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之路》对婚姻的剖析与启示

2009-09-03刘春玲

电影文学 2009年13期
关键词:婚姻革命

刘春玲

[摘要]美国电影《革命之路》并非取自革命战争题材,而是关于婚姻、家庭的影片。影片讲述的是一对结婚7年的文艺夫妻的爱情绝唱,演绎了这对夫妻怎样在生活中挣扎、扭转,直至破灭的故事。本文从分析点燃这场婚姻革命的导火索入手,层层深入地剖析这对夫妻在婚姻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当今的中国式婚姻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革命;路;婚姻;七年之痒

一、婚姻有时候只需要加几滴水

很难想象一部美国电影居然用了《革命之路》这样的片名,因为自从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以后,似乎就很少听到革命一词从大洋彼岸传来,而且已经夺取政权的资本家们以及属于资产阶级的人们,也似乎从骨子里排斥或反感革命这样的词汇。

然而《革命之路》还是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尽管按照字面的意思,Revolutionary Road只能翻译成“革命路”,但加了“之”之后,其引申意义就更加丰富了,我们看到的就不仅仅是生活在这条路上的人们,而且是他们如何与命运抗争,如何进行革命的。

革命自然首先在女生在男女主角身上。他们联合起来要对抗的是渐行渐远的爱情以及越来越平淡无聊、几乎没有激情的婚姻。许多过来人所经历的七年之痒,仍然不可避免地降临到了他们的头上,尽管当初他们是那么一见如故,彼此在对方眼中也都是那么的有趣而富有吸引力。爱情的替代品是争吵,没有节制的、缺乏理性的激烈争吵;温馨家庭的替代品是女主角眼中那整理不完的房间和做不完的家务。而他们所想出的革命的手段就是搬迁,从纽约搬到巴黎,那座男主角曾经去过、依然留恋、并且充满新奇的城市。在女主角爱波(April,凯特·温丝莱特饰)的观念中,新鲜感是她当下惟一的追求。她可以不在乎未来巴黎生活的质量,不在乎男主角弗兰克(Frank,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失去固定的工作。也不在乎自己放弃家庭主妇的闲适而必须参加工作养家糊口。她只想离开革命路,离开这天天如此、索然无味、令人厌倦、如同鸡肋一样的生活。可惜生活总像一个喜欢恶作剧的小丑。在他们已经办理了迁居的手续、坐等秋天出行之后,两件始料未及的事打破了他们的巴黎梦。一件是爱波意外怀孕,一件是弗兰克突然受到上司的青睐,面临加薪升职重用的巨大诱惑。这种诱惑是那么强大,以至于弗兰克不得不在去巴黎但失去职业由老婆抚养与加薪升职之间重新做出抉择。很明显。加薪升职已经为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新意,他愿意在品尝这种新意中开始新的生活,并愿意为此放弃巴黎之行。但困扰爱波的无聊的生活并没有也不会因此而改变,因为她面对的还是那个每天早出晚归的丈夫,还是那个家庭,还是那熟悉的革命路。因此,她依然执著地坚持去巴黎,甚至不惜为此而自行堕胎,并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革命还发生在男女主角之间,表现为婚外性的接触。弗兰克与女同事有过多次性接触,爱波与邻居也发生了性关系。尽管这些婚外性行为并不是来自爱情,也没有产生真挚的爱情,没有动摇他们婚姻的根基,但他们对彼此肉体的短暂背叛,毕竟也可以看做是对无聊婚姻的一种革命,只不过这种革命无论对弗兰克还是对爱波而言,都不过是逢场作戏,寻求短暂的刺激而已。所以我们看到弗兰克与女同事缠绵之后回到家里,面对妻儿为他准备的生日宴而热泪盈眶,并最终决定向妻子坦白自己不光彩的过去:而爱波呢,则根本不愿意听邻家男人在她耳边说出的“我爱你”之类的情话,她要的只是一夜的放纵,一瞬间的逃离。

