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神话对我国及西方科幻电影创作的影响

2009-09-03闫小丽马冲宇孙丽新

电影文学 2009年13期
关键词:神性科幻电影神话

闫小丽 马冲宇 孙丽新

[摘要]我国古代神话与西方古代神话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在我国的古代神话中,神性与人性是分离的,同时又体现出单一性,神的行为诉求也是单一的;而在西方古代神话中,神性与人性是统一的,同时也呈现出多面性,神的行为诉求也是多样的。本文从这些差异入手,简要分析古代神话对我国及西方科幻电影创作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关键词]神话;神性;人性;科幻电影

众所周知,目前国产科幻电影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仅有的几部作品,如《珊瑚岛的死光》《大气层消失》《霹雳贝贝》《隐身博士》等,也是拍摄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而像好莱坞科幻电影那样,叫好又叫座的实在找不出。这种现象的产生,抛开技术手段和资金的因素,更主要的是缺乏能够打动观众的作品精神内核。电影作品的好坏,第一指标应该是能否引起观众的共鸣,然后才能涉及思想道德和意愿的传达。而最能引起观众共鸣的,永远是人性的彰显和描述。僵硬的说教、用童话糊弄成人观众或者“炒先人的冷饭”,不可能获得广泛的认可。那么我们的文化中是否缺少一些基因,造成编剧、导演某些创作能力的缺失呢?我们认为确有其事。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神话是古人想象力的体现,科幻是现代人想象力的体现,人类的历史不是分割开的,而是延续的。那么在古人的神话和今人的科幻之间,必然存在一些传承关系,古代神话中传承至今的某些精神内核必然会对现代的艺术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里,我们将就古代神话对我国及西方科幻电影创作所产生的不同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一、神性与人性的统一与分裂

在现代影视作品的创作过程中,编剧和导演能否对已有架构进行突破与重建决定了作品对观众的吸引力。科幻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需要不落窠臼的原始的、本能的想象行为和广阔的想象空间。我们从中西神话的传统中可以看出,西方神话鼓励人性张扬,神性与人性是混合的、共生的,不需要把神性的美好像进化中基因选择一样层层筛选,不需要追求越来越完美。这一特点在当代科幻电影创作中的体现就是,西方的现代编剧导演,不用背负太多的历史压力,可以放开胆子想,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可以。而在我们的神话中,神性完美,约束了后人想象力的发挥,条框已经设定好。电影创作人员在框框里边进行冲撞、折返,最后没有突破。

在我们来看,在西方古代神话中,自原始大神以来,每个神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像人间帝王与臣民一样,有着各自的主张和利益诉求。希腊神话中第一任神王尤拉诺斯(Uranus),作为天之神,是该亚(Gaea)的长子和丈夫,却被他的儿子克洛诺斯(Cronus)推翻。克洛诺斯是该亚与尤里诺斯的12个泰坦儿女中年龄最小的,他是和平之神,弑父而成为第二任神王。后来他同样是被自己儿子所推翻,然后逃亡到意大利,建立了自治政权。克洛诺斯被推翻的原因是什么?是他担心子女们威胁到他的统治,便把子女们都吞到肚子里,而被他疏漏的那个儿子宙斯(zeus),却又推翻他的统治,成为第三代神王。在这之后宙斯和兄弟姐妹们及众神的恩怨争斗,情感纠缠,鲜明地展现了人性的全部光辉与黑暗,神性和人性统一起来,神也有自己的个性和主张。这样,有着足够变革精神的诸神,就给了他们创造的人类一个很好的变革、探索、想象的道德和伦理支撑。西方科幻作品导演在拍摄过程中,所能触及的领域和空间,就来得丰富,而不必一边创作一边还要不停地思考有没有违反伦理,有没有冒犯神的权威,符不符合普世观念。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基于人性的思考和判断来完成自己作品的构建,电影中的人物和场景设计。由人心而生,又止于人心,这样,在电影作品中想象力即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又贴近真实社会中人的思想。符合大众平时的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使观众有了美好而真实的内在体验。这样反而使其作品能够促进观众在精神上产生对善的思考,从而宣扬了善。x战警系列中的人物设定,大部分是矛盾体:金钢狼的犹豫、琴的挣扎和蜕变、玩儿火少年的叛变。蜘蛛侠系列中同样如此,主人公的思想前后发生转变,甚至对正义放弃后又重拾。这些人物的不完美,失误连连,蠢事不断,都与现实中我们接触到的现象贴近,显然更能触动观众,引起他们的共鸣。

在中国的神话中,自原始大神以后,诸神便都是原始大神有意创造之,创造出来用于完善神的统治。从盘古开天地,女娲奉献自我,成就万物开始,神就背负了历史使命,“尚德”作为惟一标准必须义无反顾地遵守。神一定要为世间苍生着想,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那就不配成为神。如果再做点儿阴暗的事,那就成魔成妖了。神的形象永远是光辉的,不会做傻事蠢事甚至恶事,在其身上很少看到凡人的影子,从这一意义上讲,中国的神性与人性是分裂开来的。这就给所有想象预设了一个结果。划出了一条必须遵守的轨迹。体现在国产科幻电影中。就是我们的导演受到创作使命和传统伦理、神性光辉万丈的掣肘,认为超级人类也好,超级机器也好,须无限向神性靠近,在拍摄过程中很难有天马行空的想象,“殊途同归”地把人性朝着完美神性的方向进行无限的归纳和演绎,这必然导致科幻电影的苍白无力,了无生气。所有超级力量所有者,必须是善的,是有着完美神性的,哪怕有一点自私的想法都是极大的罪过,这样造成的后果是什么?会使观众觉得作品中的人物设定离自己很遥远,不可企及,就更不要说引起观众的共鸣了。

