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墨西哥女毒枭:“欲缉毒,先反腐”

2009-09-15郜婕

博客天下 2009年10期
关键词:贩毒集团毒枭太平洋

■文 / 郜婕

墨西哥女毒枭:“欲缉毒,先反腐”

■文 / 郜婕

这位被称为“太平洋皇后”的传奇女人拥有美貌以及时尚的生活态度,彻底颠覆了毒枭在人们心目中的传统形象。

墨西哥女毒枭桑德拉·贝尔特兰被捕的消息一度成为头条新闻。这名被称为“太平洋皇后”的传奇女人不仅在贩毒这一“男性世界”中立足,还以美貌和时尚的生活方式颠覆了人们对毒枭的“传统印象”。

她面容姣好,打扮入时,常出没于墨西哥城时尚街区的餐馆和美容院等场所。而正是这些爱好协助警方找到她的下落,于2007年9月在一家高档咖啡馆外拘捕了她。

在被押送监狱的过程中,贝尔特兰还“不失风度”—脚踩高跟鞋,身穿紧身牛仔裤,不时地在镜头前微笑着抚弄头发。

贝尔特兰入狱后,墨西哥知名记者谢雷尔·卡西亚数次采访她,据此著书《太平洋皇后:开口时间到》,介绍这名“贩毒世家”之女的成长历程,也收录了她对贩毒和缉毒的看法。

“太平洋皇后”

外界猜测,贝尔特兰获称“太平洋皇后”的部分原因在于她曾在1990年代协助哥伦比亚主要贩毒集团“巴耶德尔诺特”在墨西哥境内太平洋沿岸地区开辟通往美国的毒品走私通道。

尽管否认自己涉嫌贩毒,贝尔特兰对这个绰号颇感自豪。她在一场法庭听证会上告诉法官:“我希望被称作‘太平洋皇后’。”

墨西哥一个名为“蒂华纳巨嘴鸟”的乐队专为贝尔特兰创作了一首歌曲。这首富有当地特色的民谣包含了对这名“势力非常的女士”和“生意大玩家”的赞美之词,由名模法比奥拉·坎波马内斯演绎成了音乐电视。

墨西哥公共安全部助理部长帕特里西奥·帕蒂诺认为,作为一名女性,贝尔特兰在通常以男性为主导的贩毒集团内部取得如此高地位,为“数十年鲜见”。

巴西法官丹尼丝·弗罗萨德说,“以往,我们认为女性在犯罪案件中的角色仅限于受害者”,但贝尔特兰证明,“现在,她们日益成为犯罪活动的指挥者,贩毒活动越来越女性化”。

墨西哥女毒枭桑德拉·贝尔特兰和她的男友哥伦比亚毒贩胡安·拉米雷斯

贩毒世家

帕蒂诺认为,贝尔特兰能够立足贩毒集团,一方面得益于美貌,另一方面缘于她的“贩毒世家”背景。

贝尔特兰1960年代出生于墨西哥西北部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接壤的蒂华纳市。她的叔父米格尔·加利亚多为墨西哥贩毒界“教父”级人物,因1984年谋杀美国毒品管制局一名探员获刑40年,至今仍在狱中。她祖父的兄弟胡安·帕扬2007年初因毒品走私等罪名指控,被引渡至美国。她母亲所属的贝尔特兰家族1970年代涉足海洛因走私,后转而贩卖可卡因。

卡西亚在书中提及,贝尔特兰承认自己见过不少传说中的墨西哥贩毒界“重量级人物”,包括以10亿美元身家登上美国《福布斯》杂志最新全球富豪排行榜的“锡那罗亚”贩毒集团头目华金·古斯曼和他的同党伊斯梅尔·加西亚。

除上述亲友外,她的男友哥伦比亚毒贩胡安·拉米雷斯对她有关键影响。

按照帕蒂诺的说法,拉米雷斯向哥伦比亚“巴耶德尔诺特”集团前头目迭戈·蒙托亚引荐贝尔特兰,助她成为这个贩毒集团与墨西哥太平洋沿岸“锡那罗亚”集团和美墨边境华雷斯城贩毒集团之间的“传送带”。

尽管如此,贝尔特兰仍否认自己涉嫌贩毒活动,“不能因为我的私人关系裁定我有罪,我无法否认自己属于那个世界。我生于斯,长于斯。”

反对暴力?