除了爱情与婚姻,其他革命的行为也几乎充斥了全片,包括弗兰克在从事的职业上渴望与父辈职业不同的就业革命,包括爱波对禁止堕胎的传统与法律的挑战,包括房东那患上精神病的高智商的儿子对世俗行为的批判。等等。而正是这一切,组合成了爱情婚姻事业家庭传统现代大我小我的革命交响曲。而曲终人散,当新的房客带着爱波当初的那种新奇和满足住进革命路的时候,当房东向他们讲起爱波们的时候,我们似乎又看到了新一轮革命即将上演。《革命之路》是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当然导演肯定不只想说这些,至少现在的我看来是如此。夫妻双方对于现在的生活都不满意,当两个人下定决心要逃离这种空虚的日子,奔向理想中的巴黎时,妻子怀了孩子而丈夫得到了提升。继续向梦想前进还是滞留在这片安逸之地?电影给了答案,是意料之中的悲剧结局。

二、Jack与Rose再续今生情缘

11年前,《泰坦尼克号》绝唱了一曲凄美的爱情之歌,11年之后,《革命之路》挽歌了一首悲哀的婚姻之曲。前者是爱情童话之幻想,后者是婚姻悲剧之诞生。

《革命之路》就是要给我们惊惧:爱情不是冰海之中的生死别离,不是星空之下的山盟海誓,而是遗落在过去的依恋缠绵,沦落在如今的柴米油盐。无论你们是否曾经是金童玉女,现在都已经堕落为和芸芸众生没有两样的一对冤家。在《革命之路》里,两人几乎就是为了打破泰坦尼克号上的爱情神话,出演了一对挣扎在现实里却又不能互相安慰的夫妻,他们互相神经质的指责,暴怒性的伤害。

《泰坦尼克号》给出一个美梦,《革命之路》却挥出一个巴掌。这个巴掌啪地打响,惊醒了许多沉浸在爱情美梦里的人们。在我们抚摸这个巴掌印,是否颇感委屈,颇感郁闷,颇感无奈。游鱼更愿意相信,革命之路里的夫妻生活才是真实人生。

导演山姆·门德斯集合了凯特·温丝莱特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这对“泰坦尼克号”红人,拍出《革命之路》这部电影。这部讲述1955年一对美国中产阶级夫妇对自身生活状态的不满进而互相折磨最后都失去进取勇气,最终随波逐流的故事,与山姆·门德斯导演作品类比,可以看成《美国丽人》中的中年夫妻再年轻10年的生存状态的故事。而与凯特·温丝莱特电影比较,温丝莱特在《身为人母》中的表现已经强到让她入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了,而且《身为人母》中她的角色莎拉·皮尔斯更难诠释,其内心戏远比将所有愤怒和纠结外化为语言、动作的艾普要多得多。这么一比就足可得出一个结论:温丝莱特所演的艾普,在人们眼里就是个患有妄想症和抑郁症的中年女子,无论对观众来说,还是对戏里的角色来说,皆是如此。这就是整部电影无法让人产生共鸣的原因。

当然,山姆·门德斯花了这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拍摄《革命之路》,并不期望观众将温丝莱特的角色看做是得了妄想症抑郁症的女人。门德斯想表达的内容与当初让他一鸣惊人的《美国丽人》其实很相似,都是着力展示美国中产阶级对自己所处的阶层所捍卫的价值观的不满。《美国丽人》中的两个主角用消极的态度处理他们的不满,所以走上空虚之路。而《革命之路》中的主人公则想用激进的手段摆脱他们的不满,所以演变成激烈的碰撞。追求演艺事业最终无果的艾普当起家庭主妇,然而她觉得相夫教子的生活让她的生命能量无法爆发,于是她提议与丈夫一起搬去法国定居。她到那里后可以找工作赚钱养家,而弗兰克可以实现他当画家的梦想。开始时自身事业发展不顺的弗

