制度优势的同时,有选择地借鉴外军教育制度,不断完善对官兵的思想引导。一方面,必须注重发挥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统筹兼顾,充分调动相关机关职能部门的积极参与,增强军队爱国主义教育的协调性。另一方面,必须增强教育制度改革力度。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在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经费保障和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要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猜你喜欢

我军爱国主义军队
《突破口》,道出我军制胜密码
包围童话镇的“军队”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美要派上万军队阻止“大篷车”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一段往事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