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肉搜索”与女大学生之死

2009-09-02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09年8期
关键词:人肉搜索

王 彬

对林明立即执行死刑,这是多数人的意见。

2009年3月3日的第一次庭审中,原告的代理人说“被告犯罪并非一时义愤杀人,而是经过缜密的预谋…手段残忍毒辣,行为恶劣,社会危害极大,应当判决死刑立即执行。”此外,死者生前所在大学学生也联名呼吁,认为被告人应当适用死刑,并立即执行。

两个小时后,合议庭宣布闭庭。戴着脚镣的林明已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这个1987年出生的年轻人追悔莫及。

案犯连说“对不起”

当天林明一直在哭,嚎啕大哭。

2009年3月3日上午9时,身穿囚服的林明蹒跚步入庭审现场,除了他戴的脚镣拖得“叮当”响,现场还有他的哭声。河南省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内一阵骚动,直到审判长~声喝止,现场才得以安静下来。

案情并不复杂2008年10月21日,林明从上海赶到新乡,在一家小店买了一把水果刀,跑到河南科技学院寻找自己的前女友——该校大一新生周春梅。

第二天晚7时30分,在校园里转了大半圈后,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林明把一束玫瑰花送到周春梅面前。周春梅接过花顺手便扔在了地上,非常坚决地对他说“你走吧,我们已不可能了。”

这时,陪同周春梅的女同学就听见一声大叫,大家冲上去一看——周春梅倒在血泊里,胸口还插着一把水果刀,一旁的林明浑身是血,呆呆地站着。距离他们三四米处,一束红玫瑰格外醒目。

5分钟内,接到报案的刑警赶到现场。先前赶到的120急救人员已经查看了女孩的伤,颈部动脉全都断了,背上一刀,脖子上三四刀,就连脸上也被划了两三刀。他们对警察摇了摇头说:“已经断气了。”

林明没有跑,当时就呆在那。办案人员说:“后来他说自己有‘心魔,自私。当时就觉得无路可走,她太好了,自己不能离开她,只有这一个办法能让她留在身边。”

跟许多情杀案一样,杀人者与受害人有个甜蜜的开始:2004年中考过后,安徽的林明和四川内江的周春梅通过网络相识,尽管在现实中没有见过面,但两人很快开始了网恋。2005年高一暑假两个人相约上海,第一次现实世界的见面便确定了恋爱关系。此后的三年,他们每年最多只能见面两次,但林明认为自己和周春梅的感情越来越深。

2008年的高考后,名薄孙山的林明到上海打工,周春梅则考上了位于新乡的河南科技学院服装表演系。这不止是他们事业的转折点,也是爱情的丧钟。

1.76米的周春梅高挑身材、皮肤白皙,加上大学生的光环,她觉得很难跟林明继续发展感情。她换了手机号码,原来的QQ也废弃了。但让人吃惊的是,林明竟然通过“人肉搜索”找到了她。

10月20日,林明踏上从上海到新乡的火车,再也没有回头。

办案警察说,林明不止一次表示,如果能重新选择,自己不会那样冲动。林明说:“后悔带来的伤害不仅是我们俩,还有两个家庭和所有与我们有关的人。如果有机会,我愿意给她的父母当牛做马。”

在法庭上,原告代理人向被告林明提出包括丧葬费、误工费、交通食宿费以及死亡赔偿金等共计320041元的民事赔偿要求。对于这一赔偿要求,林明哭着说“无异议”,并表示:“如有生的希望,会全力向周家赎罪。”

在最后陈述阶段,林明无法控制失声痛哭,当庭向周父双膝跪下,他说:“除了对不起,还是对不起。请求给我一次重生的机会,重新向两个家庭弥补自己的过错。”

“人肉搜索”是幕后帮凶

此时,在忏悔的除了主犯,还有一群幕后帮凶——参与“人肉搜索”的诸多网友。河南科技学院的学生说,在案发现场,曾经看见外地网友丢下的鲜花。而更多人在默默忏悔,其中一个叫“天行者”的网友说:“对周春梅的死我深表歉意,应该忏悔,我们是帮凶,也是凶手!如果不是我们在帮倒忙,事情也许不会发展成这样。”

2008年8月,周春梅收到了河南科技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她主动和林明疏远,到河南来上大学后,她把自己的手机号和QQ号等联系方式全换了。

当时,林明想尽一切办法找周春梅,但始终联系不上。他向周父讨要周春梅的联系方式,周父没有给他。此后一个月里,林明先后向周父发了50多条恐吓短信,周春梅仍然杳无音讯。人海茫茫,想找到周春梅不啻于大海捞针。林明那段时间寝食难安,他说,当时就觉得自己的精神支柱倒了,精神世界崩溃了。

