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化语境下词语的流动与发展

2009-09-01闫清景

中州学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语言发展

闫清景

摘 要:英国和美国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中的领先地位,使英语成为现代词语的策源地,并一度出现英语词语向其他民族语言的单向流动,形成国际交流中的语言媒介倚重——英语倚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与全球化的到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多元文化的支持,一些承载民族现代化新成果和民族特色文化的词语开始进入英语,并向全球其他民族传播,从而在世界各民族语言间形成以英语为桥梁的词语多向流动。正是由于这种语言间的词语互动,使得各民族能够在吸纳新词语的同时吸收国外现代化新成果,实现与先进的、外来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平等对话和良性互动。

关键词:语言媒介倚重;语言内生性;词语流动;语言发展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9)04—0250—03

著名语言学家陈原指出:“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是词汇。词汇常常最敏感地反映社会生活,语言和文化对思想的影响就体现在词汇方面。”词汇可以反映社会生活的任何变化,社会发展比较平稳时,词汇的变化幅度较小,表现不太明显;社会生活发生急剧变革时,词汇的变化幅度则较大。从发展的观点看,语言与历史同步,现存语言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因素积累起来的综合体系,历史上存在过的各种文化现象,都会在语言中留下投影。因此,词汇的变化映射着社会发展的足迹。现代化使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断裂和创新,新事物层出不穷。这种社会变化反映在语言上就是新名词、新术语的大量涌现。相对于其他语言,作为英、美等现代化强国的语言,英语自然包含了更多对现代事物的描述,尤其在词语方面。这些新词语作为承载现代文明信息的使者进入到其他民族语言,不但带去了现代化的新信息,而且在传播、发展、本土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新的文化,并在促进其他民族的现代化进程的同时,逐渐建立起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强势地位,形成全球性语言媒介倚重——英语倚重。这种“倚重”导致非英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发现、新发明及其民族特色文化,大部分都以英语为媒介向全球传播、推广、发展。因此,在国际交流过程中,每一种民族语言在从英语吸收新词语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为英语注入了新词语、新的表达方式。这种语言间的词语流动是社会经济、文化交流的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正确对待英语与其他民族语言间的词语流动,采取自然、开放的态度,不仅有利于各民族语言的发展,同时也将推动、加快全球现代化进程。

一、先进的现代化社会工程与英语词语的内生性

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人类勇于开拓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不断开拓、创新就意味着新词语的产生。英国和美国在全球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领先地位使英语成为现代词语的策源地。

英国是一个较早进行现代化的国家,在世界各国中率先成功地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开创了人类社会历史的新纪元,并率先进行了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出现了实验科学、伊撒经典力学、化学、物理学、新原子论、近代电磁学理论、进化论、能量守衡定律等在世界科学发展史上地位显赫的理论体系。从工业革命算起,英国现代化经历了两个多世纪的曲折历程,从机械化到自动化,再到信息社会,现代化已从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无论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伴随着一系列的新理论、新技术、新事物的出现,也带来了大量的反映现代化成果的新词语。

19世纪末期,年轻的、现代化工程起步较晚的美国一跃而超过英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并在以后的一百余年间保持长盛不衰,始终处于现代化强国的地位。从美国的《独立宣言》和《合众国宪法》的起草和实施看,美国可以算是资本主义国家中最早制定治国政治纲领的国家。《独立宣言》带给全世界人民“独立”、“平等”、“自由”、“生命”、“人民”、“权利”、“幸福”、“义务”等新观念。这些观念虽然是在14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和16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却率先且较具体地体现在美国的宪法和政体中。《合众国宪法》作为美国的根本大法,规定了美国政府的框架及其作用,设立了三权分立的建制原则。宪法的制定者们把政府的权力和制约方式分散开,以通过制约实现权力分配的平衡。分权原则和制衡原则这一对孪生的金科玉律就成为美国宪法的特点。[1]由此,“宪法”、“分权”与“制衡”成为世界各国政治现代化的核心词汇。

美国这种独特的政体为其提供了日后在经济上超过欧洲的政治保障。19世纪末期,美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进入20世纪后,相继出现的高精科技产业,使美国保持了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美国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也后来居上。1901—1991年间,美国在自然科学方面获得了许多诺贝尔奖,其中,仅在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医学方面就获奖89次。而每一项新发现和新成果的出现都伴随着一整套术语体系的产生。信息工业是美国高科技工业中规模最大、产值最高的产业。1993年,美国开始兴建信息高速公路和因特网。计算机网络与信息产业的发展不仅实现了人类第三次传播媒介的飞跃,而且加速了人类社会的全球化进程。在此期间,英语作为最主要的国际交流媒介以更强的态势进入其他民族语言。这些携带最新现代化信息的英语词汇不断地改变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引领各个民族国家向各自的现代性迈进。

