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0岁的白天鹅跨越死亡线

2009-09-02

现代家庭 2009年7期
关键词:癌症姐姐丈夫

陈 陈

舞台上,一个“小天鹅”展现着优美的芭蕾舞姿。镜头拉近,才发现这个“小天鹅”并不年轻了。可是无论如何谁也想象不到,有这样柔软身姿的她已经60岁了,而且还是一个在20年前胃被切除了4/5,在生死边缘走过一遭的癌症病人……她就是周佩,上海癌症康复学校的校长。今年4月,一个商业活动——当代西施大评选在上海举行,经过两个月数十万网民的投票,在众多佳丽中6位美女脱颖而出,成为众网友心目中的“西施”。周佩最终获得了最具社会影响力奖。60岁的她有着跟年龄不符的年轻和身姿,不了解她的人绝对无法想象她所经历过的一切。

命运总在跟她开玩笑

一切要从她痴迷舞蹈说起。1966年,周佩16岁那年报考了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在上海地区数千名报考生中,经过初试、复试,最后通过复试进入体检者行列的只有5名,而周佩就是这5个幸运儿之一。那年6月,周佩在妈妈陪她去医院做体检的时候,招生办的老师对她和其他几个被录取的学生说,8月1日前她们就要到北京报到,穿上军装了,回家好好准备吧。此时,周佩真的觉得自己是最幸运的人,命运之神对她是如此眷顾,这么多年的梦想总算得以实现了。想想从小到大的舞蹈之路走得并不顺畅,可收到入取通知的这一刻真的全都弥补了,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

从小就似乎注定了她的命运的坎坷。出生不到9个月,周佩还不会走路和说话,爸爸就因脑溢血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留下一群年幼的孩子和一位双目失明的祖母给年仅25岁的妈妈。为了老人和孩子,妈妈擦干眼泪,挑起了这副沉重的担子,起早摸黑地拼命工作。妈妈成了周佩心目中的榜样。在那个年月里,生活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

是舞蹈让周佩的童年生活多了份愉快的色彩。周佩从小就喜欢跳舞,尤其是芭蕾舞,踮着脚尖穿着白莎裙,如仙女般地飘舞,这是她童年最美的梦想。7岁那年,周佩开始学跳舞,只要电台里放音乐,她就跟随着音乐编动作,外婆一边做针线活,一边当她最忠实的观众。

周佩喜欢跳舞还受到姐姐的影响。周佩的姐姐,也是一个舞蹈爱好者,曾在小学毕业时考取上海舞蹈学校。可因姐姐学习成绩太优异,作为重点学校的尖子,老师们都觉得跳舞是吃“青春饭”,对姐姐来说太可惜了,没有让她去报到,姐姐就此放弃了她的跳舞生涯。姐姐虽然没去舞蹈学校,但她很希望周佩能代她完成舞蹈的梦想,所以课余时间常常看周佩跳舞。那时没有表演服装,姐姐动足脑筋,用纺织厂包纱筒的白棉纸,给周佩做跳天鹅舞的裙子,那是周佩第一次穿上舞裙。

8岁时,周佩考入少年宫舞蹈组,正式接受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周佩至今还记得那时舞蹈鞋子是四元八毛钱一双,每天跳,一双舞鞋没有几天就坏了,当时家境条件差,只有妈妈一人工作,所以她不好意思经常向妈妈要钱买。一直穿外婆用布做的舞鞋,后来,外婆年纪大了,由姐姐为她做。

一次偶然的机会,青少体校的教练选中周佩去练体操,尽管体操有危险,而且要求比跳舞还高,是力量和柔美的结合,但是周佩觉得机会难得,考虑再三,最后还是去了,而且一去就是6年。可是进了体操队之后,周佩发现自己最爱的依然是舞蹈,她依然想念舞蹈,于是多次报考舞蹈学校,但每次都没有被录取,原因都是因为她练过体操,手臂上有发达的肌肉,肩膀也相对宽了一点。

其实,周佩的学习成绩也是相当出色的,家里和老师都不赞成她跳舞,可是周佩比姐姐的决心大,在姐姐的鼓励下,在她16岁那年报考了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周佩知道这是她最后一次机会了,如果这次再不成功,她就再也没有机会专业地学习舞蹈了。

可是命运偏偏就是这样捉弄人,正当周佩欣喜若狂,设想着即将踏上去北京的火车,进入梦寐以求的艺术殿堂时,忽然就接到一张因“废除高考制度”而延期报到的通知。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彻底粉碎了周佩美丽的舞蹈梦。周佩最终没有踏上北上的火车,报到的延期最终变成了遥遥无期,周佩第一次尝到了从巅峰被推到谷底的滋味,十年的梦想在即将实现的时候化为了乌有,而且永远不会再有实现的那一天,周佩的伤心和沮丧可想而知。

