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立刚:做通信人每天必上的网站

2009-09-14

软件工程 2009年7期
关键词:项立刚

沧 浪

1990年的冬天特别湿冷,时任安徽省芜湖市食品公司会计的项立刚钻在被窝里看着书——为了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他已经连续两个冬天没有脱过衣服睡觉了,困了就睡会儿,醒了就继续看。墙上,挂着他自己写的一张条幅,非常醒目:聊天不能超过十分钟。

“就是要把自己逼到绝路上。”如今的飞象网CEO项立刚,坐在位于北京东四环崭新明亮的办公室里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了自己当初的举动:“跟别人低调参加考试不同,我把要报考人大研究生的消息告诉了所有我认识的人。你想想,都知道了,考不上多丢人啊!这样我就没有退路了。”顶着所有人怀疑的目光,1990年,27岁的项立刚如愿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学的研究生。

毕业后,从人民邮电出版社的编辑到《通信世界》杂志的社长兼总编、再到创建通信行业网站——飞象网,从被誉为“燕京大写手”到被众多杂志和网站聘为行业专栏作家,从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的兼职教授到通信行业的知名专家,并为多个国外投行和通信业分析机构长期提供通信行业咨询,项立刚在如此多的行业和职业上闪展腾挪,他是如何做到在每次的角色转换中游刃有余并能屡有建树的?

“做就有可能成功,不做就只有失败”

因为高考数学不及格,本来考分可上大专线的项立刚被降格为中专。更具黑色幽默色彩的是,录取的专业是会计。中专毕业时,他收到通知去商业局报到,人家问他:“你住在哪儿啊?”“哦,离食品公司很近啊,那你就去那儿上班吧。”

就这样,不到5分钟,项立刚的工作就被安排了。这也许是项立刚职业生涯中,唯一的一次被动选择。在会计岗位上,项立刚一干就是7年。也许,“七年之痒”的规律同样作用于职场,项立刚不想再把命运定位在这里,他想改变,他要主动做出选择。于是,他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学的研究生。“为什么选择文学专业?很简单,火啊。上世纪80年代,什么伤痕文学、朦胧文学风靡一时,多少文艺青年趋之若鹜。”

“考人大完全就是给自己制造压力,一个导师只招一个人,和我竞争的好几十人大多是名牌大学的科班出身。我只有一个信念,人一辈子做事情,做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成功,一种失败,不做那就只有失败。”

人大的文艺学硕士项立刚毕业了,再次面临选择,这次他有了完全的自主权,分析和判断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他认为,纯文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之前,人们缺乏一种发表见解、宣泄情绪的渠道,文学承担了这个任务。可社会发展到90年代中期,纯文学的社会心理释放、价值承载的功能已经弱化了,相对而言,媒体越来越成为主流。于是,他选择到媒体去工作。

阴差阳错,在错过了几个报社和杂志社之后,项立刚最终落脚到了人民邮电出版社。可进去了才发现,在这个科技类出版社里,吃香的是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的对口毕业生,他这个顶着人大光环的文艺学硕士被严重边缘化。怎么办?继续转移?别急,此时的项立刚已经不再是那个一心只想跳出固有生活模式的小会计了,许多琐碎的现实问题例如分房子、职称等也都成了牵绊。更重要的是,他已经有了更开阔的视野和更纵深的考量,他要在这个看似不属于他的“世界”里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计算机绝对是一个机会”

“环顾当时最有竞争力的行业,能源、汽车、教育……我能做什么?真的不知道。当时只有一种直觉,计算机绝对是一个机会。”

凭着这一线感觉,文科出身的项立刚在1996年用所有的积蓄买了一部联想586。他几乎倾家荡产了,以至于为了买一张80元的正版盘,他必须又等上整整一个月,直到拿到第二个月的工资。亲朋好友都以为他疯了。

面对这台自己认为有无限价值和机会的机器,项立刚两眼一抹黑,只能从基础开始。在之后大半年的时间里,项立刚无休止地“折磨”这台电脑,给它装各种系统,从win32到win95,前后装了50多遍,再给它装各种软件,从杀毒软件到文字处理软件。期间,闹的笑话也层出不穷:一次,电脑怎么也看不成VCD了,无奈,项立刚给销售商打电话。遥控指挥无果后,项立刚打车把主机送了过去。结果,工作人员一看,看不到的原因竟是项立刚把界面最小化了……就这样,项立刚一点点进入、一点点摸索着深邃的电脑世界。到了1997年,出版社那些自诩为电脑高手的北邮研究生,也会有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要请教项立刚了。项立刚隐约觉得,机会正在向他靠近。