二、语言的空间偏向与词语流动

随着人类交往的增加,不同的方言、民族语言、国家语言总是相互影响的。但是语言相互影响的历史证明:语言又是非常“势利”的,即语言的影响主要是单向的,从经济、文化、政治发达的地区向落后的地区流动[2]。现代化进程中,后发现代化国家对英、美等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渴求与后者经济、文化以及领土扩张的需要形成合力,推动承载着现代化成果和西方文化的英语词语大规模地向其他民族语言的渗透。其方式如下:

(一)英、美的殖民扩张

英美的殖民扩张不仅是对殖民地领土的占有,同时也完成了语言(英语)、文化(基督教文化)和艺术(西方艺术)的渗透。16—20世纪的殖民扩张一度使英国成为近代最大的殖民国家,其殖民地曾遍布全球,英语也成为其殖民地国家的第二语言或官方语言。可以说,殖民主义促进了英语在全世界的推广。20世纪中叶,尤其是“二战”结束后,美国日渐崛起,一跃成为西方世界首强和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之一。苏联解体后,美国更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当今全世界的经济、政治、军事等众多领域的巨大优势和强大影响力都是他国无法比拟的。在此期间,英语也随美国在世界范围推动其利益而得到广泛傳播。英语的覆盖面越来越大,使用的领域越来越广,非本族语使用者之间的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英语逐渐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语言。这种“英语全球化”趋势使得英语词语和其所代表的文化在与其他文化的交往中逐渐向其他民族语言流动并本土化。

(二)翻译与教育

后发现代化国家看到了英美现代化的巨大成就,纷纷借鉴其先进的政治、经济理念,大量译介其现代政治、经济理论和科学技术,并在学校开设英语及现代化相关课程,从而使含带大量英语术语的各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被翻译成其他民族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传播。如中国和日本就分别翻译、引进了大量的西学理论体系,用于本国的现代化建设。这些先进的理论体系通常是先被某些民族精英所理解、接受,然后向同一层次的社群传播,再逐渐向其他社群扩散,最后被全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接受。在这种自然的分级传播过程中,理论体系的完整性逐级递减,最后只有那些带有全新含义的中心词语存留并再生于民族大众生活话语之中,逐渐本土化、民族化。

(三)新闻和媒体

在世界新闻领域,英语新闻占垄断地位。人们每天所获取的有关世界的新闻有50%是来自西方国家的四家主要新闻机构:美聯社、合众社、路透社、法新社。除法新社外,另三家新闻机构每天都用英语向世界传递最新时事。另外,来自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美国墨道克新闻有限公司以及英国广播公司全球电视的新闻也在世界各地电视台播放。英文的报刊和杂志,如《国际先驱者论坛报》(International Guardian)、《时代周刊》(The Times)、《新闻周刊》(Weekly News)等,都在世界各地有很大的发行量。除此之外,互联网在今天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条重要途径,而网上90%的信息来自英语。可以说,英语随着各种信息的传播走向全世界。

(四)电影和电视节目

英文电影和电视节目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英语得到了普及。英美的电影从题材到制作技术,除了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外,没有其他国家能与之抗衡,使得英语以娱乐形式轻而易举地得以推广。在我国,有许多人喜欢观看好莱坞大片,尤其是年轻人。比起经过译制的影片来,他们更喜欢原汁原味的英文对白的影片。另外,电视也许是人们最经济、最普通的一种获取信息或娱乐的方式,从而使得英语语言和文化通过电视节目与广告得以强化。通过电影和电视渠道,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耳濡目染了英语语言文化。虽然由于这种传播方式承载了海量信息,人们不可能记忆所有内容,但那些含带核心信息的词语却留在人们的记忆网络中。

(五)消费文化

在全球营销策略与世界品牌观念中,极力推销消费模式与商业文化,也是英美等国文化渗透的一种形式。可口可乐、麦当劳、摩托罗拉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这些外国公司在推销商品的同时,也推销了某种文化和生活方式,其中以美国文化为代表。在进入他国市场的过程中,这些企业的商业形象和英语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结合。伴随着各种商品的进入,英语也随之渗透到了各个角落。

