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南京创意产业集聚区研究

2009-09-02朱喜钢

中国名城 2009年8期
关键词:城市更新南京

汪 毅 徐 旳 朱喜钢

摘要: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随着我国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更新过程的进一步加速,创意产业集聚区在我国各大城市不断涌现,成为塑造后工业化城市地理景观的重要动力之一。本文以南京创意产业集聚区为例,通过对南京创意产业集聚区空间资料的收集和分析,重点探讨南京创意产业集聚区与城市更新的互动过程以及对南京城市更新的积极贡献作用。

关键词:创意产业集聚区;城市更新;南京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and knowledge economy, along with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of Chinese cities and further acceleration of city renewal process, innovative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reas emerge one after another in various large cities of China, becoming one of the important impetuses for shaping the geographical scene of post-industrial cities. With Nanjing Innovative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rea as the example and through collecting and comparing the spatial materials of Nanjing Innovative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rea, this paper focuses on probing into the interaction process of Nanjing Innovative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rea and city renewal as well as its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renewal of the city of Nanjing.

Key words: innovative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rea;city renewal;Nanjing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09)08-19(5)

作者简介:汪毅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研究生

徐南京大学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

朱喜钢南京大学教授博导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

1研究综述

自2001年英国政府正式将13个行业确认为创意产业以来,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推崇创新、推崇个人创造能力的新兴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兴起。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源短缺、环境约束、传统产业缺乏竞争力等问题日益突出,创意产业不再是作为一种理念而成为国家、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Florida(2002)认为人类社会已经由服务经济时代进入了创意经济时代,虽然与国外城市相比,创意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国内一些大城市在创意产业对于城市经济以及城市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已经达成了共识。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都纷纷将创意产业视为城市发展的战略产业,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数量也逐年增长,并成为塑造后工业化城市地理景观的重要动力之一。

国外学术界真正深入研究创意产业及其相关概念始于20世纪90年代,研究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 关于创意产业定义的研究:Scott(2001)、Pratt(1997)从部门途径角度;Howkins(2003)从专利授权角度;Caves(2004)从文化经济学的角度对创意产业进行了界定。② 关于创意城市和创意阶层的研究:Hospers、Landry和Florida等对创意城市的类型、构成要素以及创意城市的形成和评价等方面加以研究;在创意阶层的研究方面以Richard Florida的“The Rise of Creative Class”最具代表性。③ 关于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研究:Crewe(1996)、Power and Hallencreutz(2002)、Power and Scott(2004)等人对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空间组织特征进行了理论化的研究,其中最重要并且反复被证实的空间特征就是空间集中。研究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Keith Bassett(2002)、John Montgomery(2003)、Adam Brown(2000)等,更是从实证的角度针对具体的创意产业集聚区进行了研究。

相对于国外的“创意产业——创意城市——创意产业集聚区——创意阶层”相对成熟的研究体系而言,我国学者关于创意产业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创意产业对城市发展的积极意义,如段进(2008)、柯焕章(2008);创意产业发展的城市基础,如阮仪三(2005)、陈秉钊(2008);废旧工业建筑对发展创意产业和创意城市的意义,如伍江(2008)。总体而言,虽然在我国诸多城市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创意产业集聚区也不断涌现,但是城市规划界对于创意产业的研究成果还很少,尤其是在创意产业与城市功能的关系、创意产业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以及创意产业集聚区等方面都缺少深入的研究(石楠,2008)。

2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南京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

2.1南京城市更新的过程及存在的问题

南京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更新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并出现阶段性特征。1983年11月,南京市政府提出了“城市建设要实行改造老城区和开发新城区相结合,以改造老城区为主”的方针,集中在老城进行大量住宅建设。80年代上半期首先是在老城区未开发的少量土地上进行住宅建设,80年代后期的住宅建设则主要是对旧城进行更新改造,用最少的资金解决更多人的居住问题,采用的开发方式是“拆一建多”,建筑形式为多层板式。90年代南京城市更新呈现出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以道路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成为城市更新的重点;另一方面,随着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和企业改革的深入,老城区“退二进三”速度的加快,工业用地大部分都转化为住宅用地和其他第三产业用地,城市用地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入21世纪后,面对经过多年城市更新后城市特色逐渐消失、城市文脉被切断等方面的问题,南京城市更新的重点转向为对城市物质环境、历史文脉、文化氛围的更新和塑造,这一阶段城市更新的主要目标是,使走向衰落的部分城市中心地区转变为具有现代城市功能和发展潜力的城市区域。

