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影视音乐的艺术特征

2009-09-03

电影文学 2009年13期
关键词:影视音乐影视艺术

王 霞

[摘要]影视音乐是影视与音乐结合的产物,这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完美的结合。影视音乐不同于音乐会音乐,无论从其音乐的结构、音效形态、表现手段等方面来看,它又拥有自身的艺术特征。在影视艺术的创作中,音乐始终作为重要的元素参与其中,能够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它已成为影视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影视;艺术;影视音乐

影视音乐是电影、电视艺术与音乐艺术相互结合的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段,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实践,影视音乐逐渐演化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它从属于影视艺术,为特定的影视主题、场景、人物服务。成为影视艺术的重要的艺术表现元素。影视音乐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它既有一般音乐艺术的普遍性,又有其音乐结构上与音响形态上的特殊性,这种影视音乐艺术所带来的听觉刺激与感受。是其他任何艺术手段所不可替代的。

一、影视音乐的基本形态

1,音乐结构的不完整性

影视音乐,更确切地说是影视配乐,不像剧院或音乐厅演出的音乐曲目那样,拥有完整的音乐曲式结构(完整的乐段、乐章)和旋律的连续性(主题曲和主题歌除外)。由于受特定影视画面的制约,在一般情况下,能留给音乐表现的时间通常只有十五秒至几分钟不等。在这短暂的时间内,音乐所能展示的往往只有短短的几个音、几个小节、一两个乐句或一个短小的乐段。应该说影视音乐更具有短小的动机性、间隔性、片段性、不完整性的特点。因此,在进行音乐制作时,我们必须依据特定影视主题、场景、画面、人物心理活动的要求,尽量把音乐提炼、压缩,把它“量身定做”成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贝尔)的、与影视画面、有声语言有序结合的、互渗互补互融的整体。这样才能提高影视节目中艺术感染力和整体效果。

2,音乐片段的剪辑粘贴性

由于影视音乐具有不完整的片段性的特点,编导可以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把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片段进行自由剪辑粘贴,对特定的场景进行配乐。音乐片段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编导可以打破不同时代、不同体裁、不同风格作品的限制,将音乐巧妙地“嫁接”在一起;同时,又必须有所依据,服务于一个中心思想,而不是无目的地拼凑。有了中心,有了想法的剪辑就像我们评价散文一样,是“形散而神不散”。在《伟大实践廿年》配乐中,选用了20多段不同的音乐,有古典的民乐《宫廷乐舞》;有织体较厚的室内乐;有现代派的外国音乐作品;有革命歌曲《毛主席来到咱农庄》;有当代歌曲《走进新时代》,以及这些歌曲的变体。从调式上讲有大调式,有小调试;有西洋调式,又有民族调式。虽然看来曲儿多、调性杂,它“形散而神不散”,服务于一个中心,即向世界人民展示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在改革开放20年来所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反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像一个醒来的巨人,已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展示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给全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精神思想带来的变化。我们音乐就定位在讴歌与向往的基调上,音乐开阔、坚定,旋律阳刚,大调式较多,使电视片的主题在音乐的衬托下羽翼丰满,富有神采。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其音乐就采用了22首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各个时期的歌曲。有群众歌曲、艺术歌曲、军旅歌曲、秧歌曲等,这种音乐的嫁接与粘贴,已成为历史影视剧配乐的常用手法。另外相同的音乐片段以乐汇的形式还可以粘贴在不同的场景之中,但这不同的场景往往反映的是同一情绪。如最近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潜伏》中,几乎在每一集中反映紧张、惊险的场景时。所配用的音乐片段几乎是相同的电子鼓点节奏型。

3,音响效果的特殊性

影视音效与音乐会音响的最大差异是。它打破了剧院或音乐厅演奏纯音乐时对音效的审美标准,要求整个交响乐队统一、和谐、平衡。为了配合特定的剧情与画面,影视音乐要强调非常规、个性化、多样性。

