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体育对民族体育的传承

2009-09-07邱志钊

体育教学 2009年7期
关键词:长绳跳绳民族

辽宁省特级教师邱志钊:民族体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当我们思考中国民族体育前景的时候,我们不能忽略重要的传承渠道——学校体育的特殊作用。目前。国家很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说明这是民族的底蕴。但是学校还没有系统地传承民族体育文化,这是教育的损失,也是民族的遗憾。民族体育是古老的,同时也是广泛的,是融入生活的标志,应该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来加深民族文化印象,使之得到传承与延续。民族体育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锻炼方式,更是一种人文关怀,一种对健康身体进行关爱的态度和理念,让学生在喜欢民族体育的同时,来提升它的价值;在获取快乐的同时,得到身心健康,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民族体育的阳光。

一、传承民族体育文化的价值

我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它长期根植于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为人民所喜爱,它具有独特的强身健体、养生保健的功效和教育性,这是一笔文化的财富,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点古人早已明白,但我们却要艰难地重新认识,以前人们对民族体育文化感受不是很深,是因为人们没有真正知道民族文化是怎么回事,更不用说它的历史和文化教育内涵了。所以,重视民族体育研究和开发,就是尊重对民族体育锻炼习惯的连续性,将优秀的民族体育活动融入学校体育之中,就可以极大提高这种教育的可行性、实用性和感染力。另外,民族体育是全民健身的有效手段,带有民族性和普及性。例如:早上起床到公园,看到人们大都是利用民族体育进行身体锻炼,这种以身体活动为表现形式的体育,不但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而且早已在人们心目中打下深刻的烙印。将此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不仅可以充实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有效增强学生体质,还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培养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这才是教育的核心价值。

二、学校是传承民族体育的主渠道

学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要充分发挥学校载体之优势,旨在弘扬民族体育文化,使学生掌握健身知识和方法,为培养终身体育能力奠定基础,促进学校体育的科学发展。现代学生是中国文化的传人,他们必须要懂得接受我们民族的固有文化。学校是开展民族体育运动的主渠道,要让民族体育运动融入学生健康生活中,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选择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终身锻炼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传承国土文化提供经验的绝佳选择,是丰富课程发展的契机。

对于民族体育之所以亟待保护与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漠视与文化传承的断层密切相关。如今“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这是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决策。为此将民族文化作为课程资源,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民族体育运动,以实现学生积极参与运动,掌握良好的运动技能,提高其社会适应性和身心健康水平的目的。对此,必须培养传人,就学校教育而言寻找非遗产的传承人,那就是体育教师,让他们重视收集、挖掘、加工、创新与发展,将民族体育文化继承下来,将我国的民族体育技艺传承下去,使之成为中国文化的积蓄。

三、融入民族体育学校课程更具活力

我国学校教育中包含着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这不仅是教育目的和要求,也是民族文化本身的特性所要求。学生以民族体育为锻炼内容有很多益处,包括学习民族体育技法、娱乐身心、增强体质、人际交往、促进健康等。一次积极参与民族体育运动的经历将会激发运动兴趣,而运动兴趣又是促使学生坚持参与体育运动的内部动力,掌握民族体育运动的方式、方法和技巧是完成学校体育教学,发展学生体育能力,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思想的基础。民族体育不仅仅是锻炼内容的补充,更是追求健康人生、快乐生活的载体。民族体育融入学校教育,可以改变过去单一排列竞技体育的模式,不再是满足学生简单的体育功能,而倡导民族体育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步入社会后的健身适应和锻炼心态,满足学生今后生活、健康、工作和休闲娱乐等方面的终身体育需求。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我们意识到,选择民族体育不仅是资源开发,更要引导学生继承民族文化,过去学校体育对民族体育融入的欠缺。如今应该利用教育的渠道来聚敛,进行补偿。学校是体育的摇篮,是原始体育形态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成为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标志着古老的原始体育形态已成为学校体育的素材。

四、开发民族体育项目及教学层次

民族体育究竟传承哪些东西,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和教学条件进行选择,为民族体育融入学校体育提供支撑。

(一)开发民族体育项目

1强身健体类

武术是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学校体育标志性教材。包括:武术基本功、武术简单套路(拳术、器械)、简化太极拳、健身术、养生功、气功,各类搏击操、健身操、保健操等。

2娱乐健身类

放风筝、拔河、舞龙(狮)、扭秧歌、跳绳、跳皮筋、跳房子、跳竹竿、踢毽子(毽球、拍毽子)、溜铁环、珍珠球、木球、踩高跷(雪地走)、荡秋千、晃板、藤圈、摔跤、打太平鼓、打尜等。

