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营养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研究进展

2009-09-08关凤春王善春赵礼才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09年7期
关键词:单施菌肥化肥

关凤春 王善春 赵礼才

土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作物生长的重要营养源泉,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土壤养分转化循环、系统稳定性和抗干扰以及土壤可持续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为了进一步探讨土壤菌群不同数量条件下对作物产量的差异性,本试验应用目前市场上比较畅销的生物菌剂,对土壤微生物进行不同数量处理,研究其对大豆产量性状和生物性状带来的影响,以期为土壤的合理利用和大豆的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作物及品种:大豆;品种:黑农38

1.2供试菌剂及产品介绍:北京EM生物菌肥,它是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研究开发出来的,它是将厌氧和好氧的10属80余种有益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群、光合成细菌群、发酵丝状菌群、革兰氏阳性放线菌群等,利用特殊技术法将其以活性状态同培养于一体的特殊溶液。

1.3试验设计:试验为正规小区试验,小区随机排列,设四个处理,三次重复,小区面积30平方米,试验小区6行区,肥料运筹,全部作基肥一次施下,其他管理相同。试验处理如下:处理1:猪粪2立方米/亩(发酵)。 处理2:猪粪2立方米/亩+EM6500ml/亩(发酵)。处理 3:复合肥料(13-18-14)16.7公斤/亩作底肥深施。 处理4:猪粪2立方米/亩+EM13000ml/亩(发酵)。

2.试验调查

2.1试验点基本情况

2.1.1试验点的具体地址:舒兰市溪河镇四家村三社关海臣家责任田;

2.1.2土壤类型:冲积土;

2.1.3肥力状况:中等;

2.1.4前茬作物:玉米;

2.1.5土壤养分状况(数据由舒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有机质:26.5g/kg ,PH值:6.8,碱解N:130mg/kg,有效P:15mg/kg ,有效K:120mg/kg ;

2.1.6保苗密度:1.33万株/亩。

2.2重要农事记载:

2.2.1基肥在5月11日施入;

2.2.2播种在5月11日;

2.2.3出苗期在5月15日;

2.2.4土壤封闭处理除草在5月11日进行;

2.2.5化学药剂喷雾防治大豆蚜虫在6月15日进行;

2.2.6进行敌敌畏熏蒸防治大豆食心虫在8月15日进行;

2.2.7整个生育期内没有重大自然災害发生。

2.3试验作物性状调查

3.收获与考种

3.1收获:

3.1.1收获前去掉两侧边行各1行及小区两端各去掉1米为收获区。

3.1.2在收获区内选择有代表性的10平方米,全部收获,风干后测定产量,实行单打单收。

3.2考种:

3.2.1均匀风干后脱粒、考种;

3.2.2每个小区分别进行考种。

4.结论与分析

4.1长势: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EM明显促进了大豆的生长,在株高、茎粗、分枝数和结荚数等都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这种促进作用从苗期生长显露并一直持续到成熟期,处理4生长量比单施有机肥增加6.8%,比单施化肥增加7.6%。

4.2产量:加生物菌肥后,大豆产量比单施有机肥和单施化肥增产,且随着菌肥数量增加而增加。处理4比单施化肥增产10.3%,比单施有机肥增产7.8%,统计分析均达极显著水平;比处理2菌肥减半增产2.9%,统计分析达显著水平。因此可以得出,土壤微生物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与作物产量呈线性正相关。

4.3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在收获前手触或脚踏施用EM的小区均比未施EM的小区有明显的疏松感,显而易见效果是十分明显的。生物菌肥+有机肥使容重降低,通气孔隙和大粒径微团聚体增加,土壤疏松,从而改善了土壤环境,为作物更好地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条件。

4.4微生物的作用重在累积效应,如能长此以往,坚持下去,少则三四年,长则五六年以后,就能克服现今人们在增肥地力上单纯依赖化肥或秸秆加化肥(特别是秸秆加氮肥)的缺陷,加上相应农业配套措施,就能步入良性循环,使地变成越种越肥,产量愈种愈高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一条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净化环境、造福人类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单施菌肥化肥
硅和硒对镉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复合微生物菌肥在草莓上的肥效试验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石灰、腐植酸单施及复配对污染土壤铅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化肥减施间种绿肥对茶园土壤肥力及产量的影响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菌肥施用注意四问题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
百泰微生物菌肥在番茄上的肥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