(1)非常规。乐队编制、配器手法等方面所采用的一种非常规的手法。音乐会交响乐队各种乐器组及其数量的多少是有具体要求的,它种类全、数量多,讲求乐队场面宏大,讲求整体性、协调性、对称性。另外,在西洋交响乐队中很少看到中国民族乐器的身影。而对于为了配合特定场景所取得特定效果的影视音乐来讲,这种形式则过于庞大了。一般来讲,电影音乐更需要简单化、轻巧的交响乐队编排,讲求丰富的音效、多姿多彩的配器。有时更要突出某一种或几种乐器的特殊音色来烘托画面背景,这种手法很简洁、很实用,能够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能给听觉与视觉带来很强的震撼力。如电影《菊豆》中的音乐就充分体现了一种乐器音色的特殊魅力。音乐采用了线性白描的手法,挖掘出影片的灵魂,一个埙乐器的独白贯穿其中,时隐时现、时而呜咽、时而平淡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童谣。电影《炮打双灯》讲述了黄河岸边一个深宅大院之中主仆之间的爱情故事,影片有两个音乐主题、在第二个音乐主题中,曲作家赵季平为突出弦乐器音乐的地位,加强了弦乐队的编制,采用了一提12、二提10、中提6、大提8、贝司4的带分组加倍录制法,从而达到了与本片要求相一致的长制式气息背景,使人产生了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历史推移的大手笔。另外在影视音乐的乐队编配中,会常常出现民族乐器、电声乐器与西洋乐器混编的形式,如《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音乐配器或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乐曲开始,先有琵琶和弦乐快速奏出紧张的十六分音符,接着由三只长号吹出强劲的主题音乐,而后两只小号在高啬区将主题再一次重复,随后音乐进入了“混战”之中,弦乐的全部加入形成了一道高大坚实的音墙,最后圆号再次吹奏主题,管子接着在高八度进行重复,波澜壮阔的场面配以气势恢宏的音响,尽显战场的厮杀激烈、惊险紧张。这种中西合璧、推陈出新的音乐配器手法已成影视剧音乐创作典范,使我国的影视音乐获得了新的生命,更增添了影视音乐的民族风格。

(2)个性化。个性化的影视音乐的写作技法主要体现在旋律、和声、织体、对位等方面。正在热播电视连续剧《潜伏》的第20集中,当晚秋与翠屏拥抱话别时,场景音乐出人意料地引用了俄罗斯伟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之中的主题音乐片段,表现出为了爱情,两个女人在面对同一个男人时,特别是晚秋那种内心的痛苦与无奈的挣扎,被迫、可怜而艰难的选择。在影视音乐中,和声的使用尤为重要,特别是不协和和弦与极不协和和弦的使用,以及“对置”型、“叠置”型、“音块”式等和声处理手法,使得影视片中的特定场景,更加牵动人的神经、吸引人的眼球;更具扣人心弦的震撼力,从而产生相得益彰的效果。《潜伏》这部反映敌后敌我双方所展开的你死我活斗争的电视连续剧,由于惊险紧张的场景较多、不确定的突发因素很多,逻辑思维也在必然与突然中交替。因而,为之配乐所采用的和声多为不协和叠置型;片段式、短促的音型;渐强、渐弱、突强、突弱式的演奏方式;弦乐与电子鼓的结合,都为影片营造出一种紧张、恐惧的影视效

果。再如,在反映人间冷暖与亲情的情感电视连续剧《我的丑娘》中的音乐与电视连续剧《潜伏》中的音乐就有很大的不同。在《我的丑娘》中,体现最多的是人物情感的细腻变化和心理微妙变化,而缺乏剧情的突发性。因而,其中的音乐形态多为连续性;多采用协和和声;以弦乐器演奏为主的处理手法。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音乐以个性的乐队、个性的构思、个性的写法,把京剧西皮流水板头加工成的女声合唱与虚词唱,使之形成循环,那没完没了的西皮流水音调步步紧逼,气氛令人窒息。如电影《炮打双灯》的两个音乐主题的创作,作曲家赵季平以国粹、民风为主要基调,运用西方的作曲技法、采用交响乐队丰富音效,以色彩性和声的写法,通过线性思维的对位,将两个主题在影片中进行多次叠加,来刻画渲染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第二主题则通过采用了四五度多层叠置的平行进行来完成创作,力图寻找出更适于我们本民族的和声色彩。

