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歌剧魅影》音乐分析

2009-09-03

电影文学 2009年13期
关键词:美声电影音乐合唱

杨 博

[摘要]《歌剧魅影》最早的原型出自于法国作家加斯顿·勒鲁的小说《歌剧魅影》自从1911年诞生起便以各种形式献给观众们无数的惊喜,其中安德鲁·洛依德·韦伯改编的歌舞剧为其巅峰时刻。本文以电影《歌剧魅影》中几个主要音乐段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本部电影中音乐的特色,从电影音乐揭示人物心理、美声唱法的表现、重唱的运用三个方面提出了本部影片在音乐运用上的三个特点。

[关键词]电影音乐;《歌剧魅影》;人物心理;合唱;美声

《歌剧魅影》最早的原型是出自法国作家加斯顿·勒鲁的小说《歌剧魅影》,自1911年诞生起便以各种形式给观众们无数的惊喜,其中安德鲁·洛依德·韦伯改编的歌舞剧是其巅峰时刻。后来导演乔尔·舒马赫再次将此神作改编为电影。以最新的技术和拍摄手法将此剧送上了大屏幕,使得全片以一个既保持经典又焕然一新的面目呈现在世人面前。各种音乐元素贯穿于整部影片始终,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诠释这部经典电影中的音乐元素。

一、电影音乐揭示人物心理

在电影中,观众了解一个人物或体验人物的内心活动,不仅可以从屏幕上他(她)的台词、动作、表情来体验,更为重要的是,音乐赋予了每个特定人物以特定的音乐表现。也就是说,观众不仅可以在电影中看到剧中的人物,还应当能够“听”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事实上,电影中的每个角色都应该有着属于自己的音乐语汇,这种特定的语汇可以表现为一个标志性的音调、一组典型的节奏、一段固定的音区、一种特殊的音效甚至包括演员在演唱时所运用的嗓音特点等。这些音乐元素都能够深刻地描绘出人物的性格和其独特的内心世界。

1,《音乐天使》(Angle of Music)

这段音乐表达了克莉丝汀对音乐天使的崇敬。演出结束后。克莉丝汀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她的化妆间,她的芭蕾舞伴梅格问起那神秘的老师。克莉丝汀唱起了《音乐天使》。韦伯在处理这首歌时,巧妙地表现了克莉丝汀情绪变化的特点。这首歌曲由于演唱人物的变化而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是梅格和克莉丝汀的重唱,这部分进行了三次转调,由b B大调开始,在两人交替的对唱中,调式也在大小调中交替变化,附点八分音符的重复强调以及连续的八分音符下行,造就了节奏上的稳定感,暗示了克莉丝汀对音乐天使的信任。在音响上也是配以柔和的弦乐,烘托出克莉丝汀内心的崇敬之情。当克莉丝汀唱到“音乐天使保护我,指引我,把你的荣耀赐予我”时,调性由g小调转至D大调,梅格加进了二声部重唱。而伴奏在低音部分变成了八分音符固定低音,使人感到一种紧张的气氛,描绘出了克莉丝汀对音乐天使的崇敬,但又感觉到音乐天使无处不在而觉得恐惧的矛盾心理。

第二部分也是采用对唱方式来表达情感的。在旋律、调式和节奏上依然是沿用第一部分的。但是以幽灵的喧叙性段落开始,在力度和语气上完全不同。在克莉丝汀回应到:“天使啊,到我身边来指引我”时,幽灵看到了克莉丝汀对他的依赖,幽灵唱的旋律完全被一种柔情所笼罩,弦乐伴奏也恰到好处得回到第一部分的速度、力度和风格。最后在克莉丝汀的旋律上转到D大调。造成层层递进的效果,表现两人在心理上的不断变化。在伴奏方面采用了柱式和弦,固定低音也加强为八度音程。在最后幽灵反复唱到“我是你的音乐天使。来我这”要带走克莉丝汀的时候,固定低音变成了十六分音,把恐怖、神秘的气氛烘托到极致。

2,《夜的乐章》(The Music of the Night)

这段音乐中幽灵对克莉丝汀表达了自己的爱意。随着幽灵的出现,缠绕在克莉丝汀脑海中的疑惑终于解开。音乐的魔力和神秘的气息使克莉丝汀心醉神迷,来到幽灵的住所之后,他唱起了《夜的乐章》向克莉丝汀表达爱意。缠绵而又诡异的情歌是幽灵对自己内心情感的剖析,他深爱着克莉丝汀。希望她来到自己的世界,并完全属于他。在这里还可以看出幽灵对克莉丝汀的爱情中。除了男女之情外,还有一种像艺术家对自己最得意作品的那种痴迷之情。克莉丝汀是他的音乐天使,只有她能够演绎他的音乐作品。歌曲将幽灵对克莉丝汀那种畸形的爱,不正常的占有欲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为幽灵在发现克莉丝汀即将不属于他的时候而做出疯狂的行为做了铺垫。

3,《别无所求》(All I Ask of You)

这段音乐表达了克莉丝汀和拉乌尔的爱情。歌曲一开始。有木管乐器加竖琴奏出了一段极为温暖的主题,这一主题是幽灵带上面具时。表达他细腻的内心情感的旋律。再次出现同样是表达那种和风细雨般的温柔情感。拉乌尔开始是用深情、坚定的音调安慰克莉丝汀。这段音乐以一段五声风格的旋律开始,清澈温柔的音调,使人感到轻松、安逸。旋律通过六度大跳描绘了拉乌尔内心炽热的爱情。A段通过反复后又延伸出一个新的乐段。B段的情绪比A段更为强烈,这段由克莉丝汀唱出,并出现了九度和七度大跳,配以伴奏声部的柱式和弦,渲染了克莉丝汀此时那种激动的心理。拉乌尔和克莉丝汀各自表达着自己的情感。A、B两个乐段交替反复。并随着弦乐的旋律不断向前推进,最后发展为两人和声性的二重唱。弦乐伴奏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他们缠绵的爱情。幽灵一直在暗中看着两人倾吐心声,他无法容忍拉乌尔和克莉丝汀的爱情。无法接受克莉丝汀不再属于他。此时,这首山盟海誓的咏叹也成为抒情的高潮。整部电影的矛盾在这样一个表现爱情的段落之后逐渐展开。