墨西哥贩毒势力不仅日益猖獗,还向暴力领域扩展,袭击、绑架、贩卖人口甚至斩首等暴力行为屡见不鲜。针对这一现象,贝尔特兰在记者卡西亚为她写的书中表态,她反对由贩毒活动引发的暴力行为。

学生时代的贝尔特兰曾遭绑架。2002年,她的儿子也被绑架。贝尔特兰亲自与绑匪谈判,最终以300万美元赎回儿子。

正是她营救儿子的举动引起了警方注意。结合美国毒品管制局先前所获证据,墨西哥检察人员对贝尔特兰的资产和经营活动展开调查,发现她从哥伦比亚取得大量收入,借助在墨西哥北部城市埃尔莫锡约购置房地产等方式洗钱。

针对涉毒暴力愈演愈烈的原因,贝尔特兰今年3月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著名访谈节目《60分钟》采访时分析:“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涉足贩毒。涉毒者增多,总有一个人想要成为控制者。这就是谋杀和争斗产生的原因。”

尽管贝尔特兰表态反对涉毒暴力,美国毒品管制局原探员维吉尔认为,她在贩毒活动中从来不吝使用暴力手段。

“桑德拉(·贝尔特兰)非常残酷无情,”这名致力于调查墨西哥贩毒活动长达17年的探员说,“她使用墨西哥贩毒组织惯用的胁迫手段。”

贝尔特兰还在卡西亚的书中为贩毒活动辩护:“现实就是这样,贩毒创造就业,数以千计的人借此摆脱失业带来的绝望。”

贩毒与反腐

为遏制日益猖獗的贩毒势力,墨西哥政府大约两年前发起“缉毒战争”,并于今年以重金悬赏等“重拳”挥向各路毒枭。

然而,贝尔特兰并不认为政府能取得这场缉毒之战的胜利,她把矛头直指政府:“腐败现象在墨西哥大量存在。大批毒品不可能在当局不知情的情况下进入港口和空港。”

如此指责政府腐败,或许缘于她的婚姻经历。她的两任丈夫均为政府部门官员,却都因难耐诱惑而涉足腐败。

第一任丈夫何塞·富恩特斯原为墨西哥联邦法警指挥官,是贝尔特兰“皇后”绰号的“创始人”。她在被捕后告诉检察人员,富恩特斯用毒品交易所得供她在国外购买服饰和珠宝,为她购置海景公寓。

富恩特斯在锡那罗亚州纳沃拉托市遇袭身亡后,贝尔特兰与时任墨西哥全国缉毒所主管的鲁道夫·阿马维兹卡结婚。这名涉腐官员不久后在埃尔莫锡约市一家酒店房间内遭疑为毒贩者谋杀。

实际上,负责打击政府腐败的联邦总检察长办公室不久前也曝出多名高层情报人员收受贩毒集团贿赂的丑闻。

墨西哥“缉毒战争”

墨西哥政府两年前发起“缉毒战争”,现有约6万名军队和警察部队成员参与,主要针对5个控制向美国输送毒品通道的贩毒集团。

2008年,墨西哥境内有超过6200人死于涉毒暴力活动,比前一年翻番,引发民众强烈不满。

2008年夏,约1.5万名墨西哥民众举行抗议活动,表达对政府缉毒不力的失望。

墨西哥总检察长爱德华多·莫拉把贩毒猖獗的主要原因归于贩毒集团经济实力和武力威胁两方面:“他们把哥伦比亚等国毒品输往美国,获取高额利益,再用这些钱从美国购买枪支等武器,应对政府缉毒部队。 ”

今年3月,墨西哥政府宣布,悬赏数百万美元,捉拿数十名大毒枭。此举被视为政府缉毒的一记“重拳”。

另外,墨西哥政府还寻求与美国合作,获取资金援助,用于购置缉毒武器和培训缉毒人员。

尽管民意调查显示,不少民众对政府缉毒之战前景并不乐观,但莫拉认为,暴力活动升级意味着贩毒集团陷入了“负隅顽抗”的境地,政府终将取胜。

谈及对政府缉毒措施的看法,贝尔特兰说:“要想根除贩毒,必须先清理政府(腐败)。”

《60分钟》访谈节目援引记者卡西亚的话评论说,尽管声称对贩毒程序毫不知情,贝尔特兰仍然就贩毒和缉毒为人们提供了独特视角。

身为墨西哥知名调查类新闻杂志《进程》周刊的创办者,卡西亚说:“贝尔特兰贡献巨大,因为她为调查(墨西哥贩毒集团)开辟了大量途径。”

联系编辑:(010)67148585-8036 邮箱:tangyaqi422@yahoo.com.cn

猜你喜欢

贩毒集团毒枭太平洋
爱管闲事的“太平洋警察”
决胜太平洋
《毒枭:墨西哥》续订第二季
跨越太平洋的爱恋
石本鏆太郎:日本毒枭八年的丑恶史
太平洋还是北冰洋
生死赌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