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仲亭:儒者书法家

2009-09-04窦玉生

走向世界 2009年18期
关键词:小楷临帖二王

窦玉生

和张仲亭的谈话,是在一个夏日的午后,在他即将成立的“兰亭书法院”办公室里。窗外很大的太阳,彰显着济南作为北方火炉的威力。房间内,空调的凉风嘶嘶吹着。

张仲亭一边握着暖瓶不停地续水,一边思考着我的问题。他的声音沉稳,神态诚恳,话语落地有声。

这是个传统的、憨厚的、谨慎的人。他不擅长,或许在他的意识里,他不允许自己夸夸而谈、云里雾里扯上一通。虽然在这个多元的时代,标新立异成为很多人的招牌。你可以说他不够时尚,他确实坚守传统,没有被现代化颠覆得支离破碎。他顽强地坚守着自己的文化认同,传统已经渗进他的骨子里。这是一代人的特征。

这总让我想到梁漱溟。有着传统文人关怀和现代独立思想的梁漱溟,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又有着现代社会的独立思想,被称为“最后的儒家”。在济南这个被儒家思想滋润了上千年的传统而中庸的城市,和被流淌了几千年的泉水滋养了数十年、恪守传统的张仲亭聊天,这种儒家的感觉就越来越强烈。

现实社会中,我们一边批判保守,一边又沉醉在古代的遗迹里,冲突下的标准如此混乱。在充满现代化弊病世界里,我们有时会强烈地感觉到,那种自强不息、谦逊好学的传统精神是如此可爱和有力。

这是一个守望传统的人。“我喜静不喜动,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朱子治家格言》等传统文化经典中,做人处世的警句,我都十分喜欢,愿意照着去做;孔子儒家思想也都对我影响较深。正人先正己,所以我做人十分正统,严己宽人。”而这正切合了他所选择的主攻方向——小楷。

儿时起,张仲亭受家学熏陶,爱上书法。张仲亭的父亲读过几年私塾,写得一手好楷书,在他童蒙之时就给他定仿,教他描红。年幼的张仲亭从按照最基本的习书方法,从颜、柳、欧体楷书名帖描摹临仿,没白没黑地在报纸、废纸上练习。

时下,在书法越来越普及与民主的情况下,有些新锐书家宣称没必要坚守临帖传统,甚至反对临帖,认为此举是“扼杀了天性”。张仲亭却坚决坚持临帖:“临帖对一个书家来说是最重要的。书界有句行话:‘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还有一种说法是根治传统,厚积薄发。说的都是临帖的重要性。”

然而,何为上?张仲亭说给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传统回答:“历史已经做了回答,二王书法,晋唐书法就是上。”他解释,宋以后涌现的书法大家名家,历史积淀承传下来的名家名帖,大多源自二王,源自晋唐。当代人学习书法概莫能外。

他自己就是临帖的典范。“我多年来反复临写二王书法,临写唐宋元各名家名帖。不但临写楷书、行书,还临写汉隶、汉碑、篆书、章草等名碑名帖。如果说今天我的书法小有成就,这与我多年来坚持临帖、不断临帖、反复临帖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二王的书法,从楷书到行书临写的最多。”

而且,如今,盛名之下,他写的作品多了,活动也多了,但一直没有放下临帖。“为了不断探索,每年我总是要抽出一两个月的时间,专心临帖。我把这叫做充电。在这段时间里,我只临贴,不创作,不应酬,应该说受益匪浅。”

如此坚守传统的同时,张仲亭又强调并非要封住视野和脚步。“临帖要临习古帖名帖,不能局限于一两个帖子。如果学习书法是从年少开始,还是广收博取的好。”并且,他强调创新,但他的创新是如此定义的:“只有继承得高,继承得好,创新才能有根基,才有出路,才会有成果。”

他的落脚点最后还是落在了“临帖”上:“今天我们的书法创作,千万不能绕过临帖这一课。”

他谦虚地说:“时至今日,尽管我临习的不少,写得也不少,每当再拿起帖来临习时总是感觉到有新的体会,总感到赶不上古人,但是赶不上还想赶,所以说,临帖是一个书法家一辈子的事情,艺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吧。”

他继续谦虚:“在书法界,有人是70%的天赋30%的努力,有人是30%的天赋70%的努力,我属于后一种。”他说,我没有惊世才华,所以只能不停地努力。他学习书法40余年,从没间断过对书法的研习,但“1989年调入文联工作前只能算作写字,调入文联后的20年才能算作真正搞书法”。

1989年,张仲亭进入济南市文联主持全面工作,面临了艺术上的抉择。“和我同年龄段、同时起步的很多人都小有名气了,而我还停留在临帖写楷的阶段,所以我暗下决心,要把自己的书法水平提高上去。”这就必须选择一个主攻方向,一个比较适合他而又为别人所不重视的方向作为主攻点。

