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斯佳丽形象塑造的艺术手法

2009-09-03李晓华张旭尧

电影文学 2009年13期
关键词:形象塑造环境

赵 辉 李晓华 张旭尧

[摘要]好的作品离不开成功的主人公塑造。本文试从文章塑造人物的时代性、真实性、尤其是映衬法的成功运用等几个方面出发,以人物与时代、人物与环境、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为主要论证依据,紧密结合文本,对《飘》的主人公形象塑造艺术加以探索。

[关键词]形象塑造;映衬;环境

无疑她是打动人心的。雨后殷红似血般的佐治亚红土地上生长出的火一般的姑娘。在金碧辉煌的热闹声中迈向机智与刚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之中仍不忘被异性追求的虚荣。一个活灵活现的她,一个难以让人忘记的斯佳丽。历史给了她无尽的褒与贬,人们也在一片褒贬声中沉浸于苦辣酸甜的乱世佳人。

好的作品固然离不开成功的主人公塑造。然而米切尔的塑造提高到了一定位置。它已经不仅仅拘泥于肖像、语言和心理的描写。而是将这些手法自然地融会在广阔的历史背景里。以微观衬托宏观,宏观总领全局的体式,层层展示人物性格,使其真实、丰满。

一、特殊时代下的特殊女性

环境造就了人物的个性化。人物个性的形成,主宰着小说的成败与否。小说的创作目的,也就是要求创作有血有肉、灵活鲜明的人物形象。所以人物性格的复杂化、转折化、多面化,统一来讲也就是个性化,往往作为一个亮点为读者所关注。

斯佳丽这个形象一出场就打亮了读者的眼睛。“斯佳丽·奥哈拉并不是一个美人,但是男人一旦被它的魅力迷住,像塔尔顿家孪生兄弟那样,就不大会注意到这一点了。”从塔拉庄园穿着绿裙子,纯洁痴情的小姑娘,到初踏亚特兰大年轻的遗孀加母亲;从战火飞扬的亚城,到一蹶不振的家园塔拉从夺人之夫到处开工厂赚钱的狠心女人,到最终明白土地才是一切的弃妇。随着时间、空间的逐渐推移,斯佳丽作为第一主人公始终占据着首要位置,而她的性格却在不断地暴露在读者眼前。

不难看出,环境的变换,与斯佳丽性格的丰满程度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而环境的变换,空间的转移,在这部小说中,无疑大都来源于战争。是战争这个特殊的历史选材,造就了斯佳丽这个特殊的女性形象。斯佳丽美丽、善良、诚实,又生机勃勃。但同时属于她的还有自私、虚荣、强硬和为了目标不择手段。这两厢不同的性格,使得她更具有人性魅力。这也更能说明了,只有战争这个特殊的条件,才能为主人公开辟蜕变的途径。彰显乱世佳人的风采。

无论是历史背景描写的真实感,还是空间转移上的个性塑造,都只是从作品宏观上笼统把握作者的创作,这里多取决于引人人胜的情节及环境描写。而东方文学极其重视的微观与细节,在人物刻画中也不乏独到之处。米切尔流畅、细腻的笔触,调动起我们的每一根神经,深深沉溺于斯佳丽的一举一动。我们自始至终读到的便是“矛盾”,有人认为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个败笔,是虚假的表现。然而通读全文之后,留给我们的只有“自然”。这种制造矛盾的方法,却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二、矛盾引发的真实性

俗话说“好花还要绿叶衬”,作者的笔墨不可能面面俱到。主人公形象的饱满才是目的,当然这并非认为其他形象的干涩,而是将斯佳丽的形象显得尤为突出。作者多次利用她有“一半爱尔兰血统”为由。解释出许多她有失“淑女”的举动。从整篇文章来看,斯佳丽渴望成为像母亲一样的“上等女人”,处处表现得高贵典雅,却无法掩盖内心的质朴率真;她为了心爱的阿希礼甘愿放弃一切,却又为了金钱而不惜出卖自己,不惜夺走妹妹的未婚夫;她自私小气,只肯自己过,导J顷心,却又在亚特兰大沦陷时,守在自己讨厌的待产的玫兰妮身边;她已被贫穷吓得麻木,却又肯为塔拉掏出宝贵的积蓄。