没穿上红舞鞋的周佩,没想到自己会在隆隆的纺织机声中度过了艰难的十个年头。这十年本该是她人生最灿烂的十年,原本应该已经走进象牙塔的她,却进入毛纺厂成了一名纺织工,她人生的大逆转让她消沉了很久,想到这一切周佩几乎要崩溃了,她知道这将是她一辈子的遗憾。唯一让她庆幸的是,她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大事。丈夫很能干,跟她原本是同厂的同事,丈夫是学技术出身的,后来调去了其他厂。在相处的日子里,丈夫对她很是体贴,这是让周佩感到最幸福的事情。

病魔突然降临

1977年恢复高考,激发了无数人曾经的梦想,那时周佩的女儿刚出生。年近30岁的周佩毅然地决定参加高考,重回校园。她不想一辈子当纺织女工,她明白她没有机会圆她的舞蹈梦了,她也早就把她的舞蹈梦放下了,现在读大学的梦又有了希望,她不想再错过。好在丈夫很支持她,担起了带女儿的重任。单位领导也很支持她去读书。大学毕业后的周佩重回毛纺厂开始从事管理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工作,1984年她开始担任厂级领导,成为了当时厂里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厂长。周佩是个很要强,很有责任心的人,所以在领导岗位上工作特别得努力。这时她把她的事业当作了她最大的梦想,她想在她的事业上找回在舞蹈上缺失的遗憾。这一次,她不想再留有遗憾。

此时,丈夫在另一家厂也是担任领导工作,丈夫属于技术性的管理者,所以需要管的琐碎的事情相对少些,也因此比周佩多些时间照顾家里。可以说周佩在事业上取得的成绩有一半归功于她的丈夫,若不是丈夫帮她担起了家庭的责任,她不可能有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有付出总有回报,周佩做出的成绩上级领导都看在眼里。可是五年后,正当上级公司准备提拔使用周佩时,又一个厄运又悄悄地向她袭来。有时真是命中注定,对周佩来说,每当她到达一个人生的高度,眼看着完成自己梦想的时候,她就会从最高处跌下。

1989年的春天,周佩刚满39岁,正值风华正茂、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黄金时候,正等待着提拔通知的周佩怎么样都料不到先收到的是胃腺癌确诊单。此时,周佩的癌症已经是中晚期了,医生为了保险起见,建议她将胃全部切除。但周佩还抱着一丝希望,好好活下去的希望,不肯把胃全部切除,而是选择了切除4/5的胃。

手术后躺在医院的病床上,面对白色笼罩的一切和围在身边神色焦虑的亲人,望着上上下下插着的氧气管、胃管、导尿管、引流管和输液管时,周佩痛苦的泪水终于止不住地从眼角淌了下来。因为她的心里很清楚,自己正在地狱的大门口艰难地徘徊,年轻的生命随时可能划上句号……

尽管周佩并不是一个脆弱的女人,可是面对这突如其来来的沉重打击,忽然感觉自己一下子从生活的浪尖坠入到痛苦的深渊,再想到从小发奋努力,历尽坎坷,一步一步取得的成绩将彻底告终,真是悲痛欲绝。在这份悲痛里还夹杂着深深的悔恨和愧疚。周佩很难过,觉得对不起年幼可爱、平时由于工作太忙而关心得很少的女儿;对不起朝夕相处、好不容易才共同营建小家庭的丈夫;对不起25岁就守寡、含辛茹苦抚育我长大成人并企盼着她事业有成的母亲。

丈夫、母亲和其他家人都守在她的身边,鼓励她说一定会好起来的,动完手术就好了。可是老天爷似乎并不想让周佩这么顺利地过关。手术后大剂量的化疗又造成肝功能严重损伤,再一次把周佩推向了死亡的边缘,医生惋惜地告诉她的家人,也许存活一年的希望还不到1/5……这时候的周佩,除了忍受手术、化疗带来的肌体痛苦,还要面对死亡的无情威胁。这段日子对周佩来说度日如年,整天以泪洗面,她常常苦苦地冥思为何命运对她竟是那样的不公,有时绝望得她想就此放弃,她已经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可是她的家人从来没有放弃她。就在周佩痛不欲生、万念俱灰,并且死神慢慢逼近她的危难关头,亲人们为我四处寻医找药的同时也为她找到了当初在上海体育研究所教气功、后来创建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的袁正平老师。周佩的命运这时出现了转机,跌落人生谷底的周佩再次看了一点活下去的希望。袁正平告诉周佩: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昂首去挑战生命,必须振作起来,虽然命运是无法改变的,但可以改变的是我们对命运的态度。

支持周佩努力坚强活下去的另一个动力就是她的家,她的丈夫和女儿。丈夫没有一刻不鼓励她,并用自己的行动让周佩感受到他不能失去她。丈夫每天来回工厂、医院和家里。既要照顾还在读书的女儿,又要每天到医院照顾周佩,鼓励她。

那时正值改革开放,丈夫的工厂面临重组。丈夫单位里很多同事技术水平远不如丈夫的,都开始下海,另寻出路。很多人去了沿海城市发展,收入高了许多。可是周佩的丈夫没有做这样选择,他选择了留在周佩身边照顾她,选择了照顾他们的家,他回绝了很多地方的邀请,依然拿着一份不高的固定工资。