二、神性与人性的多面与单一

一部电影作品,无论如何无法回避情节设定上的冲突,这也是把观众带进作品的重要条件,矛盾的双方,要么是观念之别,要么是利益之争。其背后的共性元素,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是人性的差别。且不做人性善恶的大道理之争,从我国和西方的神话来看,古人对人性的大众取向,我国与西方有着很大差别,西方的人性是多线程的,复杂而矛盾,我们的人性是单线程的,纯粹而单一。体现在现代科幻影视中,就是对人性的描述是整齐划一,还是顺其自然。全面的展现。我们的神话精神内核是基于完美的神性造就完美的人性,对神性神格是不可触碰的,更多采取回避态度,想当然,大而化之。这在科幻电影中的体现,就是我们对强大力量或者其载体的善恶处理上,采取千篇一律的手法,善得很纯粹,恶得很彻底,与现实差距较大,让观众觉得很假。而在西方神话中,神性即人性,人性即神性,不预设结果,这样拍起电影来,比较放得开,能够把剧中人物渲染得更自然,最后善良取胜,看起来像是自然发展的结果,少了说教,而且恶也不一定在剧终时彻底消亡,比较符合现实社会的现象,更能引起观众共鸣。

在西方的古代神话中,每个神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宙斯堂兄弟姐妹众多,个性全然不同,有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这样的善神,也有波塞冬(Poseidon)、哈得斯(Hades)这样的凶残但守信之辈。宙斯的子女们,也是性格迥异。神性比较完美的,只有雅典娜(Athena),其他的如阿波罗(Apollo)等,都善恶共存或者干脆是个坏蛋,

但他们也是正儿八经的神。当代的科幻电影与之相呼应,电影中人物是矛盾的结合体,个体中的善恶和不同个体的善恶是平行的。观众在看电影时,会不自觉地将剧中人物与身边的某人某事或者就是观众自己进行联想和对比,很容易人戏,与主人公一同经历人性的历练和升华,从而在客观上达到教育人的目的。终结者系列中,约翰康纳从一个叛逆少年,逐步成长为人类领袖;猫女由单纯的个人复仇到承担了历史使命,正是体现了这一西方固有的人文理念。

反观我们的神,核心思想非常统一,造福苍生是追求的惟一目标,不食人间烟火,高尚得有些高高在上,鲜有个性突出的,只有一个孙悟空勇于挑战权威,有着比较强烈鲜明的叛逆性格,但却被安排了一个不明不白的出身,由石而生,得不到主流神意的认可,最后还要保唐僧西天取经才能获得仙籍,辛辛苦苦就是为了被招安。还有八仙,算是个性鲜明,但也是被所谓天意安排来人间历练的。这种思维方式延续下来,就使得我们的编剧、导演们在安排人物和故事情节时,剧中人物总要最后得到权威的认可才算成功,就像我们从小学开始,无论你有多聪明,有多少创新精神,最后总是要考试拿个高分才算正道,这样又怎么能够获得观众认可呢?

三、行为诉求的多样与单一

激烈的矛盾冲突是影视作品吸引观众至关重要的因素,而矛盾冲突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剧中人物行为诉求的差异。剧中人物多样化的行为诉求彼此碰撞,矛盾冲突由此产生。而多样化的行为诉求使得人物派别的划分不是简单的“一刀切”,而是使人物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多样,从而使故事情节更加饱满生动,剧情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如果剧中人物的行为诉求过分单一,则会使人物阵营划分过于整齐划一,人物关系简单化,从而使故事情节变得寡淡无味,无法吸引观众。

西方诸神,个体本身就是各种性格的矛盾统一,及至众神的集体化行为诉求,就如今日的议会一样,因为代表了不同利益的群体,显得纷繁复杂。雅典娜与波塞冬为阿提克地区的所有权大打出手,为了己方人员的安全与阿迪斯血战。这两次战争过程,奥林匹亚山诸神并没有形成统一的价值取向,所以就没呈现绝对力量方的胜利。这在当代西方科幻电影中的体现就是,矛盾冲突双方并不是一开始就剑拔弩张,旁观者也不是壁垒分明,力量对比人心向背也要等到故事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倾斜。虽说这样看起来好像不是用巨大希望和确定结果来引导观众向善,但更真实,更有说服力,更能打动观众。

纵观我国古代众神,行为诉求过于单一,大多数七情六欲似乎都已泯灭,好像只为拯救苍生而存在。及至今日的科幻片,便是剧中人物行为诉求符号化、脸谱化,即便是群众演员也阵营分明。要么只做善事,要么只做恶事,缺乏亦正亦邪的中间派,这与现实中的情况明显不符,难免流于形式,无法说服观众。

总的来看。西方神话中众神的神性与人性是统一的、多面的,其行为诉求也表现出多样性,而在我国的古代神话中,神性与人性是分离的、单一的,神的行为诉求也呈现单一性。在神性与人性的探讨中,因为一脉相承的神性及之人性的观念,西方当代的科幻电影表面上看没有什么深度,但深在其中。由浅入深地抽丝拨茧,于真实感中体现和折射人性。而国内的科幻电影作品,先设一个纲、一个高尚的人性要求,然后安排剧情去体现人物的完美,显得很勉强,很难让人信服。衷心地希望在今后的创作当中,我国的编剧及导演们在继承我国文化精髓的基础上j能够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人物塑造和情节设定上以彰显人性为本;立足于现实生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勇于创新。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科幻电影作品。

猜你喜欢

神性科幻电影神话
东方神话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科幻电影:人类对未来的幻想与忧思
自然神性辉光下的凹村世界——雍措散文集《凹村》解读
不就一部科幻电影吗,为何要等十九年?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神话谢幕
“神话”再现
多个世界与自我——论西方科幻电影的两个叙述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