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农安县玉米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措施

2009-09-08马凤华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09年7期
关键词:农安县整地玉米

马凤华

农安县地处吉林省中部,东西宽98公里,南北长115公里,幅员面积5400平方公里。全县耕地面积535万亩,土壤资源丰富,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同时分布有黑土、草甸土、新积土、风沙土、盐土、碱土、沼泽土、泥炭土、水稻土等。玉米是播種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350万亩左右。1990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15.7亿公斤,进入全国十大产粮县行列;199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0.25亿公斤,成为全国第一产粮大县;1998年突破25亿公斤,达到25.6亿公斤,居全国产粮大县首位,2008年全县粮食产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达到27.8亿公斤,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

农安县的粮食生产虽然发展很快,但农业生产的基础仍然很薄弱,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仍然很大。就种植业方面来讲,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薄弱。农安县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气候性灾害和生物性灾害。气候性灾害主要是干旱、低温、大风、内涝、冰雹、早霜等,气候条件基本上左右着农安县的农作物产量,丰欠年之间产量变化幅度较大。如1988年全县粮豆总产达到19.8亿斤,1989年受灾减产,全县粮豆总产下降到15.6亿斤,减产幅度为21.2%;1999年全县粮豆总产为45亿斤,2000年受灾减产,全县粮豆总产下降到25.6亿斤,减产幅度为43.1%。2007年,农安县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旱灾,致使大部农作物减产以至绝收。生物性灾害主要是病害和虫害,建国以来曾发生过蝗虫、玉米螟、玉米斑病等严重的病虫危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是耕地地力出现下降趋势。近20年来,由于农家肥投入数量锐减,单位面积产量大幅上升,土壤肥力消耗过大;大型拖拉机保有量下降,现有大型农机具利用率不高,能够实现深翻的耕地极少,致使耕地土壤犁底层上移增厚,耕作层变浅,土壤容重增加,降低了土壤保水保肥的性能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据2005年耕地地力调查结果,目前农安县耕地土壤的耕层厚度15-17cm,较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减少了5cm以上,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日趋恶劣,耕地质量在下降。

三是农业生态环境依然很脆弱。农安县处在从吉林中部半湿润偏旱区向西部偏旱区的过渡地带,降雨偏少,地下水储量不足,水资源贫乏仍然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子之一,加之目前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够完善,因此种植业生产依然处在“雨养”状态之下。

四是农业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应用还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由于受到经费严重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困扰,影响了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应用。如培肥地力技术、生物防治病虫、草害技术、配方施肥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等,或推广面积不大,或难以持久。

针对目前种植业生产中存在的各种不利因素,各级政府和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从工作上、技术上加大力度,确保玉米生产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提高玉米的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一、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的工作措施

(一)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沃土工程、植保工程等项目,强化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和截留自然降水,不断提高玉米抵御旱灾的能力。同时要加强土壤肥力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建立机械深松、培肥地力的长效机制,为玉米生产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提高玉米生产能力。

(二)强化防灾减灾措施。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生物灾害给玉米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建立科学的预报和防治机制,降低早霜、低温、病虫、杂草给玉米生产带来的损失,减少自然风险。

(三)推进玉米生产的机械化进程。逐步扩大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示范推广机械深松整地技术、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机械施肥、施药及收获技术。增加田间机械作业马力,提高耕翻质量,打破犁底层,加厚耕层。

(四)加强良种推广补贴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政策支持体系。扩大良种补贴范围,实现良种补贴和良法相挂钩、良种补贴和产业化相衔接,同时实施重大技术推广补贴政策。

(五)开展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开展玉米高产创建活动,挖掘不同规模的高产典型,将品种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高产创建的有功单位和个人实施奖励,从而提高技术到位率和贡献率。

(六)增强农业科技推广实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特别是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单位要加大资金投放力度,增强技术推广实力,使其更好地发挥纽带桥梁作用。

二、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的技术措施

结合农安实际,紧紧围绕“一增四改”关键技术措施,集成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

(一)技术路线

选用中晚熟耐密、高产抗病优良玉米品种,实行种子包衣,通过精细整地,抗旱播种,化学除草,化控技术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适时晚收等综合措施,实现玉米增产、提质、增效。

