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特殊需要学生体育教学策略选择与运用(七)

2009-09-07吴燕丹

体育教学 2009年7期
关键词:调整融合体育

吴燕丹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总是会采取各种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本文中所用的策略是一种教学架构,并经由它展现教学功能(选择内容、传达课题、提供进度、反馈与评价)。如何传递教学功能,而非传递内容,才是教学策略的主要焦点。教学策略的选用原则是看他们将内容传递给学习者的方式,以期能有效逸到特别内容的目标;它也反映出教师对学生如何学习,以及什么对他们来说是重要的看法;它们并非课程目标或内容,而是学习程序的选择。体育教学一般多为团体的教学情境,在教学策略选择时,必须注意以适应个人的学习来设计。教师应对下列问题做决定:如何能使内容适合学生不同的需要?不同学生应不应该有不同的内容?谁来决定教学内容?教师或是学生?必须让学生非常清楚他们各自的学习目标,可以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

1融合式特殊体育教学策略对我国学校特殊体育课程的启示

美国学校特殊体育推崇融合理念,融合式特殊体育强调全方位的教育服务传输系统,也需要不同层次的协助与支持,其目标是致力于特殊学生能够融入普通班体育课程。由于障碍的等级、类型不同,因此特殊体育教育的教学策略与原则在提法上与普通体育教学有较大不同。一般采用的教学策略有协同教学、角色扮演、同伴教学、志愿者以及发展性活动设计等等。在特殊体育领域的适应活动,有四种调整领域:器材、规则、环境和教学法。身心障碍者可能会由于行动不便、握力不足、视力或听力不佳、认知功能不佳等原因而需要调整器材,器材调整能使参与者比使用现有的普通器材更能成功,规则调整如减慢比赛节奏、允许更多机会、不采用规则、限制或增加责任等确保每一位参与者都能达到运动期望;环境调整是成功融合身心障碍学生所必须的,通常这些调整不会引起注意,但通过调整环境可以大幅度提升身心障碍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量。可以调整的环境有:缩短距离,增加视力提示、限制噪音、增加活动时间等等,教学方法的调整是最常用的策略。教师在教学中有许多变项可以改变或调整,如口语提示、实际操作示范、身体协作或指示、触摸等等。在融合式体育教学中,强调尽可能让身心障碍学生参与调整策略,并应尽可能提供学生多重选择,有越多的选择,学生在活动中越容易获得成功。另外还有一个重要观点,就是鼓励部分参与和身体协助,使学生朝“常态化”发展,要求教师提供给身心障碍学生与其它同学一样的运动、游戏和休闲活动,如此将确保他们学习终身活动及不同的运动技能。

目前学校特殊体育课程的教学对象是特殊需要学生,在目前的招生政策范围,多为肢体残疾和身体病弱,还有个别学校招收部分盲生。从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普查数据得知,肢体残疾的比例大幅度上升,体育教学的目的同样是为了使这些身体存在障碍的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普通人群,融合式特殊体育的理念和教学策略对我国学校特殊体育课程设计与实施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当然,国外特殊教育的推广有较为健全的法规和良好的公众认同,融合式体育教学一般重点是在中小学,而且涵盖的对象也比较广,因此课程设计以及具体实施,评量等方面都较为细致,教学资源也较为丰富,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体系,我们要完全照搬融合式特殊体育教育的经验在目前是不易操作的,也是不可行的。现阶段普通学校的特殊需要学生的体育教学,还是要以《标准》和《纲要》精神为准则,参考国外特殊体育教育的先进经验,制订出适合于我国国情、适合于学校资源配置、适合于学生现在及将来发展的教学策略与原则,以求得学生生命发展的最大值。

2学校特殊体育课程的教学策略选择

身体练习障碍学生通过适当的体育活动的调适,身心将得到很大改善,这在国内外很多研究中都已得到证明。作为课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首先,必须了解身体障碍的情况,来决定可能的调整方法,之后用这些调整的方法与医生沟通,取得医生的认可,最后,发展已调整的计划,并加以评估,这是一个成功的特殊体育课程教学所必备的条件。