3快乐游戏类

打口袋、顶竿、打陀螺(抽冰尜)、打冰球、滑冰车、堆雪人、打雪仗、溜冰、拍方宝、抓嘎拉哈、翻花线、打花棍等,还有民族传统体育游戏。

上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凝聚了生活和精神实质,带有浓重的地域文化特点,它是一种体育内容资源,是一种感受和不断创造,主动追求的健康活动。

(二)选择案例“跳绳”教学层次(可按学生基础、掌握程度安排课次)

案例1

教学目标:感觉单摇跳绳时起跳与双手摇绳配合;学会并掌握单人跳绳的方法;创编各种单人跳绳方式,展示跳绳不同玩法,组织跳绳游戏或进行各种跳绳比赛。

内容形式:正、反摇单脚跳,双脚跳;正、反摇交换跳,高抬腿跳。正、反摇前、后踢腿跳;跳绳接力游戏、不同形式的跳绳比赛等。

学习评价:跳绳时上下肢协调配合,动作要自然,上体保持平衡,落地时用前脚掌着地,防止挺腹,一手高,一手低;游戏时要掌握方法,跳绳比赛能理解规则、能创造游戏方式等。

案例2

教学目标:花样跳绳,掌握多种跳绳方式方法,熟练技巧,提高规格。

内容形式:正、反摇跳、互换跳、交叉腿跳、正打腿跳、侧打腿跳。正、反摇编花跳,蹲跳。

学习评价:反摇跳时,摇绳要注意使绳子触地,防止绳摇得过高。兜脚而失败,熟练后将单摇跳组合成联

合动作。

案例3

教学目标:学习双摇跳绳,在熟练掌握单摇跳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动作难度,掌握技巧。

内容形式:正、反摇双脚双摇跳,单脚双摇跳;正、反摇两脚交换跳,编花双摇跳。

学习评价:跳时注意用绳不要太长,短一些为好;上体保持正直,不要过分前倾,两手摇绳,应保持在身前侧方。

案例4

教学目标:学会双人跳绳,提高两人密切配合和协调动作的能力。

内容形式:一人带一人跳、一人带多人跳、钻绳洞、转带、双人外手摇绳带人跳(助摇跳)。

学习评价:被带者要精神集中注意摇绳者的动作,待绳摇到脚下时及时起跳,体会起跳时机。

案例5

教学目标:学习舞绳,提高学生学习舞绳兴趣,发展协调性和灵敏性,掌握舞绳技巧和健身方法。

内容形式:摆绳、持绳摆动结合脚部动作(前后左右走四步、转体、秧歌步等);不同形式的舞绳。

学习评价:使舞绳变得生动有趣,各组能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学习舞绳的兴趣和自觉性。

案例6

教学目标:学会跳长绳技巧。创造研究各种不同形式的跳长绳方法;提高跳长绳能力,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相互配合争取胜利的成功感。

内容形式:原地跳长绳;上活绳(正绳或反绳);集体“8”字跳长绳;快速跳长绳;也可以在长绳中加短绳、跳长绳拍球或拾物等。

学习评价:摇长绳速度要均匀。两个摇绳人配合默契,跳绳者跳绳时机和摇绳者之间能够协同一致,学会摇长绳和如何控制摇长绳频率t注意观察跳绳人的动作和起跳时间,掌握好绳摇过脚下的时间。

案例7

教学目标:学习跳超长绳,提高跳绳兴趣,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内容形式:十字跳长绳、米字跳长绳和跳绳网(可由摇跳一条长绳增至摇二、三、四条长绳)l跑长绳(20~25米超长绳)众人跑跳。

学习评价:进行分组比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跳超长绳的兴趣,展现学生练习积极性和勇于拼博的精神。

案例8

教学目标:学习跳双长绳。掌握技术和技巧,发展灵敏、协调和跳跃能力。

内容形式:两人摇双绳练习(长绳),跳绳人反复体会上绳和下绳(进出法)。

学习评价:上法与上一条反绳一样;可用双脚连续跳,也可以左右脚交换跳。跳绳者能够掌握进绳、出绳和连续跳双长绳的节奏与方法。

案例9

教学目标:组织跳绳游戏;进行各种跳绳比赛;创编各种绳操;展示跳绳不同玩法;采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发展学生合作精神。

内容形式:迎面、曲线和带人接力、过障碍、“闯三关”等游戏。单人、双人、团体不同形式跳法的比赛(定时或达标赛)等。

学习评价:理解游戏规则,能够创造游戏方式、小团体协作,体会成功感觉和勇于拼博的精神。

猜你喜欢

长绳跳绳民族
跳长绳
跳绳的起源
MINORITY REPORT
跳长绳
NO.10 跳绳
激光3D长绳
传承 民族 文化
哭了就会跳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