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为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之三)

2009-09-02

北京档案 2009年7期
关键词:档案馆科学工作

阿 昆

开场白:发展是硬道理,档案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也离不开软件和硬件的发展。这些年档案事业的发展究竟如何,纵比怎样,横比又怎样,放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又怎样,档案人心中有没有数,该不该有个数,欢迎大家各抒己见。

刘洪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离不开档案人的埋头苦干作风、严谨求实精神和精于业务的基本功。我曾在档案部门工作多年,现已辗转到酒店。我发现我今天能胜任销售经理的职务,在许多方面仍得益于当年的档案工作。但我也发现,档案人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仍是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软肋,需要迎头赶上。

安兰田:说到档案人,我觉得不应忘了离退休的档案人,过去他们为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做出了贡献,现在他们中许多人仍关心着档案事业,期盼着发挥余热,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是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一个课题。市档案学会支持华北电力公司的离退休档案人成立了会员小组,开展活动,探讨和实践建立家庭档案的做法就很值得倡导。

李金玲:说到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我认为首先是档案人要发展。档案人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来武装自己,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也只有档案人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会带动档案开发、利用、编研等工作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

周海南: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不只是档案人的事,特别是建立两个体系,更离不开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西城追忆》创刊以来,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团结了一批史地民俗界的专家学者,共同为西城区档案馆的档案收集、利用和编研做出了贡献。

子鸣: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必须重视档案软件、硬件的配套发展。笔者作为史学研究工作者,在使用市档案馆的电子档案时,切身感受到档案电子化,无论对档案本身,还是对使用者,都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一是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读者不必接触档案原件,只需调阅电子档案即可,较好地解决了档案利用与保护的矛盾。二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部分档案电子化后挂在网上,读者坐在家中,只需轻点鼠标就能实现登陆、检索、阅览、复制、打印等功能,免除了亲往档案馆的车马劳顿、日晒雨淋之苦,还能节省路途时间。

严永官: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要注重协调发展,其中档案系统内部工作机制的协调发展尤为重要。一是要统筹协调区档案局与各镇、开发区和各区级机关档案部门的关系,既要各负其责,又要上下联动;二是要统筹协调各机关与其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充分发挥各方的积极性,共同促进档案事业进步;三是要统筹协调本地区档案工作中好、中、差单位和部门的推进,加大对档案价值重大、工作基础较差的单位和部门的支持力度,鼓励工作基础较好的单位和部门在档案信息化和开发利用方面加快推进步伐。

柯华:60年来,特别是近30年档案事业确有飞速发展,但并非所有发展都属科学发展的范畴。有的形式上轰轰烈烈,但曲终人散,劳民伤财;有的表面上红红火火,实质上是盲目跟风,目的是应付检查验收。不能说这些工作一无是处,也不能说这些工作没有起到丝毫作用,但其形式主义造成的对档案原件的破坏,其弄虚作假造成的对档案人心灵的腐蚀,至今不可低估。因此,要特别注意总结发展中的教训,不可重犯历史的错误。

李中:档案事业发展的如何,与档案人的视野和理念息息相关。有些档案人习惯纵比,很少横比,有点儿发展即心满意足,甚至对领导感激涕零。记得一位老领导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档案事业这些年是有了很大发展,但我要告诉你们的是,你们并不知道,一个区档案局一年的经费还不如这个区一所重点小学的经费多。如今十几年过去了,我不知道这种差距是缩小了,还是扩大了,但我要说的是,档案人千万不可坐井观天,盲目陶醉在自己的小小发展中。

王先生:一句“坐井观天”提醒了我,横比中,图书、文博是和档案最相近的部门,但档案馆的发展却始终落在其后。以上世纪50年代的北京十大建筑为例,革博、历博、军博都榜上有名,可此时各级档案馆多属初建,甚至尚无机构。如今50年过去了,市档案馆的建筑仍无法和首图、首博相比。什么原因呢?是档案馆原本就不需要那么大,还是百姓没有需求,抑或财政没有这样的实力,敬希读者赐教。

猜你喜欢

档案馆科学工作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不工作,爽飞了?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科学拔牙
太仓市数字档案馆成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
when与while档案馆
选工作
科隆档案馆突然坍塌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