在南京近30年的城市更新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首先,土地功能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在南京城市更新过程中,被更新的主要是旧居住、工业以及少量公共设施用地,更新后主要作为居住和商业办公用地,其中用于住宅开发和三产经营的土地占73%以上,而其中住宅开发又占90%。居住用地比例过大还使得城市人口过密、城市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转和交通拥堵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其次,历史文化保护不够。在城市更新过程中,由于对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认识不足,对传统历史风貌造成了建设性破坏,而且由于名城保护与开发利用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考虑,历史文化资源大多处于点状保护与开发的状态,难以形成完善的古都历史文化氛围。最后,城市更新模式的单一化带来城市文脉切断,城市记忆缺失等问题。尤其表现在老城区工业用地的更新改造过程中,对于这类用地的改造大多采取推倒重建的更新模式,大量产业遗产遭到破坏,而且城市工业文明的记忆被抹杀,城市的文脉也被切断。毫无疑问,南京的城市更新过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市空间结构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也日益完善,但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以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城市更新方式破坏了南京极具历史意义的城市结构、城市意向和特色城市景观,忽视了城市环境的文化价值。

2.2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南京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

南京市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和城市更新、老厂区的改造密不可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南京内城区城市功能的转变,城市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南京内城区“退二进三”进程进一步加快,大量的传统产业空间面临着更新和重建的压力,而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又需要适合自身产业特征的新型产业空间,为了缓解这种压力,产业遗产与创意产业相结合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便应运而生。这种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开发模式,一方面为城市传统产业空间赋予了新的功能,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同时,对周边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土地的升值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另一方面,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使城市产业遗产可以保存下来,延续了城市的文脉,解决了政府高成本保护历史建筑带来的各种问题。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涌现为城市更新理念、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

截至2008年底,南京市正式批准设立了35家创意产业集聚区(图1、表1),这些产业集聚区大多位于绕城公路以内。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老厂房置换后建成的产业园和产业楼宇,享受郊外园区同等优惠;老厂房改造后,土地性质不变,厂房性质不变;老厂房改造成创意产业园区、环保工业园区,政府每年奖励50万元(1万平方米以上奖励80万元)。受到这些政策的影响,利用老厂区更新改造而成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在全市范围内不断涌现。其中鼓楼区、玄武区由于高校密布,智力资源密集,共有14个创意产业集聚区,占全市总数近1/3。而下关区、秦淮区由于是传统的老工业区,大量的老工业厂房为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硬件基础和发展空间。截至2008年底两区建设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为8个,且都是依靠传统产业空间的更新改造建设而成。

3南京创意产业集聚区空间特征及对城市更新的意义

3.1城市空间结构优化

创意产业空间的集聚特征能促使城市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从而改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表现在对其周边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快速改善、土地价格的升值、原有城市空间功能的转变和提升以及大量服务性场所的集聚等方面。由于创意产业需要频繁的思想碰撞和非正式的面对面交流,因此,在其工作地点周围催生了大量为创意阶层交流提供便利的场所。这些场所的产生不仅提高了区域的品质,也为当地文化氛围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创意产业集聚区对城市空间的影响还表现在土地利用方式的多元混合和大量混合性功能空间的出现。土地利用的多元化不仅带来了用地类型的多样化,而且还有利于创意阶层之间便利的交流和创意机构之间的融合。作为新兴的产业类型,创意产业的生产与服务功能具有多元化、个性化和交叉性等特点。然而,按照建设部公布实施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找不到与“创意产业”相匹配的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为准确反映创意文化产业的属性,南京市规划局发布的《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计算机辅助制图规范及成果归档数据标准(NJGBBC 03-2005)》,将创意文化产业用地界定为混合功能空间。根据创意产业商务与办公的属性特征,以创意文化产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功能空间规划为商办混合用地,以商务办公功能为主,可兼容一定比例的单身公寓;根据创意产业亦工亦居的属性特征,布置以居住为主要功能、兼容商业的住宅混合用地。同时,为保证混合用地符合创意产业发展需求,可针对不同性质的混合空间提出具体的产业类型要求,确保不作为创意产业之外功能使用。

