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莴苣栽培技术

2009-09-08邬崇英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09年7期
关键词:叶用茎部莴苣

邬崇英

莴苣有叶用莴苣和茎用莴苣两种。前者宜生食,故名生菜;后者又名莴笋,可生食、熟食、腌渍及干制。莴苣为菊科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原产地中海沿岸,喜欢冷凉湿润的气候,是华南地区冬春季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近年来,由于采用遮光网覆盖保护栽培,再加上选育和引进了一些耐热品种,基本上可全年生产。

1.生物学特征特性

莴苣根系浅而密,多分布在20厘米~30厘米土层内。苗期叶片互生于短缩茎上,叶用莴苣叶片数量多而大,以叶片或叶球供食,茎用莴苣随着植株旺盛生长,短缩茎逐渐伸长和膨大,花芽分化后,茎叶继续扩展,形成粗壮的肉质茎。莴苣头状花序,花黄色,每一花序有花20朵左右,自花授粉,有时也会发生异花授粉。瘦果,果褐或银白色,附有冠毛。

莴苣种子在4度时可以发芽,15度~20度只需 3~4天就可发芽,30度以上发芽受阻,高温期间播种需浸种和低温催芽。

苗期最适温度为12度~20度,短期可耐-5度—-6度的低温,茎叶生长时以11度~18度最为适宜。如果日平均温度达24度以上,夜温长期在19度以上,易引起未熟抽薹,笋茎细长,失去商品价值。如地表温度达40度时茎部会被灼伤而死苗。莴苣随着植株长大,其抗寒力逐渐减弱,抽薹后受冻,茎肉软绵、糠心,不易食用。

2.品种选择

莴苣根据叶片的形状可分尖叶、尖圆叶、圆叶三类。每一类中根据成熟的早迟又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品种。早熟品种生长期短,茎伸长速度快,细小,抽薹早。晚熟品种生长期长,茎伸长速度慢,粗大,抽薹晚。因此,栽培时可根据不同目的选用适当的品种。

3.栽培技术

3.1育苗

莴苣都先育苗后再定植大田。早熟和中熟品种露地育苗的一般在10月上、中旬播种,晚熟品种露地育苗的一般在11月份播种,如果利用小环棚育苗的,可在冬至前播种。育苗地要精细,每667平方米秧地播种子150克,可供大田2000平方米之用。播种后稍镇压,适当浇水,在正常天气下,7天左右即出苗。齐苗后进行间苗,防止徒长。以后根据天气和幼苗生长情况浇水和施肥1~2次。

3.2培育壮苗

莴笋都行育苗移植。苗床选择保肥保水力强,疏松肥沃的壤土,先施氮肥翻地作基肥。每分苗地播种量100-150克,可栽二亩。播种后盖细土一层,再覆草片保湿,经7-8天露芽后,去除草片,追肥2-3次,每分地施尿素0.5-1公斤,子叶平展及1-2片真叶时各间苗一次,移植前一星期浇送嫁肥,每分地尿素0.5-1公斤,拔苗前一天淋水,避免拔苗伤根。大小苗分开定植,便于大田管理。

3.3整地施肥,合理密植

莴笋需肥量大,要选择保肥力强疏松壤土,亩施厩肥或垃圾3000-4000公斤为基肥,翻地后作成1.6米畦面。栽植密度依品种与季节而异。早熟种,行株距为18-23厘米见方;晚熟种25-30厘米见方。

3.4管理

春莴笋以苗越冬,前期生长缓慢,需肥量少,栽后浇一次肥,如实行间套作不能施基肥时,年内应增施1-2次肥,结合中耕疏土,促使根系生长。冬前要控制肥水,避免徒长,增强耐寒力,安全过冬。

开春后,茎叶迅速生长,进入莲座期后,及时中耕松土,提高土温,结合追肥一次。植株封行后茎部肥大加速,需肥量多,重施2-3次追肥,保证茎部膨大。施肥不能过迟,以免造成茎部开裂。

3.5病害防治

莴苣的主要病虫害,有霜霉病、菌核病、斑枯病及蚜虫等。霜霉病、斑枯病的防治方法,是适当控制栽植密度,防止田间积水,采用和茄科或十字花科蔬菜轮作,摘除老叶病叶销毁或深埋。药物防治可喷洒1 1 (150~200)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1 500液,每隔10~14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

菌核病的防治是,在播种前用1 10的食盐水漂去混在种子中的菌核。在生长期中应拔除病株清除枯老叶片集中烧毁,避免菌核遗留在田中。

4.采收留种

叶用莴苣在叶部充分长大或结球坚实时便可采收,一般每亩(1亩=667平方米)产500公斤~750公斤。茎用莴苣一般在茎部膨大、茎高30余厘米、茎顶端与最高叶片尖端相爭时采收。早熟品种在4月中下旬可以采收,每亩(1亩=667平方米)可收900公斤~1000公斤。晚熟品种最迟可延至 6月上旬收获,每亩(1亩=667平方米)可收1500公斤~2000公斤;加工用的晚熟品种可收2500公斤~3000公斤。秋高笋在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采收,一般每亩(1亩=667平方米)可收1000公斤,高产的可达2000公斤~2500公斤。

留种的栽培技术基本上与春莴苣大田栽培技术相同。春季盛产期进行片选,除去不符合该品种的植株,并使行株距加大至33厘米见方。间苗后要施肥,促使花茎生长分枝,5~6月间酌量除去下部分枝,并设立支柱。花期可延续两个月以上,待大部分种子成熟时整株割下,暴晒数天后援下种子,经风选除去瘪子、冠毛及其他枝叶碎片后,贮藏各用。

猜你喜欢

叶用茎部莴苣
为什么有落叶
秋日野餐会
萘乙酸和6—苄基腺嘌呤对绿豆茎部生长的影响
不同铵硝配比对叶用莴苣生长及氮磷钾养分积累的影响
叶用莴苣耐热品种筛选
叶用芥菜盐渍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分析
苏秀1号叶用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