(二)技术集成

1.推广应用高产优质玉米品种

根据农安县玉米生产实际,以提高玉米产量,降低玉米水分,提高玉米品质为中心,示范推广产量高,品质好,性状稳定的中晚熟耐密优良玉米品种如郑单958、先玉335、益丰29、华邦968、军单8等。

2.种子包衣

种子包衣是防治地下害虫,苗期病害及丝黑穗病的有效措施。目前种衣剂种类很多,要尽量选用“双抗型”(抗病、抗虫)的种衣剂,不要使用成份单一或有效成份不足的种衣剂。

3.精细整地,重施底肥

提倡秋灭茬、秋整地,不能进行秋整地的要抓住早春土壤化冻的有利时机,及时灭茬整地,采用三犁整地方式进行顶浆打垅,结合整地,将底化肥深施垅底,同时镇压保墒。

4.抗旱播种

由于农安县十年九春旱,因此要以坐水播种为核心。播种前进行晒种、选种、浸种催芽和种子包衣。根据气温变化和土壤墒情确定播种时期和播种方法。一般情况下,当土壤5cm深处的温度稳定通过8℃,土壤含水量在20%左右时,即可开犁播种。由于近几年春季低温、干旱、少雨,加之目前中晚熟耐密品种较多,种植过早容易出现早衰,因此可视天气和土壤情况适当延期播种,一般在4月25日开始播种,最迟不要晚于5月5日播完。当土壤墒情不足18%或降水偏少时一定要坐水种,做到机械豁沟、施肥、浇水、点种、覆土一次完成,播后1~2天适时镇压,不宜播完随后镇压,以免压实,影响出苗。

5.合理密植

适当增加中晚熟耐密品种的播种密度,亩保苗达到4000~4500株。

6.测土配方施肥

扩大测土配方施肥的覆盖面,根据测土结果合理施用化学肥料。在肥料施用上做到农肥化肥相结合,氮磷钾肥料与锌肥相结合,底肥、口肥、追肥相结合。

7.化学除草

根据降水和土壤水分状况选择化学除草方式,播种后降水充足、土壤水分状况良好,可采用苗前土壤封闭。播种后干旱少雨,要采用茎叶触杀方式除草。在选用茎叶杀草时一定要在玉米3叶后5叶以前进行,过早或过晚都易产生药害。化学除草与人工除草要有机结合起来。

8.铲前深松,适时间苗、定苗

为了增加地温,促进幼苗早生快发,必须做好铲前深松。深松时间最好在玉米展开2~3片叶时进行。玉米3~4片叶间苗,4~5片叶定苗。定苗时间宜早不宜迟。在保证单位面积株数的情况下,可不均匀留苗、要留大苗、壮苗。从而提高玉米田间整齐度,降低田间空杆率和小穗株率。

9.适时追肥

追肥要本着早追、多追、深追的原则。采用垄沟深追肥的方式追两次肥,第一次在拔节前,每公顷追尿素150~200公斤;第二次在大喇叭口期,每公顷追尿素200~250公斤。

10.适时化控

由于目前种植中晚熟耐密品种的较多,为防止倒伏,降低穗位,要适时应用化控技术,在玉米9~12叶时喷施“玉黄金”,或应用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

11.病虫害防治

及时防治花白苗、粗缩病、玉米大小斑病、旋心虫、蚜虫和玉米螟,做到以防为主。

12.促早熟

采用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放秋垄、站秆扒皮晒、隔行去雄、掰小棒、打底叶等措施促进玉米提早成熟,提高玉米产量,降低水分,提高质量。

13.适时收获,庭院降水

适时收获能使作物获得最高产量和最佳品质。收获过早,不仅造成减产,而且籽粒含水量高,晾晒时间延长,堆积过大时易造成捂堆,收获过晚,往往造成茎杆折断,果穗触地霉烂,也拖延秋翻灭茬。要根据气候变化情况适期收获,收获后及时进行庭院降水。

14.分级贮藏、加工、销售

收获后要分级贮藏、加工和销售,减少混等混级现象,提高商品玉米等级,增加收入。

猜你喜欢

农安县整地玉米
收玉米啦!
农安县永安乡初级中学
农安县永安乡初级中学
浅谈造林穴状整地
我省深松整地将实施精准补助
行虽微小 爱心乃大:农安县关工委主任王满昌关心下一代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