也就是那几年,计算机开始逐渐步入中国寻常百姓的生活。当时,懂计算机的人大多学的是理科,无法将深奥的电脑知识通俗化,而受众——那些亟待学习电脑知识的普通人又根本看不懂高深的技术语言,于是,懂电脑知识,又有深厚文字功底的项立刚,刚好处在这两者的交集上。

那时,《北京青年报》举办了一个名为“新闻行动”的征文比赛,内容不限。因为当时计算机行业的发展正在成为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项立刚在一年内针对IT行业投了很多篇稿件,其中多篇有见地的文章先后见报。比赛每个季度都会推选一篇最好的文章,作者将获得“燕京大写手”的称号。项立刚荣膺此奖,还喝了赞助企业一年的免费啤酒。

至今还有两篇文章让项立刚念念不忘,也锤炼了他的信心:当年,深蓝和卡斯帕罗夫的人机“世纪之战”,炒作得可谓沸沸扬扬,甚至将其标榜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可项立刚冷静旁观,觉得深蓝计算机只是一部小型机,运算速度并不快,只是输入了很多的棋谱,本身没有学习能力。这个事件本身也并不具有所谓革命性,顶多算是IBM一次成功的公关事件。当时CCTV有5个节目包括《实话实说》都要做相关的题目,项立刚就写了一篇文章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并寄给了崔永元,后来,《实话实说》到底没有做这个节目。这件事给了项立刚莫大的信心:不要轻易被社会的普遍观点所左右,要有自己的分析,要坚持走自己认为正确的路。

项立刚逐渐开始写一些行业分析文章。“北大方正当时号称软件之父,我却发现它中间有很多问题。就写了一篇文章《给北大方正提个醒》(刊登时被改为《北大方正应该更换新的界面》),被《南方周末》刊载出来。方正的人找来,说要起诉我,我挺害怕,因为没经历过这些事。谁知过了两周,王选亲自给我写了一封信,说他把我的文章复印了一份在高层中传递,他们认真讨论了我提到的问题。王选的这种科学态度让我很敬佩。王选去世以后,我把这封信捐给了王选纪念馆。”

逐步确立信心后,项立刚也终于寻觅到了他最想得到的发展机会。他发现,IT行业当时比较有影响的行业媒体是《计算机世界》和《计算机报》,可承载的都是比较专业的内容。而众多的菜鸟级学习者,希望看到的是从开机开始的每一个步骤,做这件事情而且做得比较好的只有《电脑报》和《电脑爱好者》,空间还很大。“于是,我就动员我的兄弟们,撺掇出版社领导办了一本电脑普及类杂志——《学电脑》。”项立刚无限回味地说,“这个杂志现在还有,不过没那么火了。”对于开始涉猎IT媒体的项立刚来说,一切才刚刚上路。

“放卫星”:

把《通信世界》做成通信行业最大的杂志

《学电脑》创刊后不久,“不安分”的项立刚又开始动心思了。“我将媒体进行了一个大致的分类,第一种是机关报,具有政府背景,例如《人民邮电报》;第二种是专业技术类媒体,例如《微电脑世界》《软件世界》等等;第三种是大众读物,例如《电脑报》。但当时我认为最有前途的是综合性行业媒体,如《中国计算机报》《计算机世界》,因为它们把人们对这个行业所需要了解的各种信息都整合在了一起。”

1998年,中国的通信行业走向开放,正是需要高质量的综合性行业媒体的时候。项立刚笑道,“于是,我就抄袭概念,决心创办一个通信行业的《计算机世界》,名字也定了,就叫《通信世界》。”

可是,出版社对他的构想并不是很支持,特别是由他这样一个通信行业的“门外汉”来领衔,更是没有信心,原先1000万的投资降到不足300万。项立刚就这样办起了《通信世界》。

招兵买马,来的也是一拨行业外的大学生,这样一群“草头兵”,面对的又是一个技术更新瞬息万变、技术壁垒林立的行业。项立刚给他的“青年军”开了个会,“我们会把《通信世界》做成通信行业最大的杂志!”