如今,近20年过去了,当初丈夫的那些同事如今大都有别墅有车,生活富足。可是周佩的丈夫在事业上并没有多大的发展,过着最普通的老百姓的生活,连套像样的商品房也买不起。有时丈夫会开玩笑说,他都是为了周佩才这么“没出息”,不然早就发达了。这时周佩会笑着说他失去了金钱可留住了妻子。周佩的丈夫会满足地搂着周佩,有个幸福完整的家才是最幸福的事情。

开始自己的“第三人生”,重拾旧时的梦

在过去的19年中,周佩完成了一场与生命的搏斗。如果说人的老年是“第二人生”,它可以弥补和完善“第一人生”的遗憾和不足,那么一个人遭受重大磨难,生命受到威胁后开始的人生是“第三人生”,“第三人生”将更加潇洒超脱,将产生生命质量上的飞跃。

当年周佩虽然几乎被医生判了“死缓”,但至少还有1/5的希望,她开始寻求通向生命之泉的道路,重新编织自己多姿的生活。周佩咬紧牙关,坚持服用苦涩的中药、风雨无阻地进行科学的体能锻炼,完成了长达二年痛苦的化学治疗。这期间,她还忍受着化疗的痛苦煎熬,拖着沉重的步履,走进外语考试的现场,获得了工程师的职称。重返工作岗位后,周佩抓紧弥补因病失学的时间,不断学习充电。周佩经历了生死的考验,更加珍惜每个日子,尽量不让每天都虚度。

命运之神最终还是眷顾了她,1992年,周佩康复后的第三年,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选派她作为“生命之光”报告演讲团成员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京、津、沪抗癌明星颁奖大会”,表演了舞蹈《生命的希望》,获得了台下长时间的掌声。周佩是含着眼泪,用心、用情、用全部的爱去表演这个舞蹈的,她曾一度绝望过,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会在重获第二次生命,步入第三人生,而且能在走过40年的心路以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舞蹈梦。

作为癌症俱乐部成立时的首批会员,周佩终于从一个痛苦的患者到普通的康复者,康复后又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工作者,继而又成了癌症康复俱乐部特殊群体里的组织领导者之一,跟随袁正平会长和志同道合的病友们一起从事着癌症康复的事业。尽管那时周佩有许多机会和不少选择去寻找一些适合自己的工作,为家庭和孩子积累一些财富,尽管有人反对,有人劝阻,甚至有人笑话,包括她的亲朋好友,说她不爱惜自己,说她不识时务,甚至有点傻,但是,周佩没有动摇。周佩“第三人生”中的一个愿望,就是用自己的生命之火给后来者点燃希望的灯,为更多的新生癌症患者服务。

随着年龄的增长,周佩的舞蹈表演渐渐减少,但只要有表演的机会她都不会错过,即使生了大病康复后,她还随俱乐部“生命之光”艺术团在全国各地表演舞蹈。她跳舞不仅仅是为了展现舞蹈本身的美,还有她对生命的渴望。有一次,在康复学校结业的联欢会上周佩表演了芭蕾舞《白毛女》中“北风吹”的片断,一个学员,来自上海歌舞剧院的专业演员惊讶地问她是否学过芭蕾,知道周佩的故事后,表示一定要送她一双练功鞋。后来因为病情的原因,这个学员不幸离开了人世,虽然没有机会收到那双练功鞋,可是周佩永远忘不了是她重新点燃自己跳芭蕾舞希望的火苗。

今年周佩60岁生日,也是她癌症康复20年。当代西施大评选的主办方邀请她参加比赛,她考虑到自己的年龄曾一度犹豫过是否要参加。可是主办方的一句话打动了她——她的优美形象可以鼓舞很多人。是啊,她能活着本身就是奇迹,而60岁的她还能翩翩起舞,更是让人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生的希望。60岁的她并不年轻了,跳舞毕竟需要体力,而支持她的是她的信念。当她穿上姐姐特地为她准备的舞衣、舞鞋站在舞台上跳起钟爱的芭蕾舞时,她忘记了自己的年龄,战胜了疾病,找回了年轻时的跳舞的感觉。能够再次起舞,周佩忽然觉得命运对她也不薄了,她想到了在她生病之后相继患癌症去世的母亲和哥哥,这也是促动她全心投入到癌症康复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她想要帮助更多人战胜病魔。

在人们的掌声中,她翩翩起舞,轻盈的身姿展示的是对生命的热爱。学摄影的女儿为周佩拍了下她跳舞时美好的瞬间。如今空闲时,周佩看看自己的芭蕾舞剧照和视频,回味无穷。

猜你喜欢

癌症姐姐丈夫
我丈夫是得抑郁症了吗?
丈夫做事先斩后奏为哪般?
Cлово месяца
留意10种癌症的蛛丝马迹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
认识“黑”字
我爱丈夫,胜过自己
十声姐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