最终,张仲亭选择了小楷。“我之所以选择了小楷,因为大多数人写行、篆、隶、写大字,很少有人愿意下功夫去写小楷。别人不写的我去写,别人不肯下工夫的我来下功夫。”主攻方向确定后,他每天都要抽出两三个小时来临习小楷。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多年后,他终于有了一定的名气。

文联的工作千头万绪,矛盾频出。“文艺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就不用多说了。”为此,他晚上经常彻夜难眠。“怎么办呢?后来想通了,天大的事情也得第二天处理,干脆练字吧。”这样反而一举两得:既排除了思想杂念,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把自己的书法水平提高上去了。

那是张仲亭的一段宝贵岁月。在那段时间里,他整天和小楷为伴,磨练自己,临习了大量名碑名帖,写了便毁,毁了再写。“我从不走捷径,而愿意肯下死功夫。”宋欧阳修说“善为书者以真楷为难,而真楷又以小字为难”,正是这种不畏艰难,站在古人肩膀上不断创新,终于玉成了张仲亭结体规整、疏朗活泼、行笔流畅、气韵贯通、体转自如的书法成就。

他感谢这段时间:“我后来的许多大作品,都是在这种环境下完成的。久而久之,既磨练了我的性格,也提高了我个人的修养,对文联的领导工作也得心应手了。”

当中国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看了张仲亭的小楷作品后,曾题词欣然作序:“得乐毅之古貌,端朴直索黄庭之雅韵,秀实至于大令之十三行,亦见娟好,能洗尘去俗,已大不易也。”著名书法家魏启后先生在看了他的小楷作品后,也曾赋七言律诗一首,倍加称道:“南帖北碑久不和,因时所限自偏颇。张公自有平衡法,心悟手摩末蹉跎。”

除了纯粹的书法家,张仲亭还和社会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小楷是最容易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门书法艺术,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而他是一个济南人,从小喝着济南的泉水长大,所以“总想为济南做些什么,让更多的人来认识济南,了解济南”。

200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一册明晏壁咏颂济南七十二名泉的诗,开始用长卷写出来后又接着出版。没想到,写出的这部作品在全市形成了很好的反响。“2004年,我接着创作并出版了《历代名人咏济南》,并举办了个人书法展,再次形成了很好的社会反响。”接着,他又推出了的小楷《论语》,再次引发很大的轰动效应。有关方面的专家称之为“张仲亭现象”。

这使他的社会活动家的印记越来越浓厚。“作为一名书法家,就要把优秀的书法作品奉献于民,用自己的书法艺术来宣传、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

为此,他筹备了兰亭书法院,于6月14日挂牌。“今后,我想在书法的礼品方面做一些更大的探索,让书法的普及范围更大一些。”

On a summer afternoon the interview of Zhang Zhongting was carried on at his office of the “Lanting Calligraphy Academy” soon to be established. Big sun outside the window. Cool breeze of air-conditioner in the room.

He is orthodox, ingenuous and prudent. He doesnt tend to, or deep in his mind he doesnt permit himself to talk much. Although nowadays many are pursuing to be original, he doggedly sticks to his identification of culture and he is deeply infiltrated by tradition. And this is the feature of his generation.

This always lets me think of Liang Shuming, who was honored as “the last Confucianist”, for he had both traditional intellectual thoughts and modern independent ideas, and he strived both for peoples lives and to develop the departed sages philosophy. Here in Jinan, the city fostered by Confucianism for thousands of years, chatting with Zhang Zhongtong fostered by the spring water for tens of years, we feel the atmosphere more Confusian.

He is a catcher for tradition. “I am inactive and deeply influenced by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 like all the epigrams in traditional literatures, such as the Marxims for Keeping Order in a Family (a book about family morality written by Zhu Yongchun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And I am greatly impacted by Confucianism. Sweep before ones own door. I sweep before my door and am very strict with myself.” This is just apposite to his major script – Xiao Kai (regular script in small characters).

Ouyang Xiu (1007-1073, famous writer and historian in North Song Dynasty) said, “Kai (regular script) characters are the most difficult among all the scripts, and small ones are the most difficult among Kai.” For his encouragement to meet the failure and to explore on the ancients shoulders, Zhang Zhongting has developed his own calligraphy style, regular, lively, fluent, smooth, and ingenious.

猜你喜欢

小楷临帖二王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拓二王帖》(下册)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孙过庭《书谱》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孙过庭《书谱》
小小书法家
张建书法艺术
秦淮“二王”往事录
揭秘共和国首张A级悬赏通缉令始末
浅谈文征明小楷书风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