兰克同意这一决定,但当他知道自己要被升职后就打消了到巴黎过未知生活的念头。两夫妻的矛盾接踵而来。

山姆·门德斯试图用弗兰克选择高薪厚职而非到法国追寻精神生活的选择来阐明整部电影的核心。门德斯表面上没有对此展开激烈的批判,但多少流露出鄙视的态度,譬如借用弗兰克同事的口讲出“移居到巴黎生活,毕竟不太现实”这样的话。而门德斯生怕观众还不清楚他这是在表达精神诉求一遇到物质生活就很容易败下阵来的观点,还安排了迈克尔·桑农出演进了精神病院的高级知识分子约翰出场,再借他的口一针见血地指出中产阶级的弱点。然而,门德斯这一设置非常不理智,既让整个故事变得人为设置的痕迹过重,同时也损害了他想表达的主题。让一个精神病人成为最了解艾普与弗兰克痛苦的人,这本身反倒让门德斯成为他所不满的“放弃中产阶级价值观等同于疯子”这一观点的最大支持者。

《革命之路》比一般批判中产阶级利益至上的电影走得稍远一部的地方在于展示主角的软弱。无论是典型地为利益放弃精神的弗兰克,还是看似勇敢实际同样为生活所羁绊的艾普。其实两人一到做决定的时候,都不敢毅然选择离弃主流社会。从表面上看,艾普似乎为了亲情(两个孩子以及未出生的孩子)最终硬将内心激情熄灭,但实际上这也只是她的借口。如果不是这样,那她为何要硬逼着弗兰克与她一起叛逃中产阶级社会,而不是自己一人选择解脱?其实,艾普也没勇气一人追求精神自由。

三、电影留给我们的启示

门德斯给电影取名《革命之路》,既有沿用理查德·叶兹小说原著名字的原因。同时看起来好像也有暗指1960年代开始的嬉皮士风潮(门德斯留着一圈大胡子出席今年的金球奖颁奖礼,看起来也挺有嬉皮士范儿的)。艾普虽然没有体现出对当时政治的不满,但她对流浪生活(移居巴黎)的向往以及对中产阶级价值观的厌恶这两点倒是蛮符合嬉皮士特征的,当然她最终没胆选择变成真正的嬉皮士。这里顺便再说一下小说原著。当时理查德·叶兹用了“革命之路”这一书名,是因为他觉得1950年代的美国,大家都被政府弄得没有安全感。所有美国人似乎都在不顾一切地为求让自己的生活稳定下来。于是追求稳定、安全成了民众的生活目标,而理查德认为这严重背离美国独立时期的精神状态。取这一书名,一方面是哀悼精神已死,另一方面大概还有暗中期待一场精神革命的到来吧。讽刺的是,从1960年到1970年代的“嬉皮士风潮”,使得美国青年的精神信仰又走到另一个极端,从原来的安全保守到接下来的完全放纵、无政府主义,不知当初理查德·叶兹写《革命之路》时有预见到这一结果吗?这大概不会是他想要的“革命”吧。

山姆门德斯在经历了不太成功的怀旧黑帮和中东版全金属外壳之后,再一次直面中年危机和婚姻问题。有人说《革命之路》就好比《泰坦尼克号》中的Jack和Rose在现实中生活。从而将曾经美好的爱情和梦想一点一点的摧毁的过程。然而故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也并不是关于梦想被现实泯灭的悲剧。《革命之路》中的悲剧并不是现实的问题,而恰恰是夫妻两人内在的对梦想的一种幻想。然而当Leonard饰演的丈夫在现实工作用渐渐将梦想转变成事业上的成功的时候,困在生活中的Kate饰演的Hosewife却希望能够挣脱所有的束缚展开另外一种生活。

我想很多人都能从这对夫妇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平凡而不甘于平庸,想要完成非比寻常的人生却耽于孩子、温饱和自己的懦弱,在不甘心的绝望中看着梦想滑落。人生步入三十,仿佛生命不再属于自己,它在为了家庭、孩子和其他琐事疲于奔命中褪去闪耀的光辉。没有梦想保护的生命开始龟裂、剥落,直至千疮百孔,化为一滩碎屑。

猜你喜欢

婚姻革命
将革命进行到底(节选)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幸福的婚姻,离不开这六件事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门当户对的婚姻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