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巾巷”的变迁

2009-09-02马天骥

北京档案 2009年7期
关键词:方巾贡院北京站

马天骥

北京站口北面有条街现叫“朝阳门南小街”,它南起北京站口,北至朝阳门内大街。这条1公里左右长的街道,其两侧相通多条胡同。以两条对称的东西走向胡同东总布胡同和西总布胡同为界,把这条街分为两段,南至北京站口这段原名叫“方巾巷街”;北至朝阳门内大街这段原名叫“朝阳门内南小街”。现两段合称“朝阳门南小街”。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条街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方巾巷这段街道更是旧貌全非。方巾巷这段街道长约300米左右,其西侧与之相通的胡同自南向北有:南衣袍胡同、象鼻子中坑胡同、新开路胡同、西总布胡同;东侧自南向北依次有顶银胡同、东总布胡同。其中,东侧的两条胡同与方巾巷东面昔日的“北京贡院”相通。目前,其东面的胡同还保留贡院东街、贡院西街、贡院头条、二条等。“贡院”是明清两代全国各地的举人来北京应试的地方,由于方巾巷与贡院相通,所以此街为举人必经之地。据传,明朝时的举人都头戴方巾,方巾巷便以此得名。

关于方巾巷的变迁,大概只有我们这些60岁以上的原住户才能谈清。我原住其南端西侧的第一条胡同——南衣袍胡同1号,出门十几米便到方巾巷街。1958年以前,方巾巷南口与东、西、南三条胡同相交的小十字路口叫“闹市口”(位于现北京站口的中心位置),东面的胡同叫“东观音寺胡同”;西面的胡同叫“西观音寺胡同”;南街叫“南小街”(这三条胡同现都已不存在了)。别看方巾巷这条街不长,其两侧店铺、住户相间并存。我记得,东侧自南往北大概依次是修自行车铺、水果店(一个山西人开的)、馒头铺、修自行车铺(与前面提到的那家车铺相距很近,但生意都很好,因当时自行车、三轮车是主要交通工具)、理发馆,接下来是几家住户,其中有一家门楼刻“观音堂”三个大字的大院内住十几户人家。接下来依次是三义兴文具店、祥源斋糕点铺、银行。西侧自南往北依次是糕点铺、油盐店、修自行车铺、炸丸子铺、玻璃铺、租小人书铺、棚铺、派出所、水店、宅院(宋庆龄副主席曾住过)、晒图店、磨房、理发店。街不长但很热闹,有些事还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如记得西侧南头的糕点铺是一座两层小楼,楼下经营糕点,楼上是掌柜全家的居室。掌柜的姓刘,不仅卖糕点还兼在楼上看病,其中医术和针灸水平还可以。

街北段的三义兴文具店和祥源斋糕点铺是我们常光顾的店铺,因为它们是买学习用具和糕点的最近处。

还记得“文革”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因受迫害,被赶出原住宅后便住在方巾巷南段西侧的一家小院,距我家不远。那时,特别是夏天,我们常能在街上遇到他和他的夫人侯玉兰女士,她也是著名的京剧演员。

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与方巾巷相通的东总布胡同内有原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的住宅,记得那几年每逢周六,便有大量的藏族、蒙族的人们来此地朝拜,在必经之路——方巾巷街两侧的便道上常站满穿着藏、蒙民族服装的人们……

1958年,扩宽东长安街延伸马路时,自南衣袍胡同以南的方巾巷这段街道随同东、西观音寺胡同一起被拆扩路。方巾巷东侧自观音堂以南这片住户及店铺电被拆,变成了一片开阔地。这块面积很大的空地,记得在上世纪60年代初,是48路公共汽车的终点站车场;而后似乎一直是空闲着,周围用木板围起来,直至改革开放后才开始正式动工兴建楼房,北京国际饭店、国家旅游局的大部分就是在此旧址上建成。在此,要提到一件事,即曾传说铁人王进喜在上世纪60年代初来北京时,看到不少公共汽车顶上顶着大煤气包,于是发奋为国家开发石油。而当时的48路公共汽车顶上就顶着一只巨大的枕头状煤气包。那时,我们年纪小,还不知是怎么回事。

真正使方巾巷两侧发生巨大变化的是改革开放以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随着北京市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其西侧连同与之相通的胡同陆续被拆迁,代之而起的是交通部、北京市政协等办公大楼及街面饭店,只有宋庆龄副主席曾住过的宅院仍存在。其东侧陆续建成了北京国际饭店、国家旅游局等。

方巾巷这条街道现仍存在,尽管它已更名为朝阳门南小街,尽管其两侧已面目一新,但其昔日景象仍清晰地印在我们这些老住户的脑子里,在不同年代、不同时代这条街道里所发生过的事亦至今历历在目。

猜你喜欢

方巾贡院北京站
明代乡会试贡院研究述评
2021CEDIA/CIT培训(北京站)顺利开启
2021未来全宅论坛(北京站)隆重举行
从设计规划到室内装修全程把控 英国天空新闻频道北京站直播间
保重
江南贡院
南京江南贡院的“三门”
牛仔的大方巾
反春色彩 方巾扎染DIY
阆中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