斯佳丽的确是一个矛盾的人,甚至在文章的尾声,她都在感情上表现出强烈的反差。从小到大,战争、灾难、贫穷都未使她动摇过一刻的对阿希礼顽固的爱,竟然突然消失。这一切简单看来似乎匪夷所思,然而矛盾的本身并不矛盾,斯佳丽也完全不是失败的。相反这种对立的性格使得她愈加清晰明朗。她就是这么一个女人——不漂亮但却魅力十足,虚荣爱嫉妒却又心地善良,骨子里隐藏的是叛逆。内心装着的是勇气与坚强。战争塑造的是一个生动的女性,有着她应具备的双重性格,也正因如此,人物才有了鲜活的生命力,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不衰。

三、众星捧月话映衬

1,亲密“有间”的战友

她们俩一个是动人妩媚,一个是平凡无奇;一个是勇敢无畏,一个是柔弱细腻;一个是利己主义,一个是只想到他人的好一这里要说的,就是斯佳丽与玫兰妮。

从性格上的反差来看。明显借玫兰妮的温柔宽厚,来体现斯佳丽的自私小气。这一点在斯佳丽与其母亲爱伦的反差上也可寻到端倪。但事实上,玫兰妮并非像爱伦一样简单,她是除男主人公瑞特之外惟一与斯佳丽形影不离的人。而且比瑞特更加能够给予斯佳丽以帮助。她的形象贯穿始终。无论是斯健丽的少年丧夫,战乱,还是穷苦与创业,玫兰妮始终在她身边,无私真诚地给予她安慰与帮助。

在玫兰妮的温顺博爱下,斯佳丽是那样顽固偏见且小肚鸡肠。玫兰妮的柔弱娇小,则突出了斯佳丽男人一般的气概。这种反衬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手法的灵活应用,穿针引线地制造冲突,极好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脾性,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尤为可贵的是。米切尔笔下的两位女性,并非完全不同,在不周中有着共同,在分歧中隐藏着统一。这种统一是连接两事物的纽带。就像不同的琴键演奏同一首乐曲一样,给人的感觉是和谐而自然的,是天衣无缝的。况且玫兰妮的存在。不仅为塑造斯佳丽开启了明朗的窗口,更为全文增加了一抹清丽的色彩。

2,“执拗”使她更动人

阿希礼的地位是不为人们所看重和称赞的。那个曾经一头柔软的金发,骑着高大骏马微笑着的绅士,在历史潮流猛然地冲击下,显得束手无策,软弱无能。或许他明白一切真理,明白自己停留于对过去美好家园追忆的无奈,然而他毕竟还是被历史所淘汰了。他的语言是苍白无力的,他的行为是欲纵又止的。比起斯佳丽的不顾一切,阿希礼黯然无光了。

但斯佳丽对阿希礼执著的爱却没有因此而停滞。它像一团不能熄灭的火焰,燃烧不停。世事变迁,为了生存也不断变迁的斯佳丽,所有的娇纵、任性、自私与残忍,却都以对阿希礼融融的爱意而告终。虽然连她自己也搞不明白,到底在阿希礼心中,她是怎样一个地位。

这种感觉,就像读者也很难搞明白究竟阿希礼的存在,于斯佳丽的性格塑造起着一种怎样的作用。阿希礼。是一个美好又不切实际的梦。这个梦,让斯佳丽从少年时代一直走到历经坎坷的今天。就算知道梦迟早是要醒的,她也不愿相信这是事实。这种感觉,夹杂在这样一个精力旺盛、生机勃勃、目标明确的女强人身上,似乎有些牵强,然而这毕竟是文章的闪亮之处。更确切地讲,是斯佳丽的迷人之处。如果没有阿希礼,就没有那个高贵女王愤怒摔花瓶的精彩一墓;没有阿希礼,斯佳丽与玫兰妮也不会牵扯出恩恩怨怨;没有阿希礼,她何尝会在惨无人道雇佣犯人时

猜你喜欢

形象塑造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境
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我在豫剧《狱卒平冤》中的形象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