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机背景下新能源经济发展新动向及启示

2009-09-05杨美英

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 2009年6期
关键词:能源供应新能源能源

江 凯 鄢 斗 颜 蕾 杨美英

当前全球新能源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在全球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方面,新能源发展呈现一些新动向。随着金融危机对各国产业冲击程度日益加深,各国对新能源利用商业化及产业联动意识逐渐增强,新能源发展必将受到高度重视,以及各国必将在短期内制定新一轮新能源发展规划。本文从全球新能源发展动向出发,分析了新能源发展结构变化和全球布局,归纳总结了危机背景下新能源发展新趋势,为我国今后新能源发展提供借鉴。

在化石能源稀缺和价格长期剧烈波动共同影响下,发达经济体率先进入新能源开发利用并引领世界,当前全球新能源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在全球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方面。新能源发展呈现一些新动向,新能源增长速度和所占比率均出现不同程度上升,并呈现加速上升的态势。随着金融危机对各国产业冲击程度日益加深,各国对新能源利用商业化及产业联动意识逐渐增强,新能源发展必将受到高度重视。各国必将在短期内制定新一轮新能源发展规划。

一新能源发展结构和全球布局

(1)新能源供应量增长速度快于传统能源

在全球能源供应以石油、煤炭、天然气为主的大背景下。近年来石油价格剧烈波动导致石油供应量占能源供应总量比例快速下降,煤炭、天然气、新能源所占比例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尤其是新能源所占比例大幅上涨,但是新能源所占份额仍然较低(见图1)。从全球主要能源供应量增长来看,新能源供应量增长快于能源供应总量,且增幅呈上升趋势,2006年新能源供应增速比全球能源供应总量快0.54个百分点,而1971~2004年间新能源供应平均年度增速仅比全球能源供应总量快0.1个百分点。从全球能源供应结构(见图2)来看,在1973~2006年的23年间,石油供应量占比下降了11.7个百分点;新能源占比上涨了5.7个百分点,分别比石油、煤炭、天然气占比高出17.4、4.2、1.2个百分点;但是,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所占份额仍然较低,2006年新能源供应量所占份额分别比石油、煤炭、天然气低15.3、6.9和1.4个百分点。

(2)新能源各具体形式所占份额及增长情况不同

从新能源自身发展历程来看,新能源供应量增速总体上有所加快,尤其是可再生能源中风能、太阳能供应量增速明显加快。2006年新能源供应增速比其1971~2004年间平均年度增速快0.91个百分点,新能源中的可再生能源供应量比其1971~2004年间平均年度增速高出2个百分点(见图3)。在新能源构成比例中,新能源中各能源所占份额参差不齐,核能和CWR(生物质能和有机废弃物的总称)在新能源中所占比例较高,而水能和OES(以风能、太

阳能、地热能为代表的新型能源简称“OES”)占比较低。从新能源各具体形式增长情况来看,各自增速参差不齐,OES比水能、CRW增长要快,2006年OES供应量增速分别比水能、CRW高出14.9、13.4个百分点(见图4)。

(3)能源消费结构中新能源占比有所上升

在全球能源最终消费结构中,新能源消耗总量约为石油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在所有能源消费中位居第三位。虽然2006年新能源占能源最终消费比重约为16.3%,比1973年上升了1.5个百分点。但是在全球电力供应中,新能源发电量占总发量份额居第二位。新能源、煤炭、天然气、石油发电量占总发量比例分别为33.1%、41%、20.1%和5.8%,在1973~2006年的23年间,新能源发电量在总发量中占比上升了8.2个百分点,分别比石油、煤炭、天然气高出27.1、5.5和0.2个百分点(见图5)。在新能源发电中,核能和水能发电量较大,分别占全球总发电量的14.8%和16%;核能发电量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水能发电,在23年间核能发电比重提高11.5个百分点,而水能发电比重下降了5个百分点(见表1)。

(4)新能源开发主要由发达经济体主导

由于各主要经济体的能源结构、资源结构和发展阶段不同,新能源开发主要由发达经济体主导,由于新能源各具体形式有所不同(见表3),各国在开发新能源方面的重点和优先顺序也表现出不同(见图6)。美国不仅农业竞争力较强,而且大面积实行税收优惠措施鼓励生产者和消费者使用生物乙醇,成为世界上第二大乙醇燃料消费生产国。日本由于能源稀缺,大部分能源都是通过国际进口。其能源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大幅度提高太阳能和风

能比例,目标是2030年以前要把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扶植成商业产值达3万亿日元的支柱产业之一。德国主要是风能和太阳能的发展,在风能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面,均位于世界前列。法国尤为重视核能的开发利用,核电生产量所占份额高于其电力生产总量的70%。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在部分新能源领域进入世界前列,比如,我国在太阳能热水器和沼气方面已位列世界第一;巴西凭借土地面积大和农业发展较快,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在过去的30年中巴西一直是乙醇燃料的世界领导者。

