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引领 动态生成

2009-09-01郭波霞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动态预设同学

郭波霞

新课改提倡“动态生成”理念,所谓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或碰撞的课堂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动态生成教学,包括两个意思:“预设性生成”和“非预设性生成”。其中非预设性生成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离开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学生获得了非预期的发展,是教师个性化地教与学生个性化地学的重要体现。

本文探讨的是面对“非预设性生成”的课堂,我们该用什么策略去有效引领,促进动态生成。

一、关注反馈,即时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的确,在动态生成的不可控制的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与教师的课前预设不一致的情况。这时教师要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那么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即时生成。

案例一,在教学七年级(下)Unit 10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时,我按预定的安排,先复习了上一单元How was your weekend?由于适逢五一假期回校,我一亮出话题,同学们就叽叽喳喳开始交流。原来经过预习,同学们早就知道了要学的内容,又加上小学里曾经学过不少过去时态的短语,我预设的内容似乎不用再花费时间去教学。教还是不教,是个问题。问学生,小学英语基础不好的同学要求教,基础好的说再教教也可以。面对学生这一要求,不教,显然说不过去,但若再按预设的教案上,将无趣又无效。于是我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改变预定的思路,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并引入竞争机制:朗诵能力强的学生合作二人对话,言语组织突出的学生四人合作,轮流用不同人称介绍组员的假期,语音语感好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的同学学习基本词汇和句式。在活动中,学生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学习个性,找到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检验阶段,我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比我预想的还要好。

可见,在动态的课堂活动中,面对学生反馈、互动过来的信息,我们教师一定要看到他们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有时不妨加快脚步,来个即时生成,让课堂生成更有价值。

二、不愠不火,延时生成

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经历: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却大多没有反应。通常,为了避免冷场,很多教师要么充分利用自己主导的角色,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解、剖析,换一种方式重新提问,再进行教学,结果自己解决教学的问题;或者急不可耐地邀请一两个所谓的好学生,立马交流,加以引导、点拨,合伙解决尴尬。实际上,遇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大可不必心慌,要知道这正是学生“不愤”、“不悱”之时。此时,我们唯一要做的是耐心等待,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潜心阅读并深入思考,延时同样有生成!

案例二,教学HuaxingClothes Store Sale一文时,在提升阶段,我问学生Which word or sentence do you think is good for this ad?Why is it good?

不知道是学生没有听懂英文,还是认为一则商店的促销广告又不是什么散文,不会有优美的词句,课堂出现了可怕的冷场。经过一番等待,终于有学生开口了:“only用得好,有四个!”接着,你一言我一语,学生们找出了great sale;at a very goodprice;great bags说明价廉物美,很吸引顾客。Do you like...? Do you need...?For girls...For boys...说明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有诱惑力。两处We have...告诉顾客物品多多。Anybody can afford our prices!更是在呼吁大家来消费,非常有煽动性。一篇33个单词的广告,学生找出美词美句的单词数竟然有一半,不言而喻,学生领悟到了广告也优美!

其实,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上,有很多需要等待的时候。有时,哪怕仅仅多等待了一分钟,精彩生成也一样纷呈。

三、顺水推舟,彰显生成

案例三,那是教学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的公开课,学习了have这个单词,呈现了目标语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按惯例要引导学生开始生生互动活动,我要求同学们选择多媒体屏幕上的事物,做两人小组合作对话:

A:Do you have a...?

B:Yes,I have.I have a...或者No,I dont.

轮到一组同学表演时,其中一位问另一位同学:Do you have a...话没说完,停电了!教室里出现了小小的骚动,我自己也开始紧张了。不知哪位同学接着他的话大声加上一词“发电机”。被问到的同学也不示弱,也大声回答说:“No,Idont.Idonthave a 发电机。”因为他们说的是英汉夹杂,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这位同学把停电事故巧妙地运用到课堂中。借助他们的对话,我把简单的对话操练活动改变为“唱对台戏”,即如果甲说:Ihaveacomputer.乙要说But I dont have a computer.反之亦然。教室的气氛一下子高涨。唱戏唱到后来,有同学用上了My father has a car.有同学用上了Lucy doesnt have a dictionary.几分钟后,电来了。学生们还兴致很高,意犹未尽。课后评课时,有老师说,停电本来就是意外,没有想到,借助学生似乎搞笑的一句话,老师智慧地加以引导,不仅改变了停电带来的尴尬局面,还因势利导,把简单的生成扩大到了一般现在时的否定句以及第三人称单数。其实我应该感谢这两个同学,是他们给了我灵感,也让我认识到一堂好课有时就是在学生思维“出格”时能大胆放手造就的。顺水推舟,竟然扩大了生成!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无论怎样精心预设,总免不了出现意外,如果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此置之不理或极力掩饰,那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果因势利导处理得当,充分利用好课堂生成的动态教育资源,则可以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

四、将“错”就“错”,迂回生成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每个人对事物都有原认知”,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似乎错误的信息,这正暴露了学生的真实思维,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的障碍。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巧妙点拨,让学生自己感悟错误所在,很有必要。

案例四,七年级下册Unit 4第四课时是教学几则招聘广告,并适当拓展教学生仿写招聘广告的应聘广告。在Pre?鄄reading阶段,我假装自己是需要员工的招聘人员,随机问同学们诸如:Do you like to work late? Do you like to work hard? Do you like to work with people? 之前学生有预习过课文,我想学生会选择“Yes.”但是提问到的那位男生却回答“NO.”我说:So I dont want to give you a job as a waiter.而他马上自信地说But I like to be a waiter. I think I can do it well.于是我将错就错,说:I like to be a teacher. I think I can do it well. But I dont like to come to school so early. I like to watch TV at home at this time. Can I be a good teacher? Do you like my lessons?他似乎有所悟。最后我用汉语说:在今天竞争如此激烈的就业压力下,仅凭喜欢和自信就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是不可能的。勤劳和努力是基本的条件,团队合作精神则更加重要。阅读模仿课似乎变成了就业教育课,但是从学生创作的应聘作品中,你会发现,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模仿。下面是聪聪同学当日的作品:

Desr Sir,my name is Zhou Congcong. I am 21(原文是14) years old. I like to work with people. I like to work late and work hard, but not too often (原文是中文的拼音). And I like to be a waiter. I need this job. I think I ama good person for it. Call me at 1234567.

新课标大力提倡以人为本,我们的学生又是这样的个性鲜明。教师要积极保护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对文本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解读、不同的感悟。但保护不是庇护,更不是无视,当学生的认知或情感有一定的缺陷、偏差,或者完全不对时,教师就得抓住这个教学契机,进行引导,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错就“错”,来个迂回生成,不仅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还可以升华学生的情感,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就是即席创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动态生成过程,但精彩的课堂缘于“动态”,缘于“生成”。英语课堂教学是否能动态生成,并能使学生在层层递进的生成过程中获得发展,产生更多的“增量”,关键取决于我们教师。我们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智慧,才会在课堂上发现越来越多的“引领策略”,从而更有效地去实施动态生成教学。

(责编 黄 晓)

猜你喜欢

动态预设同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浅析预设的应用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雕塑动态