为了找到周春梅,他想到了一个主意。

2008年10月初,林明在某知名论坛发帖,编织了一个凄美的谎言:四川女孩周春梅因家境贫困、无力上学,安徽打工仔林明身兼数职供她读书,不料,她考入河南新乡某大学后,忘恩负义,非但知恩不报,还四处散布谣言,说林对她心怀不轨。现今,林已身患白血病,恳求网友热心相助使其在生命最后一刻见这个美丽却没有良心的女孩一面。

这个没有经过任何考证的帖子出炉后,刹那间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网友纷纷义愤填膺跟帖慰问林明,痛骂周春梅的不仁不义,她也被众多网友称为“史上最不义的女大学生”。

百口莫辩。周春梅在学校顷刻间成了众矢之的,甚至和她同一寝室的同学都以此为辱,不但朝她吐口水,就连她的饭盒都会出现用过的餐巾纸。一名和周春梅同年进校的学生说:“我在学校听过传言,也有周围的同学说周不是那样的人,但当时正在军训,我们了解也不深,也是将信将疑。”

周春梅在人生最后的日子里承担了多少屈辱,她已经永远不能告诉我们了。她的父亲说,女儿已经在电话里跟他说过,但他认为这是林明一时的气话,也许过段时间就好了。他除了提醒女儿小心,也没有其他办法。

“人肉搜索”的能量不止于此。文章发表几天后,周春梅的各项详细信息均被河南与四川的“热心”网友公布出来,她的详细学校、家庭住址、照片、手机号、QQ号、寝室号、亲朋好友的个人资料等都曝光于网上。

周春梅的室友丽丽(化名)说:“也许是她的中学同学,或者是小学同学,也许是大学同学,也许是邻居,甚至有可能是我们周围的人……太可怕了,周春梅的所有信息都被公布,而她自己竟然不知道躲在幕后的是谁。”

林明的目的已经达到,顺利找到了周春梅的下落,他开始在电话里无休止地骚扰对方。而在许多无知网友的帮助下,他还掌握了周春梅在学校的一举一动,甚至她跟别的男生开始交往的事情都被网友透露给林明。

10月19日晚上,林明看到周春梅给另外一个男孩子在QQ空间里“暖昧”留言,他认定对方“背叛”了自己,怒火中烧。10月20日,林明坐上从上海到新乡的火车,两天后他用一把水果刀扎进了昔日恋人的身体,现场的一名目击者说:“刀把都断了。”

帮凶的忏悔

命案发生后,真相才水落石出。对曾参与过对周春梅进行人肉搜索的网友来说,剧情出现了惊天逆转,“太意外,意外得不可想象。”当初义愤填膺的网友这才发现,自己成为一起命案的帮凶。

一名网友说:“如果没有我们在网上公布的信息,其男友可能不会这么快找到她。我们被居心不良者利用了,人肉搜索成了他挟私报复的工具,最终酿成大祸。”

周春梅死后,许多曾参与人肉搜索的网友到她遇害的地方吊唁;周父带着她的骨灰回四川时,有许多曾在网上辱骂周春梅的网友前往车站送行。

直到第一次庭审结束,许多人都无法释怀,网友“我想睡觉”发帖忏悔道:“如果不是那些热心网友的鲁莽相助、推波助谰,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前男友会慢慢淡忘这件事,重新寻找到属于他的幸福,她也可以在美丽的T台上尽情挥洒她的青春之梦。可是,不明是非的网友、可恶的人肉搜索却间接地充当了无形杀手。”

“20岁,多么美好的年华,多么绚丽的梦想,但她却在如花的季节里用自己最珍贵的生命做了人肉搜索的祭品!”

他最后呼吁:“但愿周春梅的死能唤回我们众多网友的良知与理性,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当我们面对一个个是非难辨、扑朔迷离的帖子时,我们是否该少一份鲁莽,多一份冷静?少一份冲动,多一份思考?少一份盲从,多一份睿智?”

很快,有网友自发地制定了8条《人肉搜索自律公约》,其中就有“以网络道德为准绳,尽量不参与搜索他人隐私”、“以公正、互助的原则,多进行利他性的知识性人肉搜索”等。

除了网友,当初热炒那篇“人肉搜索”文章的网站也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如今,所有关于“史上最不义女太学生”的文章已经被彻底删除。

他们终于还周春梅一个清白,但他们能为这名女大学生的生命负责吗?

猜你喜欢

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视角下的网络隐私权法律规制的思考
论非自愿公众人物在网络环境中的人格权保护
“人肉搜索”中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探讨
人肉搜索与网络反腐“联姻”的原因分析
网络语言暴力,我们面对的究竟是什么?
论网络言论自由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平衡
论“人肉搜索”下公民隐私权的保护
爱心“人肉搜索”之殇:逃亡情侣倒在“认亲”路上
严管“人肉搜索”不排斥群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