3.2城市传统产业空间置换

南京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其产业结构的调整留下了大量的产业类历史空间。随着南京创意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类历史空间吸引了大量创意企业在此集聚。传统产业空间通常位于城市优越区位,滨临河流码头或重要的交通枢纽位置,有着良好的交通可达性,同时水、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也比其他区域优越。同时传统产业空间位于城市旧区,保留了传统居住环境和文化氛围。传统产业空间不同于普通办公和生活空间的内部建筑格局——大规模、连片的厂房和集中的仓库满足了创意产业作为展示空间、进行频繁交流沟通的需要。产业建筑结构坚固、空间高畅、富有工业美感。这些优势与良好的建筑质量共同决定了传统产业空间巨大的利用潜力。另外,产业类历史空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气质也成为激发创意阶层创意的灵感和源泉。相对低廉的租金更进一步提升了对中小型创意企业的吸引力。

图2反应了1981年南京工业用地与现今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对应关系,通过空间叠合分析和实地调研,南京重点推进的35个都市产业园,有60%是利用旧厂房改造而成。产业类历史空间不仅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载体,凭借其特有的优势满足了创意产业的特殊需求,而且为创意的萌发营造出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成为吸引更多创意产业和创意阶层集聚的文化磁场。创意产业的介入使得传统产业空间焕发了生机,也为城市更新模式、工业遗产的积极保护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更具意义的是,还引发了对传统产业历史文化的重新审视和思考,为传统产业文化的延续和发扬提供了新的契机。

3.3城市历史环境重生

城市历史环境不同于普通的城市空间,它是城市经长期发展积淀而生的城市环境,它包括以单体形式存在的历史建筑以及历史文化区,它是地域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在空间上的投影,对于城市和社会文化的认同以及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城市更新速度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城市历史环境正走向衰落。空间景观质量较差,空间利用率低,空间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城市历史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创意产业的介入为城市历史环境保护性更新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在延伸了城市历史环境功能的同时,也延续了城市的整体记忆,成为联系城市发展的空间纽带。

南京创意产业集聚区呈现出明显的沿历史环境风貌区发展的模式,这些区域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浓郁文化氛围,满足了创意阶层文化休闲的需求,带给其更多的创意灵感,这些区域优越的自然基础条件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吸引更多创意企业集聚的文化磁场,区域品牌和场所精神也能够迅速形成。根据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历史环境风貌区的划定,位于城市历史风貌区范围内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占到了65%(图3)。创意产业在历史环境的植入实现了城市历史环境再生和空间价值的提升,而且避免了城市文脉的中断,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将城市记忆融入了城市整体发展之中。南京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就是历史环境重新焕发生机与创意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的成功典范。

4结语

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体制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趋势。创意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模式,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城市传统产业空间置换、城市历史环境重生等方面对城市更新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只是城市更新模式的一种选择,城市更新究竟需要采取何种模式是多种因素权衡的结果,反过来,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形成也有着自身的规律,不同性质的创意企业和创意阶层有着不同的需求,其区位选择、园区功能的确定以及园区的内部空间结构都必须针对实际问题进一步的研究。

(责任编辑:谢静)

参考文献:

猜你喜欢

城市更新南京
南京比邻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南京不会忘记”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更新,时空“生长”
TOD/城市更新
南京·九间堂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