通过上述方式的单向流动,随着英美先后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在经济上与第三世界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其理论观点、意识形态与一整套价值观念也在全球多元话语体系中取得了权威地位,全球出现了以英语为媒介的语言空间偏向,即出现了全球性的语言媒介倚重——英语倚重。英语国家的语言形式和功能成为所有语言活动的标准,形成国际交流的语言媒介垄断[3]。非英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大部分新发现、发明以及民族特色文化也要依赖英语向全球推广、传播,从而使多种民族语言词语不断进入英语。这些词语在带给世界各国现代化新成果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英语的表达力,促进了英语语言的发展。

三、全球化进程中词语的多向流动

当今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使处在不同现代化阶段上的世界各国交往更加频繁、交流更加深入,世界各民族在科学文化上取得的新成就大部分将通过英语为媒介向全球传播,与新事物同生的新词语首先以英语的形式传到其他民族,然后再通过各种移植方式在其他各民族语言中传播并本土化,从而丰富其他各民族语言词汇。整个流动过程如下:

新事物出现(本土名称)→翻译为英语(英语名称)→翻译为其他民族语言(各民族语名称)→全球流通

由此可以看出,现代化进程中英语词语的强势表现在它处于其他各民族语言间的桥梁作用,而且社会的发展也将为这种以英语为桥梁的词语间的多向流动提供更优越的环境,使流动更通畅、更活跃。具体表现为:

(一)突飞猛进的科技发展加快了术语及新词语在各种语言间的流动与传播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许多科学领域已经或即将产生重大突破。新理论、新概念、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产生,新兴学科发展迅速,与之同步产生的科技术语产生和传播速度之快、渠道之多、数量之大前所未有。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也必然导致科学语言的新发展。无论是对于科技成果取得者的推广和传播,还是对于科技成果借鉴者的引进,新名词与术语的翻译或直接借用都尤为重要。

(二)科技社会化促进新词语的传播与本土化

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期,最基本的特点就是知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最具决定性的力量。而且,这个时代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社会科学之间交叉融合乃至对于人们生活各方面的渗透趋势越来越明显,科学技术普及到了社会各个方面,科学技术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已紧密地融为一体,并有力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所以,不仅是科技发展本身带来大量新词语的产生和传播,科学技术的社会化也为新词语的本土化营造更便利的环境。

(三)经济全球化后新的贸易迫切需要国际间术语规范与引进

经济全球化使各民族使用国际通用词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过去,科技术语很少涉及到贸易方面,而现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贸易方面特别是高科技贸易方面,如对术语没有很好地引进或规范,将会产生很大的问题,名词术语上的误解往往导致谈判失败或合同作废,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发展速度。名词术语引进的延误、或不统一所造成的障碍将影响高科技产品的国际化和本地化的进程。新术语的引进与规范有时甚至影响到一些立法问题,如环保方面的立法,知识产权方面的立法,等等。

(四)文化全球化促使各民族语言更广泛的接触与渗透

文化全球化是指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流动,包括人员、技术、资金、信息和思想的国际交流。真正的“全球化”指的是全世界各种文化之间更加广泛地、深层地、激烈地、深入地相互接触和撞击,并进行多向的、多层次的文化交流。这种接触与碰撞、交流与渗透都要以语言为媒介,从而使词语的多向流动更广泛、更活跃。

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都不可能永远与世隔绝,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可能做到自给自足,语言的流动与借词的涌现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凡是有生命力的语言,都会从其所接触的语言输入词汇,同时也向其他语言输送词汇,成为别的语言的借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加深,大量英语词汇进人汉语,范围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文化以及日常用品等方面,大大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同时,汉语也向英语输入了许多新词语,从而形成英语中的“中国英语”。正是由于这种语言间的词语互动,使得各民族能够在吸纳新词语的同时吸收国外现代化新成果,从而推进与先进的、外来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平等对话和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维尔.美国政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3—14.

[2]雷颐.语言的力量[N].光明日报,2007—04—05.

[3]吴利琴.语言的“空间偏向”和语言生态[N].光明日报,2007—04—10.

责任编辑:绿 叶

猜你喜欢

语言发展
学前儿童语言创造性的发展及教育策略探讨
外来流动儿童语言发展能力培养的探索研究
例析真实材料教英语的解读与处理
把握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
促进幼儿语言健康发展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