二、美声唱法在电影《歌剧魅影》中的表现

电影《歌剧魅影》中由于剧情的安排,多次出现了歌剧片段的演唱。不仅在歌剧场面出现时增加了不少花腔性的唱段,而且剧中主要演员的唱段音乐的戏剧张力强烈,篇幅长、音区跨度大,需要演唱者有着良好的美声功底才能将歌曲完整地表现出来。在《歌剧魅影》的音乐布局中,大量的宣叙调和咏叹调巧妙地融合,演唱时各个人物都将自己的角色性格融入语气中,因此虽然众多声部交织在一起,但声音的层次很鲜明,声音已经将人物形象展现得活灵活现了。

1,《想起我》(Think of Me)是女主角克莉斯汀的一首经典的独唱段落。这是一首小快板速度的歌曲,但在演唱时不能抢速度,而是要将抒情的味道唱出来。在演唱这首歌时。用声要轻,声音要流畅舒展,对于歌曲中多次出现的八度大跳,喉头要牢牢稳住,气沉下去,声音被拢得很圆,头腔共鸣很明显,因此唱起来才能轻松,并且很有穿透力。在中低音区,咬字要非常清楚,音乐娓娓道来,如同说话般的轻盈。这首歌的尾部是个花腔式的结尾,需要很好的美声唱法基础,声音要求灵活轻巧。把女主角对心上人的爱和对魅影的迷恋以及少女的无助和爱恋表现得异常完美。

2,《歌剧幽灵》(The Phantom of the Opera)以男、女主人公的对唱及合唱为主体。配以管风琴的巨大音效和弦乐的强烈主题。营造出了紧张而又令人兴奋的氛围。歌曲一开始是两人的对唱。音区并不高,这里要注意声音可以

带一点说话的语气,但不能太白。到了合唱部分,歌曲也渐渐进入了高潮,音区也提高了。这里对气息连贯性的要求也加强了。特别在“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is there”这一句。一个四度跳进之后便是音的急进下行,声音要得到气息强有力的支撑很平稳地流淌下来,而不能给人有“断”的感觉。音乐的调性在不断地变化,音区也在不断地往上升,在歌曲的最后,克莉斯汀的唱段极其有挑战性。她在幽灵的催眠下陷入疯狂,她开始像练声一样:“啊”不断演唱同一段旋律,不断升调。最后,在幽灵:“为我歌唱!”,克里斯汀爆发出了一个惊人的高音……调性从bA调到bB调再到c调,这段对演唱技能的要求非常高,基本上都是由长乐句组成,中间是不可以随便换气的;而且在这么高的音区。气息的支撑非常重要,一点都不能松,声音与气息要达到最佳的结合点,口腔要完全打开,感觉声音从咽壁贴着后脑勺向上由头顶出来。

三、重唱的运用

重唱在歌剧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演唱形式,重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物的声部发生叠置现象的声乐段落。按声部数目分类,可分为二重唱、三重唱等,

声部最多时,可有八重唱、九重唱。电影《歌剧魅影》使用了大量重唱的形式来展现人物的内心情感交流,表达矛盾冲突,渲染电影的整体气氛。在这部电影的音乐中,23个歌曲段落中有八次出现了重唱这一形式,包括二重唱、三重唱、六重唱等等。其中又包括了和声性的重唱和复调性的合唱两种形式。如在《音乐天使》段落中,克莉丝汀和梅格和声性的重唱将情感逐渐向上推进,接着梅格在克莉丝汀的每一句最后一个音进入,形成了复调性的重唱。这里用声部的交织来表现了两人的情感交流。在影片中两次表现克莉丝汀和拉乌尔以及幽灵三人正面的矛盾冲突时。运用了三重唱来表现三人复杂的人物心情:一次是在墓地中,幽灵诱惑克莉丝汀的二重唱中,加入了拉乌尔唤醒克莉丝汀的声部:一次是在最后一幕拉乌尔和幽灵的二重唱中加入了克莉丝汀企求音乐天使的声部。此外,电影中有两处曲调写成了六声部重唱,这两处人物众多,台词复杂、对白、重唱声部交织,有时多达六七个声部,为了避免过多的声部造成的杂错感和简化声部的重叠率,《歌剧魅影》采用了逐渐加厚的复调写法。使之富于戏剧性又很容易被观众接受。

电影中的音乐,是电影艺术的重要因素之一。成功的影片如果脱离音乐,艺术感染力将会黯然失色。电影音乐和电影画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深刻体现出电影的艺术构思。这部影片获得巨大成功,原因之一是音乐元素与画面的结合,使影片在时间、空间得到充分的扩展和延伸,增大了叙事和表达情感的能力。所以正确掌握和处理好音乐元素与电影的关系,是音乐在电影中能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也是电影能够获得成功的关键。音乐元素和电影的巧妙结合,会产生一种新的艺术魅力,使电影这种发展才刚刚百年的艺术形式变得更为丰富,更为诱人,更为精彩。

猜你喜欢

美声电影音乐合唱
浅谈陈凯歌电影音乐中的民族特色
关于影片《赎罪》的艺术批评
论当代中国民族唱法的演唱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