目前针对体育课程的学习经验所设计的七大教学策略已被界定如下:(1)互动教学j(2)场地教学。(3)同僚教学;(4)合作学习,(5)自我指导策略,(6)认知策略,(7)协同教学。这七种策略不具包含性,也不纯粹以策略的形式出现在课程中,许多是可以在课程中针对不同的学习经验混合运用的。针对特殊体育课程的特点,我们重点选用四种教学策略,并通过表1分析选择这四个策略的理由。

这四大策略,在普通体育教学中也常常被采纳,在运用于特殊体育课程时,还要根据课程的要求在教学中做相应调整,之所以选择这四种教学策略,是因为它基本符合现阶段特殊体育课程的总体需求,另外三种教学策略,并不是完全不适合调适性体育课程,例如同僚教学,就是融合式特殊体育极力推崇的一种方式。当然。同僚教学最大的优点是它能达到个别化教学的目的,但对教学条件要求相当高,它要求一对一教学,而且同僚必须接受过正规训练,所以在现阶段我们运用这种策略对大多数学校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教学策略的选择,包括内容本身、学生特点、教学目标以及教师的教学风格等等,每种策略均有其特色,无论采用何种策略。只要能创造一种使师生有成就感的课堂气氛,就应认为是成功的策略。

3课堂教学策略运用的技巧——案例介绍

特殊体育课程与普通体育教学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备准确选择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和技巧。没有任何一种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学生,更何况是个体差异极大的特殊需要学生。课堂教学最能考量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以及运用教学策略的能力。要达成每次课的认知、技能,情感三个领域的目标,需要教师、志愿者和学生的多方努力。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班级,应该优先考虑如何运用策略加强沟通和交流,促进对自我和他人的正向情绪,培养对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的兴趣。

例如理论教学我们采用了正反方答辩的形式,就“体育——指向每一个人的生命关怀”这个主题进行了辩论赛,所有同学都进行了认真的准备,还有同学准备了课件,主持人也是由班级中同学担任,教师、志愿者和合作教师全部作为嘉宾参加,每个人都阐述了自己对体育的理解和感悟,气氛非常热烈感人。这堂课后的备忘录上,有一位同学谈了自己的感想:“xx同学(小儿麻痹症)阐述观点‘体育重要的是亲历亲为时很感动我,我真的被他触动了!希望他继续和我们一起笑对生活,坚强乐观l”还有一次课正好在中国传统的端午节,教师买了很多粽子,和同学上完课后一起过节,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很多同学在备忘录上都提到这件事,令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游泳课也是调适性体育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水中这种特殊环境中培养人际的信任和互助是很好的途径。要求会游的同学一对一帮助不会游的同学,有身体原因不能游的同学还必须分类,可以下水的分一组,教师传授水中健身的方法,不能下水的由志愿者和合作教师安排岸上练习。很多学生对游泳课的感受非常深:“从水中浮起的那一刻,感觉到我也能学会游泳,好棒哦!”“终于将半只脚蹬进游泳者的世界了。我不再是个旱鸭子了!”所有这些温暖、成就、乐趣、自信,将潜移默化在学生的认知和行为之中,将对他们的体育观念和态度的转变起到很大的作用。

4结语

要想让体育活动深入到每一个特殊需要学生的生活世界,有赖于配套课程的支持、教师的执教能力以及社会的支持,这已经从特殊教育发展较快的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经验中得到启示,只有全社会的力量动员起来。而且所有各学段体育教师都具备普通学校体育和特殊体育两方面的执教能力和知识素养,特殊需要学生的特殊需要才能够真正被关注,才能够通过体育课程的渠道向广大师生传播,这是关怀、平等的特殊体育教育向纵深发展的前提和必需。

猜你喜欢

调整融合体育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工位大调整
破次元
融椅
股指震荡调整 创投概念兴起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我们的“体育梦”
18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