(3)多样性。这主要指影视音响所展现出的形态而言。一般来说,影视音乐随着场景的变化而不同。当影视特定画面所展现的是和谐、温馨、平静、祥和的场景时,与之相配的音乐通常会考虑大调式的特征;乐器音色以弦乐器组和木管乐器组为主;多采用协和的和弦、宽松的节奏、柔美舒展的旋律等音乐元素,音乐形态以持续性为主。电视剧《海天之恋》主题音乐采用大调式写成,以弦乐器和加弱音器的小号所共同演奏的持续连绵的音响形态,展示了我国当代军人高尚的事业心和纯真的爱情观。当画面展现危险、突发、阴暗、痛苦的场景时,与之相配的音乐通常会考虑小调式的特征;乐器音色以铜管组和打击乐器为主;多采用不协和和声、紧凑密集的节奏型,音乐片段以渐强、渐弱、突强、突弱的连续重复为主。特别是电视连续剧《潜伏》中,曲作者经常采用这种音乐形态来渲染危险的斗智斗勇的场面,刻画反映出当时剧中人物的激烈而复杂的心理活动,形成扣人心弦的效果。

二、影视音乐的基本功能

1,深化背景。渲染剧情

影视音乐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对场景即外部环境进行烘托。它可以为影片营造出一种特定的背景气氛。通过音响带给听觉上的冲击力,以达到深化视觉效果的作用。影视音乐在发挥渲染气氛的功能时,要以场景的定位和剧情的发展要求为出发点,刻意打造出与之相应的音乐效果。当剧情危险紧张时。音乐节奏便加快、音响便展现出不和谐的怪异:当情景美好时,音乐节奏则拉宽、旋律会变得优美舒展。另外,影视音乐还可以对剧情的发展起到提前预示的作用。它可以先画面场景而动。如场景中。每当危险即将来临时。短促而紧张的音乐便会提前渐强响起。音乐会音乐通常不擅长具体场景和情节的渲染。即便有此功能,也较为模糊和不确定。在影视中,情节和画面赋予了影视音乐的情节性,在这里,音乐与故事情节相联系,来渲染画面气氛。王家卫对电影音乐是这样形容的:“音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于是音乐,成为一种提示,提示你身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时代。”

2,塑造人物形象。揭示内心活动

影视音乐的另一个基本功能就是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心理的揭示、形象的描绘,它能够准确反映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往往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另外,观众通过音乐可进一步增加对人物的了解,并形成自己对人物形象的判定,或喜欢或厌恶、或爱戴或憎恨。影视音乐就像一把启动人们心灵和情感的钥匙,把剧中人物的情感与观众的情感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台上台下、剧里剧外的心理的共鸣。在《三国演义》的《盟誓》一场中,这段音乐运用了大量的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如大罗、打鼓、大钟、扁鼓、铜铃等。其音乐形象鲜明;音乐节奏错落有致、棱角分明;音乐风格古朴凝重、稳健浑厚,威风凛凛又方正大气,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个身穿铠甲、彪悍威猛的汉代武士正迈着大步向我们走来。

总之,音乐是影视的灵魂;音乐是影视的重要元素;音乐是影视的一种提示;音乐是影视剧情渲染、背景营造、气氛烘托的重要手段:音乐是剧中人物形象、内心世界刻画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法。无论其结构的大小、篇幅的长短,都完美的体现出音乐独有的艺术价值与功能。它伴随着影视艺术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伴随着影视艺术的发展而发展。

猜你喜欢

影视音乐影视艺术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传播学视域下的影视音乐艺术研究
——评《影视音乐艺术》
保证高品质声音的还原 影视音乐制作公司的自家审片室
影视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