二新能源发展新动向和趋势

(1)新能源发展作为应对经济危机的有效手段

如果说前几年新能源还处在各国的远景规划之中,其发展速度处于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那么最近几年随着全球经济形式的极度波动,新能源已被提到了一种战略性的地位。当前各国新能源发展的力度大大提升,新能源已成为全球经济危机的必要选择。美国2009年的经济刺激方案中,关于能源领域的资金比例就达到整个资金计划的5%;英国近期推出绿色振兴计划,保证英国政府将进一步提供的贷款多达10亿英镑,资助研制环保型汽车的发展。各国在经济危机如此严峻的情况下仍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新能源领域的研发,凸现了其产业调整的思路,即通过新能源将经济发展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进行有效结合。

(2)新能源发展从外部约束向自愿发展的方向转变

不难看出,新能源的起步很大程度是基于传统能源危机的冲击。新能源计划推出之初,许多国家和企业都将其视为一种被动的外部约束和要求。但近年来,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使传统能源产业的发展受到限制,新能源领域的正向效应正逐步体现出来,尤其在当前危机下,全球经济的剧烈波动使各国对原有增长模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反思。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企业和个人把新能源视为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认为新能源是继信息技术革命后,人类社会的又一次工业浪潮,将成为人类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的重大契机。这种观念的转变使众多市场主体越来越自觉地参与到这场能源革命的调整过程中来。

(3)主要经济体新能源战略发展目标日渐清晰

受上世纪70年代爆发石油危机刺激,众多市场化国家开始重视新能源研发,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新能源研发和示范性政策,鼓励和促进新能源发展,但是,在以往能源具体规划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德国在风能发电

政策方面,规定不同风速条件下实施不同的电价,这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非常困难。自本世纪化石能源价格波动加剧以来,多数发达经济体纷纷制定新一轮新能源研发计划,奥巴马在新能源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在2010年10%的电力消耗将来源于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在2025年该比重将达到25%,全球部分地区/国家新能源政策及发展目标(见表4)。

三启示和建议

(1)新能源的规划与发展应体现出全局性和层次性

新能源最大的特殊性之一就在于其将对未来多个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其规划和发展也必须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一是处理好新能源和传统能源的替代关系。目前的能源危机使各国必须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程度。新能源的发展意味着对传统能源的节约。但必须注意的是,新旧能源替代的力度和速度必须结合我国现阶段和未来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环境要求、资源状况、能源安全以及成本优势等因素综合进行权衡。二是新能源发展应将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结合起来考虑。新能源的发展在民用和军事等特殊的领域结合,既可以提高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效率,也可以使新能源的发展更具前瞻性,并最终使我国在经济领域和军事领域占据战略性的制高点。三是协调新能源与相关领域产业的发展。通过新能源的发展,引导电力、IT、建筑业、汽车业、新材料行业、通信行业等多个产业进行重大变革和深度裂变,并催生出一系列新兴产业和现代生产方式。

(2)鼓励新的节能技术推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虽然我国水电和太阳能产品(如热水器)在国际市场上已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由于新能源技术属于高新技术,再加上资源分散等特点,在现有技术水平下,我国除水电和太阳能以外其它新能源开发利用成本还很高,产业的发展与政策的制度保障方面也还存在一定差距,政策制定相对滞后。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能源利用效率低,节能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据国际能源署统计测算,节能投资效率大于2倍。即在高能耗的用电设备上多投资1美元,至少可节约2美元的电力投资,节能投资回收期不超过10年,因此,要借鉴国外已发展较完整的新能源和节能政策体系。加大经济激励力度,形成支持我国新能源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推进新能源节能技术的发展。

(3)刺激产业调整,开阔新的经济增长领域

近几年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较快,但总体上市场份额还较小。而且主要新能源产品还是以出口为主,在全球经济低迷形势下,我国应以当前美国能源改革的思路为借鉴,刺激国内产业调整,全面推进新能源建设。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温室气体排放国。而且同样面临较严重的能源对外依存。为应对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增长,两国都出台了巨额的经济刺激方案和预算,美国试图以新能源革命来刺激经济、创造就业,并长远地解决能源效率问题。我国在外需低迷情况下,从四万亿投资资金中,划拨出一部分资金作为支持新能源行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尤其是资助小水电站建设,今年年初全国大范围旱情从侧面也反映了我国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不足。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逐步推进,新能源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必将带来我国经济的重新高速发展。

(4)通过加强国际交流,尽早建立国内绿色能源交易市场

由于多数发展中国家没有实施温室气体强制减排措施,发达经济体为了保护本国利益。很有可能会推出征收碳关税措施。继当今石油货币已取代黄金货币一样,今后碳货币也会成为金融资本最为追捧的币种之一。当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已就新能源发展达成一致,奥巴马上任后不仅将新能源发展作为刺激经济复苏的重要产业,而且提出今后美国将加入京都协定书。此外,在建立碳货币方面,掌握优先权的欧、美、日也较容易找到利益共同点。碳关税的征收与碳货币的实施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工业化进程中的生产大国都是致命的打击。从长期来看。应充分发挥我国欲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作用,在上海推出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加强与欧美发达经济体交流,协商出一个我国能够承受的碳排放安排,以及提高我国在碳排放许可权交易市场的定价权。

猜你喜欢

能源供应新能源能源
加氢站与调压站能源供应系统集成技术及应用
数字孪生技术在楼宇型综合能源供应的应用
碳中和背景下的新型建筑能源供应方案初探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中电工程西北院:构建能源供应新典范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门”的背后
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