看着年轻人迷茫和质疑的面容,项立刚循循善诱:“你们都上过大学,都知道在大学里的专业课程真正能教给你的有多少东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就算在北邮、南邮读了四年本科,有几个人敢说自己真正弄懂了通信。其实,我们从零起步,把你的工作和学习整合起来,努力三年,你就会发现你已经是通信专业的硕士水准了。”

项立刚的话绝不是放卫星,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在他步入这个行业不到五六年的时间里,除了到中国科技大学考了一个计算机专业研修班(因为算法之类的课程无法跟上,最终没有毕业),他根本没有受过通信专业的教育。然而,此时的他已经被聘为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的兼职教授了。

“永远不要质疑你所学的东西有没有用。我曾经觉得学会计纯属浪费时光,可当我开始管理一个媒体的时候,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就必须了解经济数据,了解收入、利润率,这都是会计专业教会我的。我读文艺学的时候,这种纯文学理论的学习教会了我分析、归纳、演绎,你要从许多被打乱的东西里提炼、升华、使之条理化,挖掘出有价值的东西,这无疑是从事任何行业都需要的能力。”

《通信世界》从2000年创刊时的默默无闻,到成为通信业的权威媒体只用了两三年的时间,项立刚兑现了他的诺言。

转眼又是一个七年,项立刚又一次看到了成绩背后的隐忧。“作为一个行业媒体来说,传达信息要快,要有海量的信息,有方便的查询功能,但所有这些东西恰恰是网络媒体的优势,是纸媒的短板。而且,杂志社的体制问题,常常使我不能抓住一些机会。”于是,项立刚再次萌生去意,而且这一次是决心独立创业——要做通信行业最好的网站。

飞象网:通信人每天必上的网站

2006年,项立刚离开出版社,创办了飞象网。

当你在搜索引擎里输入“飞象网”三个字时,一句标语映入眼帘——通信人每天必上的网站!这就是项立刚的目标和信心。运用“商业模式决定论”,项立刚将下一个大的机会定位在了3G上。

“创业是否成功是由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决定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媒体的商业模式是一个间接收费的模式,没有竞争力的模式。发行是否赔本,完全依赖于广告的多少。而能否拉来广告,决定因素太多,太不稳定。央视集中了中国所有优质的媒体资源,可收入不超过100个亿,只相当于华为的十二分之一,中国移动的几十分之一。报纸就更不用说了,好的也就十几个亿,互联网领域目前最好的腾讯70多个亿,还是和通信业没法儿比。为什么?就是由商业模式决定的。”

项立刚认为,与依赖广告不同,电信行业是可以直接收费的。比如说,互联网的电子邮件非常有价值,现代社会离开它已经无法正常工作了,承载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可电子邮件一年的收益不到5个亿。“再看短信,你说他承载的信息多不多?七十个字,贵不贵呢?很贵,一毛钱一条。你爱发不发,发了就收钱,一年500个亿。3G的到来,会给通信行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互联网是美国人引导的,可它的模式很容易被复制,搜狐抄雅虎,腾讯抄ICQ,都很成功,但我们仍然只能亦步亦趋地跟随。到了3G时代就不一样了,中国是全世界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拥有最好的电信网络。而且,手机使用习惯也由于国家民俗不同而有所区别,欧洲人下班就把手机关了,也不爱用,就算你是领导,下班时也不能给员工打电话。人又特别少,找不到几个超过100万人的城市。反观我们,人口密度大,都挤在一起,手机使用频率高。现在的手机用户是6.5亿,疯狂地在用。中国最活跃的手机上网用户在东莞,为什么?因为那里的商务交流最需要手机,特别是聚集的大量农民工,要用手机来求职找工作。未来,3G业务一定会有巨大的潜力。”

做会计、学文学、办杂志、建网站,项立刚自由切换在各个行业和职位之间,用他自己的话说,“玩的就是综合能力”,“不管是柳传志,还是任正非,他们都不是技术出身,也不懂这些技术程序的细节,可他们对技术的走向和发展机会却了如指掌。可以说,创业要成功并且长盛不衰,不仅要做经营管理的专家,还必须是商务资本运作的专家,甚至必须是一个思想家、哲学家,始终要把全世界放在自己的视野里,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有大的作为。”

猜你喜欢

项立刚
明年将有两千元的5G手机面市
换脸软件ZAO引发多种担忧
5G时代,Wi-Fi将被取代?
5G会危害健康吗?专家:没根据
5G时代,Wi-Fi将被取代?
中国手机厂商反对美芯片企业合并
苹果可穿戴设备反超小米重回榜首
外媒炒作中国二维码技术依赖日本
对市民关于联通光纤改造的疑问:专家这样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